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寒山子的思想和诗风,都得以他的诗为依据.寒山子的诗,据他自己说:“五言五百首,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这当  相似文献   

2.
试论寒山子的生活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山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其扑朔迷离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平,千余年来,成为古今中外学者寒山子研究的“焦点”。从史料记载来看,主要有“贞观”、“先天”、“大历”诸说。 (一)、贞观(627—649)说。所本者系据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间丘胤“撰写”的《寒山子诗集序》(简称《闾丘序》)。该序本无年代,后人只因闾丘胤于贞观十六年至二十年(642—646)曾任台州刺史,便把寒山子列入贞观年间人。淳熙十六年(1189),宋释志南《天台山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寒山热”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自唐代中叶张继《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子与寒山寺千余年来闻名国内外。寒山子,这位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之一,在唐代就流传着“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由于泱泱华夏神州,肩负深重的  相似文献   

4.
寒山子诗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山诗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宝石,而且也是研究唐代语言音韵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作为寒山子的近邻,虽然年移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文化研究会。自1989年5月成立迄今,一直比较注重对寒山子的研究,把它列入重点课题之一。几年来,已经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作为反映本会“七五”期间学术研究主要成果的《东南文化·天台山文化专号》,其中有《寒山子生平新探》(连晓鸣、周琦)、《论寒山子思想与诗风》(徐光大)、《寒山子诗歌的流传与影响》(徐三见)、《寒山子诗韵试析》(朱汝略)、《苏州大学喜逢“寒山热”》(丁锡贤)等8篇专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寒山子的生平、思想、诗风以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寒山诗解说     
寒山诗即寒山子诗.寒山与丰干,拾得之诗合并,别称《三隐诗集》.三隐均住天台山国清寺.据云此书系唐阎丘胤嘱国清寺僧道翘,探求寒山与拾得之行状时,得寒山题于林间竹木石壁、村野人家厅壁之诗三百余首,及拾得所偈言若干,编而为集者.  相似文献   

7.
李钟美 《文献》2005,(1):46-63
寒山诗为唐代诗僧寒山子所作,其诗文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上以当时通俗的白话写成,内容上佛教思想颇为浓厚,在唐代诗坛占一席之地.一般而言,现传的寒山诗,不仅有寒山诗,也包括丰干诗、拾得诗的内容.《寒山诗》许多版本流传至今,形成了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本、国清寺本、朝鲜本的三大系统.本文拟讨论其中的朝鲜本系统,至于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本、国清寺本系统,我们将另撰文讨论.  相似文献   

8.
寒山子是具有独特诗风的隐逸诗人,他隐居在天台山麓寒石山——寒、明两岩处长达七十多年,安贫乐道,诗偈自娱。其墓塔到底在哪里?过去很少有人提及,现经我们考证,认定就在天台寒石山。本文就此试作初步探讨,给各位专家同仁作进一步考证提供线索。 寒山子自三十余岁到天台为僧,先到国清寺,后到寒石山,一直隐居到古稀之年,曾  相似文献   

9.
说起寒山或寒山子,在吴地,可称妇孺皆知。在日本,据说也几乎家喻户晓。其因有二,一则,“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隽美诗句久已名扬中外。张继的《枫桥夜泊》看来是立了大功的。二则,寒山诗的传播。寒山是唐朝的一位诗僧,因而被列入《高僧传》。他留存至今的三百多首颇具特色的诗作,不仅早就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0.
寒山子在唐代虽算不上第一流诗人,更比不上李白、杜甫的诗歌那样为人们所传诵,然而,由于寒山诗包含禅机,近仙杂儒,隐含着一种超尘脱俗的空灵感,以及一  相似文献   

11.
公元1920年4月,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在王氏所称之“通俗诗、”“通俗小说”中,有所谓“季布歌”、“孝子董永传”、“目连救母”、”李陵降虏”及”唐太宗入冥小说”、“伍员入吴小说”等多种.人们后来才知道,这些所谓“通俗诗、”通俗小说”,多数乃是我国失传已久的“变文”.王氏的科学论文,也就正式揭开了敦煌变文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东门”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时代,诗歌是与神话和宗教相关联的。——朱光潜《诗·郑风》有《东门之》、《出其东广门》、《陈风》有《东门之》、《东门之必、《东门之杨》。以上五首诗都有“东门”一词,为称引主便,简称为“东门”诗。对于这组“东门”诗的主旨,古代学者多斥之为淫奔之诗,现代学者多认为是爱情恋歌,评价虽相廖,但共识也很为明显,即“东门”诗都为关男女性爱之诗。那么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在一部《诗经》<l,何以竟有五首有关爱情之诗发生在东门?而非南广1?西门?北门?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意识中,为什么一提到“东门”就让人想到爱情呢…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13,(4):93-9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有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却引起了一场“诗案”。他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引起了后人纷争不休。有学者认为,既然同是在四月里,已经“芳菲尽”了,怎么又会“始盛开”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件“诗案”也引起了宋代大学者沈括的注意。有一年四月,沈括特地到大林寺实地察看。此时,山下的桃花早已凋零,而深山峰巅上的桃花却如丹霞般“始盛开”。见此情景,沈括不禁暗暗夸赞大诗人自居易深入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自然景物。这样的诗作,如果诗人不到实地,是无法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释义学、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参证各类文献资料,本文对上博简《诗论》第四简“旁门”一词的本义加以探析.研究认为“旁门”即“四门”,“旁(四)门”意象的含义是,拓开广阔视域,包容多元内容. 简文“诗其犹旁门”一语是将《诗》之《风》《小雅》《大雅》《颂》四部类比喻为一组“四向之门”,借以表达《诗》能够全景式展现多元文化内容的思想观点.“诗犹旁门”说体现了失落已久的先秦开明诗学观念,其说与周代诗乐体系发展、《诗经》结集的历史过程存在关联,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曲学唯须散曲名,生平署不敌隅卿.转怜王瞎穷难死,病榻应闻太息声.诗出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说的是马廉藏曲的由来和去处.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鄞县人.是现代很有成就的学者藏书家之一,平生致力于明清小说、戏曲的收藏、整理与研究.据伦明此诗自注,马廉藏曲多得自通州王某.王某目短视,人称“王瞎子”.性爱明刻带图之书,不惜重值,所得多曲本.后去官,穷无聊,尽以所藏质于马廉,而得值甚微.既而悔之,竞愤艾成疾,卧床数载.  相似文献   

16.
甘肃──诗的土地程士荣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国家,素称诗国。中国文学史的基石就是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会议、一个刊物、一个人,前边冠以一个“诗”字,就是“诗的国家”,“诗的民族”,“诗的会议”,“诗刊”,“诗人”,即得到了最崇高的赞誉。我是一...  相似文献   

17.
荀子与《诗》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六经”的传承,有着卓越的贡献。自清代汪中肯定荀子于“六经”之贡献以来,有许多学者对荀子与《诗》学的关系,多持怀疑态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汉简郭店楚简等以及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等地下出土文献的不断涌现,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由荀子与《诗》的传流,地下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关于《诗》的称、引情况,《荀子》一书引《诗》、论《诗》的特点和影响三方面出发,可以知道荀子与《诗》学的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诗》学的传承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18.
朱熹《诗集传》自序是《诗经》序跋中重要的篇目,体现了《诗集传》的创作动机和“诗经宋学”的学术特质.《诗集传》自序之创作时间并非是朱熹自己所言的“淳熙四年(1177年)”,应在公元1177年《诗集解》成书以后,其时《诗集传》之创作思想亦已成熟;《诗集传》自序是朱熹专为《诗集传》所作,并非之前学者所认为的,是朱熹为《诗集解》创作的旧序.通过《诗集传》自序与《诗大序》、《诗谱序》的比较,可见朱熹在诗经学根本问题上所持观点的特殊性.《诗集传》自序采用了“语录体”之体例进行创作,朱熹借助这种模仿圣贤口吻的文体,增强该书的学术影响.《诗集传》自序对宋代以后的《诗经》著述和版本之序跋,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存在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汪祚民 《古籍研究》2001,(4):17-24,63
《韩诗外传》(以下简称《外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说解《诗经》著作,也是汉代今文诗学唯一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著作。然据《隋书&;#183;经籍志》著录,此书隋唐之际,卷次增多,已非其旧,成为学界不解之谜。且自宋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此书“多记杂说.不专解《诗》”;“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甚至“无关于《诗》义”。这类否定《韩诗外传》说《诗》性质的观点渐被奉为权威,影响深远,以至《外传》一直不受《诗经》研究者的重视。对  相似文献   

20.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