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锦先  关家铮 《民俗研究》2006,7(2):175-189
一、引言中国俗文学研究可以说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得到划时代的发展的,它是由清末敦煌石窟文物被发现,大批久已湮没的唐五代俗文学作品展示在人们眼前,遂使这一文学传统的源流因革昭然若揭。“俗文学”一词据说是日本汉学家狩野直喜博士(1868-1947)最早提出的,他在1916年《艺文》第7卷第1、3期上发表的《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材料》一文中说“治中国俗文学而仅言元明清三代戏  相似文献   

2.
笔者拜读了本国华同志的《论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原文载1996年第4期《文艺理论研究》,以下简称朱文)一文之后,疑惑不解之处甚多,对其文中所持观点,也响不敢苟同之处,特不揣冒昧,提出来与朱先生商榷。首先需要指出,朱先生所认定的俗文学概念与其文中引述的郑振锋先生所说的俗文学概念并非一回事。郑振蜂在《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何谓俗文学”中即开宗明义地明确指出“‘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因此,郑振蜂提出的“俗文学”的六大特征,实质上是“民间文学”的特征。是民间文学相比于文…  相似文献   

3.
车振华 《民俗研究》2005,(1):255-259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有“雅”“俗”之分,这一点虽与西方文学有着相通之处,但二者在各自的文学传统中所占的比重却是大不同的,李福清先生曾准确地指出了它们的区别,他说:“西方俗文学在文学史地位并不高,时间亦不长,大约产生于17世纪,到18世纪末便停止了。中国则不然,从宋代发展到清末,很流行,不断地出版。它的地位介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文学现象追踪其生存发展轨迹,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其正反经验,是历时性研究,也叫作历史性研究,对敦煌文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从4~14世纪,敦煌文学一直持续了千年之久,敦煌文学研究既包括敦煌俗文学研究,也包括敦煌雅文学研究.以此,敦煌文学的历时性研究就有了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5.
陈辽 《民俗研究》2000,(3):152-155
民间文学被视为俗文学,但它是正宗文学、雅文学的底气和基础。《诗经》中的“风”,多数是民间诗歌,但它的思想和艺术明显高于“雅”和“颂”。孔老夫子把民间恋歌《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可见他老人家  相似文献   

6.
周佐霖 《沧桑》2012,(3):139-141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一个经历世积累而成的文学史观,非一人一时之独创,它发现了中国文学的一些发展规律,确立和提高中国纯文学和俗文学的地位,但它是以西方的进化论为指导来总结中国文学的发展现象和规律,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郑振铎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前期俗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锋,而且他总是把敦煌发现的俗文学资料放到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运河判断其价值,具有独到的眼光。  相似文献   

8.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雯 《神州》2012,(28):31-31
经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入研究,可以较为容易看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经研究大致可以发现20世纪西方文学呈现纵向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由现代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另一条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于21世纪而言,西方文学会逐渐地从“文学终结”、“作者死亡”、“小说终结”这样一片噪杂声中走向多元化融合的道路,显示出其基本的时代特征即:走向多元性、回归现实主义、图像转向、重返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0.
杨晓华 《敦煌学辑刊》2011,3(3):158-163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俗文学研究的热潮中,傅芸子先生一方面创办《俗文学》刊物,联络组织一批专家撰写文章,一方面自己也撰写了数量甚多的俗文学论文。其中有关敦煌俗文学研究的论文从当时敦煌学的全面发展情况入手,整理敦煌俗文学目录,校勘敦煌俗文学作品,探讨敦煌俗文学的讲唱方式,并对敦煌俗文学进行分类和个案研究,是敦煌俗文学研究第一个高潮时期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