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白建才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冷战史学”热,笔者这几年恰好在美国访学,收集了不少资料,现仅就此整理概括如下。一、关于冷战的起源与性质关于冷战的起源与性质,概括他说,苏联解体之前美国学术界大体流行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冷战”作为概念最初是指美苏之间“不是和平的和平”的状态。到了1947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将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战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冷战对抗延伸到亚非拉国家。冷战时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冷战,关注的是冷战的起源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冷战两极对立一样,学者们有关“冷战”的界定和范畴的观点泾渭分明,针锋相对。冷战时期的西方学者主要依赖美国档案,从事以美国为中心的冷战研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之外的历史学家提出“冷战研究去中心化”的议题,希望不要仅仅从超级大国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冷战,提出强化对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干涉的研究,这使冷战研究的地理范畴大大扩展,成为过去30多年冷战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有学者坚持认为,冷战是美国的国家项目,但事实上,冷战既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对许多人提出的英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杜鲁门主义出笼之前,无论是丘吉尔政府,还是艾德礼政府都没有制定正式的冷战政策。冷战的起源,其成因应该从时代特点,特别是美苏两国的争霸中去探讨,而不应从一个正在衰落的英国去寻找。美苏是冷战起源的重要因素,是内因,而英国所起的作用最多只是一种外因而已。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4.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美英“特殊关系”的设想(1944—1945)、迅速发展(1946—1947)和正式确立(1948—1950)三个阶段中的发展及其与苏联外交政策的战略互动,推动着冷战逐渐变为现实。美英“特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植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战略基础——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最高决策层之间密切的个人友谊网络;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的恐惧感与冷战思维的发展;基于对外在威胁的相同理解而产生的捍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共同责任感与战略利益。冷战的起源伴随着全球规模的势力均衡的形成,然而,新的势力均衡对美英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美英“特殊关系”是无形的,而冷战是有形的。无形的“特殊关系”推动着冷战的发展,有形的冷战也考验着无形的“特殊关系”。美英“特殊关系”的构建在无形之中构成了有形冷战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级中学世界历史课本第五章中有“美国的冷战政策”一目,解放后所出版的世界史课本中,从来没有过这一内容。因之一般历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之比较生疏。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教好这一课,现仅就与教材中有关冷战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冷战的产生、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显著增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却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某些国家有发生激进的社会革命的可能,美国为了“遏止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系列侵略冒险政策,这种种(除发动战争以外)的冒险侵略政策被称为“冷战”。“冷战”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报刊上,用以形容1946年——1947年  相似文献   

6.
试论英国冷战政策的形成(1944─1946)黄亚红以往史学家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致认为,英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而仅仅是对美国言听计从的“小伙伴”;冷战是美苏两国矛盾冲突的结果,与英国毫无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早在战...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天地》2009,(6):71-71
邱吉尔下野后,有一次打的去演讲。当他在下议院前走出那部出租车时,便对那出租车夫说:“我在这里大约耽搁一个小钟头,你等我一下吧。”“那不可能呀!”那车夫回答说,“我一定要赶回家去,好在收音机上听邱吉尔的演说。”那位下台的首相一听这话大为惊喜,便重重地赏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我想了一下,”那车夫见钱眼开,便改口说道,“还是在这里等着送你回去吧,管他妈的邱吉尔!”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维系反法西斯同盟的纽带消失,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上升到首要地位,美英和苏联的同盟关系逐渐被冷战局面取而代之。 冷战起源于欧洲,后又扩及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英国作为战时“三大国”之一,且与美国有“特殊关系”,在冷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英国积极促进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但在亚洲,英国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作用。人们对英国在欧洲的作用研究得较多,对它在亚洲的作用谈得较少,本文以战后十年若干重大国际事件为例,试就英国在亚洲冷战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陶文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对冷战史的重新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国际冷战史项目,邀请美国、原苏联、欧洲、中国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前往研究,并分别在美国、俄国、意大利、香港、...  相似文献   

10.
试析克林顿的“新亚太构想”王松德去年7月上旬,在东京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开幕前夕,美国总统克林顿应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新亚太构想”。这是美国政府冷战后的第一个较全面的对亚太地区的政策兰图。克林顿提出“新亚太构想”...  相似文献   

11.
石斌 《史学月刊》2002,5(12):54-59
研究冷战高潮时期苏东地区的重大政治事件与美国针对苏东内部事态的政策演进历程,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演变”战略的起源与性质。本所利用的档案材料表明,1953年的东德事件对美国决策层初步反省原先过于露骨的旨在激发或助长苏东内部社会紧张乃至“造反”行动的“激变”战略,开始酝酿“演变”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演变”战略的特征在美国对东德事件的反应中已初露端倪。这一政策转变的原因,除了原有政策在实践中的弊端和斯大林之后苏东形势的变化,也与美国决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夏亚峰 《历史研究》2022,(1):185-205+224
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冷战战略。此战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所谓“以实力求和平”,确立美国对苏联的实力优势地位;二是所谓“静默外交”,通过低调谈判,解决两个超级大国间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双管齐下,通过军备竞赛,企图拖垮苏联;利用外交手段,企图逼苏联就范。与此同时,里根政府冷战战略留下了后遗症,一是造成美国严重的财政负担,二是为后冷战时期世界动荡不安埋下种子。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史学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和跨国转向两大潮流。受此影响,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冷战国际关系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跨国维度”。((1)) 他们以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歌剧、电影等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冷战时期跨国文化传播的过程及影响,揭示了传统的民族国家史研究框架下被遮蔽的历史真相,形成了研究冷战史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跨国路径。90年代末,以玛丽·杜齐亚克为代表的史家开始强调冷战外交中的“种族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政府通过托管琉球与“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纳入其托管之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又将钓鱼岛的“施政权”作为冲绳的一部分“归还”给日本,为中日钓鱼岛争端打下“楔子”。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在钓鱼岛主权归属上由“模糊中立”到当今小布什政府的“小心介入”,反映了美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立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杨 《世界历史》2006,11(1):31-38
战后美国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联邦政府在国家决策层中设立了负责科技事务的职位,并开始将大量联邦资金投入到支持国家冷战目标和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科研项目上;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由疏离政治转而融入举国一致的冷战中。这一变革始于冷战初期,到肯尼迪执政时期才最终转型成功。本文试图从美国空间决策的角度探讨科学家在美国冷战决策和政府科技政策转型中的作用以及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又是怎样通过与国家政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被“冷战化”的。  相似文献   

16.
战后美国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联邦政府在国家决策层中设立了负责科技事务的职位,并开始将大量联邦资金投入到支持国家冷战目标和保障国家安全而进行的科研项目上;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由疏离政治转而融入举国一致的冷战中。这一变革始于冷战初期,到肯尼迪执政时期才最终转型成功。本文试图从美国空间决策的角度探讨科学家在美国冷战决策和政府科技政策转型中的作用以及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又是怎样通过与国家政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被“冷战化”的。  相似文献   

17.
杨友孙 《世界历史》2006,1(4):51-59
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冷战中美国对苏联东欧的文化外交,即美国政府对苏联东欧人民的以传播美国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是美国对苏东“双轨政策”中的重要一轨,也是美国对苏东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美国对波兰的文化外交为窗口,对美国文化外交的实质、策略、特点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49~1953年是冷战开始后美台关系的起点.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尽管在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模糊”策略,但并不存在由“放弃”到“扶植”的明确转折,更没有放弃台湾的切实行动.至1953年共和党执政时,美国对台湾援助政策的最大限度是将其作为“战略后备军”服务于美国的远东冷战.  相似文献   

19.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3,2(1):66-72
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由欧洲人支配世界近5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时的同盟美国和苏联,战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形成各自的政治军事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全面对抗。欧洲成为东西方冲突的焦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由于双方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冷战研究,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在美国有所谓“正统派”和“修正派”的学术之争,他们在冷战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的观点,为研究冷战提供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扩张是美国国策的一条主线。“热战”、“冷战”与“冷和”则是美国基于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对全球扩张的依序相循的三段路径。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美国却是世界胜局的最大受益。二次战后初期以来,美国挑起“冷战”,以“经济分流”与“民主工程”令苏联解体,使自身处于一超独大的世界之位。在“冷和”条件下,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推进“改造工程”,则是其对全球扩张的新目标。三内生互动的解读,有益于人们的深度战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