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俗谚正误三则曾云俗语谣谚是真实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讹,从而影响到古代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此就暇时读书所见唐代俗谚三则略作辨正,以就教于同好。1.《新唐书·贾敦...  相似文献   

2.
俗谚、民谚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生括知识和风俗道德的形象总结,是劳动人民真情实感的流露。《左传》运用了大量的俗谚、民谣。本文将对这部编年体名著怎样运用谚、谣,运用的原因及历史影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国20年(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闽北分区军事委员会和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9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从坑口迁到大安,大安成为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为“闽北苏区首府”。鼎盛时期的闽北苏区横跨福建、江西、浙江3省17县,纵横300余里,人口五六十万人。  相似文献   

4.
1949年5月初到5月底,闽北全境获得解放,从此翻开闽北历史新的一页。解放闽北的解放军,是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一团和四十五师一三二团、一三四团:五兵团十七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一五二团、一五三团。闽北率先解放,  相似文献   

5.
宋代闽北文化盛极一时。本文从文人及士家大族入迁闽北、刻书业繁荣、私人书院兴起和学风浓厚等方面来探析宋代闽北文化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汉语方言的人,大都把闽方言分为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两大类。其实,福州话只能作为闽东方言的代表,真正能代表闽北的方言是通行于闽北大部分地区的建瓯话。因为福州话在闽北大部分地区是不能通行的,而建瓯话通行闽北的建瓯、松溪、政和、建阳、武夷山等县(市)及南平、浦城、顺昌的部分乡镇,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有千年历史的闽北光泽县,至今保留了近10座廊桥。这些廊桥传承闽北古代桥梁历史文化,建筑造型结构风格独具特色,是乡村历史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8.
闽北农民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吴其乐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个历史性的结论及评价,来之不易,闽北农民也曾为这个"伟大创造"作出贡献。闽北山高岭峻,交通不便,地块细小,居民点分散,不宜于大呼隆...  相似文献   

9.
闽北红洋,是指中华苏维埃闽浙赣省闽北苏区铸造的一种银元,为区别于白区流通的银元,苏区老百姓称之为“红洋”。对于闽北红洋是否真有其币问题,80年代以来,钱币界曾展开了一场争论。一些同志认为,这是钱币商制造的“臆造币”,不存在真实的红洋。一些同志认为,确有红洋真币存在。两种意见都未能说服对方,取得共同的结论。前一时期,我们参与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一书的审定工作,承蒙江西上饶王美卿同志提供了有关闽北红洋的各种观点资料,以及福建、江西的同志在当地调查材料,经过仔细研究分辨,我们对闽北红洋有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10.
张锋 《福建史志》2010,(1):37-39
1943年春.正当全国抗日战争处于关键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却继续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4月.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重兵.向闽北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发动全面军事“围剿”.妄图消灭中共福建省委以及闽北革命武装力量.省委驻地建阳太阳山方圆200里内顽军密布.闽北局势十分严峻。省委为粉碎敌人反共阴谋,跳出敌人包围圈.继续领导全省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决定南迁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闽中。  相似文献   

11.
宋元明时期闽北(福建北部)地区的青瓷生产受到了龙泉窑的影响,其仿龙泉青瓷的生产在宋代最盛,元代渐衰,明代仅余零星几处。闽北窑场对龙泉青瓷的仿烧程度不同并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即同一水系上的窑场受龙泉窑影响程度近似,距离龙泉窑中心产区愈近的流域所受影响愈大,反之则愈小。闽北仿龙泉青瓷主要为外销而生产,至迟在北宋末年,其产品已运销东南亚地区,到南宋早中期仍是重要的外销船货。  相似文献   

12.
只要在闽北,就走不出朱熹的影子。那个影子太巨大了,已经罩住了闽北人的心灵。建阳之旅,被称为是“朱熹朝圣之旅”。朱熹的晚年,有十年住在这里,他死后葬在这里,这里和他有关的文化圣迹自然很多。  相似文献   

13.
杨乃运  雷发林 《旅游》2005,(9):54-57
只要在闽北,就走不出朱熹的影子,那个影子太巨大了,已经罩住了闽北人的心灵。建阳之旅,被称为是“朱熹朝圣之旅”,朱熹的晚年,有十年住在这里,他死后也葬在这里,这里和他有关的文化圣迹自然很多。  相似文献   

14.
《福建史志》2012,(3):42-42
宋代,闽北有三人号为西山先生。均为名人。他们是李郁、蔡元定、真德秀。  相似文献   

15.
“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这是流传在赣西萍乡地区的一句俗谚,只要你踏入了这块土地,在乡野、在县镇,即使是在萍乡市,你都不难从百姓口中听到“傩”这个很古老如今却又很生僻的字。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是神圣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产物。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坚持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等8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经国共双方反复谈判,商定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相似文献   

17.
蚕神崇拜与祀蚕神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主要副业,吴越俗谚“上半年靠蚕,下半年靠田。”其实,采茧卖丝所得成为农家的“活来钿”,非但油盐酱醋,衣衫鞋袜,甚而稻作农本,俱出于此。一年之计在于春,寄希望于蚕茧丰收是蚕农的普遍心态。于是对蚕神的膜拜祈求也就成了  相似文献   

18.
靖西县原名归顺州,地处边陲,毗连越南。地多石山,属喀斯特地貌,溶洞极多,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飘雪,四季如春,鲜花常开。山川秀丽,林壑幽美,素有山水桂林,气候昆明之称。以一邑而兼两名城之优,世所罕见。且自古鲜风涝之灾,物产丰富,一年熟,三年足,俗谚云  相似文献   

19.
王冬斌 《旅游》2007,(6):72-79
闽北,是上古时期闽越族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它西邻荆楚,北接吴越,很早就已“(南楚)与闽中、越杂俗”(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秦、汉之后,中原人口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尤其“自五代离乱,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逃难于此,故备五方之俗”(宋·《建安志》)。闽北成了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民俗“沉积”地。  相似文献   

20.
制陶驱鬼     
杨威胜 《中华遗产》2017,(10):11-11
制陶是海南三亚地区黎族的传统工艺,有句俗谚“女制陶,男奠近”,是说制作的各个环节均由妇女操作,男子不得介入。烧制陶器采用篝火式焙烧法:在宽阔空地上,层层垒砌木柴呈四方形。然后将陶坯倒扣在柴堆上,再盖上稻草。而在正式烧制之前,按照黎族传统,还要举行驱鬼仪式。妇女们虔诚围绕柴堆,边歌边舞,祈求神灵保佑烧陶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