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旭 《中国地方志》2009,(12):32-32
2009年i1月12~13日,吉林省年鉴研究会年会(2009)在长春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以及专业年鉴的45名年鉴工作者参加本次年会,与会者提交论文27篇。会上公布了全省县级年鉴编纂质量评比结果以及年会论文评选结果,并组织与会者进行了分组讨论。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吉林省年鉴研究会会长刘淑坤;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2011,(8):37-37
2011年4月14日,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在长春市吉林省宾馆召开。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华、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淑坤、副主任李云鹤、严寒,各市(州)、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等9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严寒主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2012,(8):16-16
2012年4月27日,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在长春市召开。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华代表省政府出席会议。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淑坤,副主任李云鹤、副主任严寒,副巡视员王江传,各市(州)、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等70多名代表参加,省方志委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地方志资源立项开发工作启动后,各市(州)、县(市、区)志办和相关部门及其个人对此工作都非常重视,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短时期内就申报了24项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03,(6):52-52
20 0 3年 9月 2 4~2 5日 ,吉林省首次全省市州开发地情资源现场会在吉林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淑坤、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李洪民及吉林省各市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主任和全省各县、区地志办公室主任 (档案局长 )等同志 80多人。会议由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李洪民主持 ,吉林市副市长刘萍和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树杰出席会议 ,刘萍副市长作了会议讲话。她表达了对与会人员的欢迎和对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开发地情资源工作成果的肯定 ,要求全市地方志工作者不辱使命 ,勇担重任 ,…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线旅游社区选取与吉林省延边州相关的游记、问题和评论等为样本,运用ROST CM工具分析文本内容,并建立多因素贡献模型对延边州旅游形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延边州旅游形象的主要问题包括品牌化未成型、景区管理不善、宣传匮乏等。针对问题,笔者从旅游基础设施、游客体验感知、游客环境感知多个方面提出了延边州形象感知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2012,(7):24-24
2012年4月,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吉林省地方志系统网站建设工作方案》。《吉林省地方志系统网站建设工作方案》对吉林省地方志系统网站建设的组织分工、建设方式、建设步骤、工作目标和工作安排予以明确规定。《吉林省地方志系统网站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12年举办首期全省地方志工作系统网站建设培训班,要求9个市(州)在2013年底前要建成开通独立域名的地情网站;  相似文献   

8.
金瑛 《神州》2014,(17):229-230
本研究对延边州朝鲜族自治州四个县市朝鲜族高中生进行职业成熟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朝鲜族高中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需要加强对职业规划实施技能的训练;(2)朝鲜族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程度,其中在职业的主动性、职业世界知识、职业自我知识、自信心和稳定性在家庭结构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双方父母出国的学生得分最低、一方父母出国的学生为其次,双方父母都在身边的学生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9.
刘婷 《旅游纵览》2023,(3):15-17+21
本文以四川省21个市州旅游发展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计算其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和分类。从主成分得分来看,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和实力得分最高的为成都,乐山、绵阳次之;交通基础设施得分最高的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成都排名第一,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模与实力领跑全省,但第一类与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城市综合得分差距较大,说明四川省各市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持续发力,进一步缩小差距。  相似文献   

10.
生态敏感性高的城市地域的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经常因为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矛盾而使之处于两难的境地。本文在总结和思辨一般性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对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因特定的水域和人工林环境导致净月区总体上生态敏感性较高,按照划分的极高、高、中、低、非敏感5种生态敏感区,其中度及以上生态敏感区占全区50%左右。作者进一步以生态敏感性分区为前提,总结提出其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模式、类型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并指出其中后二者尚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多自主体系统理论是理解城镇自组织微观动力的理论基础,个体和企业作为行为自主体,对适应能力的持续性追求是城市自组织的原初动力,是城市系统拥有自适应能力的内在原因,也是城市网络得以形成并不断生长的源泉。个体为了改善其适应状况而进入城镇,通过占据分工网络中经济势能较高的节点而获得满意的适应能力。企业则是为了较高的交易效率、较低的交易成本、更大的市场空间等好处而向城市集聚,从而改善其适应能力。个体和企业的趋同策略及其行为也就是城镇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低碳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业中发展低碳经济与旅游产业生态化其本质是一致的,核心是旅游产业系统的生态化;构造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并形成物质、能源输入输出平衡的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全程生态化;旅游产业生态化是一个渐进和反生态性特征日趋削弱、生态性特征逐渐加强的过程。"低碳旅游"的核心是通过在旅游业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种缓解旅游生态环境压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是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需要因势利导地利用产品导向、环境管理、延伸生产者责任、环境伦理导向、应用科学技术等的策略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广雄 《人文地理》2010,25(4):91-96
将社会资本的理论嵌入产业转移研究,拓展了传统产业转移研究的视野。阐述了基于社会资本的产业转移新内涵,认为产业转移是一个涉及主体、客体和载体的动态网络化过程;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目标维度的产业转移分析新框架;解析了江苏省南北共建开发区模式产业转移的典型经验,构建了企业、政府、开发区与规范、信任、网络的产业转移与社会资本互动的"三角模型",探讨了计量解析的方法;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I-district effect hypothesis establishes the existence of highly intense innovation in 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external localization economies. However, industrial distri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pecific manufacturing specializations in such a way that this effect could be due to these dominant specializ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test whether the effect is explained by the conditions of the territory or by the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and to provide additional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and causes of the highly intense innovation in industrial districts (I-district effect). The estimates for Spain of a fixed-effects model interacting territory and industry suggest that the high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is maintained across sectors, whereas the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behaves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local production system in which it is placed. The I-district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territory more than to the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The territory is a key variable in explaining the processes of innovation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 basic dimension in the design of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institutions of organised labour contribute to the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ulture. We argue that industrial culture is fundamental to an understanding of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industrial culture is dynamic, both product and constituent of negotiated social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the traditions and capacities of labour as an actor in its own right. We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precisely how these connections between economy and culture are made. This is done through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one labour organisation—the national steel labour union in the UK, the Iron and Steel Trades Confederation (ISTC)—has both shaped and been influenced by the industrial culture of Teesside in northeast England. There, we argue, nationally led centrist labour politics came together with paternalistic capital-labour relations and localistic forms of self-identification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regional industrial culture. We focus in particular upon four processe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ork in the steel industry; relations with other steel regions within the UK; fragmentation in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the ISTC's recent reorientation towards community unionism. We conclude that much remains to be done given the powerful legacies from decades of innate conservatism, but that it is now at least possible to begin to addres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local economy. Thinking in terms of the contingent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centrally incorporating labour, is useful because it opens up the concepts of adaptability and institutional blockage to wider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6.
论文提出了评价产业衰退地域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综合评分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评价和分类模型,把我国中西部老工业基地划分为产业衰退特征明显的、具有较强的产业衰退特征、呈现出一定的产业衰退特征和产业衰退特征不明显的4大类城市,并分析了各种类型城市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作任  李郇 《人文地理》2018,33(4):113-120
在经济韧性视角下,本文基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城镇产业衰落与转型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东莞市樟木头与常平的产业发展路径进行详细梳理和对比分析,探讨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等初始条件相似的城镇受到相同外部冲击时出现韧性差异的原因,包括地方制度、技术变革、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社会文化氛围等。据此提出转型升级对策:寻找新主导产业,提升经济主体潜力与联系;科学规划空间结构,调整存量用地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升级硬件设施;重塑强调风险管控与危机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通过建立演化经济地理学与经济韧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范式,本文为产业结构单一城镇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韧性增强途径和路径创造方式。  相似文献   

18.
细胞自动机及在南京城市演化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红  闾国年  陈干 《人文地理》2002,17(1):47-50
细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是一种具有时空计算特征的动力学模型,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复杂的系统可以由一些很简单的局部规则来产生,特别适合城市等空间复杂系统的时空动态模拟研究。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细胞自动机的有机集成而构筑的CA-Urban模型模拟南京市的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对南京三个开发区的发展以及南京能否跨江发展等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了预测和评估。通过设置不同的转换规则、参数,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系统的宏观演化的可能模式,为城市规划等提供了辅助决策。最后提出了模型的缺点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其不同的保护等级、城市发展及环境生态保护的需要,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也有多种,不同模式都有其针对性强、效益明显的保护对象,但也各有利弊。以博物馆模式为例,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都比较到位,也易于建设,但因经济盈利空间有限,往往会造成政府财政的压力。此类问题影响着工业遗产保护的质量与效益,应该引起我们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工业空间重组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善玉  张平宇  马延吉  李蕾 《人文地理》2007,22(3):107-111,41
在分析城市工业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对沈阳市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工业的空间扩散趋势明显,进入工业郊区化的发展阶段。城区传统工业企业外迁,优化了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近郊工业化成效显著,成为沈阳市新的工业基地。指出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生态城市建设,跨国公司的FDI,文化观念的转变均是影响沈阳市工业空间重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