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除了一些经典性论著外,学界的论述多是片断式的,仅仅基于现代性要素的考察,未能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另一缺陷是,各个学科都在简单套用现代化的理论模式,导致现代化研究趋于有名无实。有鉴于此,笔者在总结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浅谈一下学界对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认识,及从历史变迁的过程来阐述中国现代化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素青 《沧桑》2010,(2):102-103,112
晚清是中国社会变革剧烈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早期探索的时期。从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我们发现经济现代化的四个重要因素: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政府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21世纪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仍然面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世界,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故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研究。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面有特别贡献,他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报纸,过去亦称新闻纸,是对英文newspa-per的直译。报纸在中国出现,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启动以后才开始的。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记录者。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一个含义深刻、层次广泛的概念,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及其实质、层次等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分歧大于共识。但是,以现代化为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已被一些史学工作所接受并实践。本以现代化为主线略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如现代化与民主革命的关系、在现代化追求中学习西方与反抗侵略的关系、以现代化理论克服以往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主观情绪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曾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过旷日持久的争论,这一悬案至今没有真正解决。为此,本略做述论,试图对这一问题有所解释。  相似文献   

6.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也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28年的艰 苦奋斗,党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建国以后,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率领全国各族儿女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艰辛探索,并从我国的 实际出发,相继制定和选择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由此可见,研究 中国现代化,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战略。然而从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看,这个课题的研究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而实现的现代化.回顾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走过的历程,我们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三代共产党人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带领亿万人民群众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形成、内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娟 《攀登》2001,20(5):14-17
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是:目标的可行性,内容的深刻性,抓住时代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正确认识国情,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总结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笔者以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青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党自产生以来就与现代化关系密切,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然而中国现代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才能把中国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黄军 《神州》2012,(28):196-197
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奋力追赶的世界文明的方向,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皋作为一个后起的小城市,在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成功转型的成功者之一,她的现代化之路有我们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成果,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析近代天津资产阶级面对现代化的心理与行为(1903-192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一种抗拒与变迁的历程.在抗拒与变迁之间,必有其错综复杂的因应策略与因应反应.在近代中国以实现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现代化变迁过程中,扮演主角的资产阶级对中国现代化的反应即是中国人对现代化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一般社会大众对现代化的反应.因此,我们要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就不能不考察中国资产阶级在其中所走过的历程.本文把天津商会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回答这一问题,并以宏观层次的群体心理及行为为主的方法探讨天津资产阶级面对现代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宏 《攀登》2004,23(6):55-58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现代化是党领导和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党的肌体上存在的非现代因素与现代化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现实的矛盾,故要实现党的现代化就要从党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党的队伍素质时代化、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党的决策科学化和党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去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由于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涉及如何阐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助于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向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从较深的层面拓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并为当前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历史的资鉴,因而逐步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围绕着中国近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振兴中华、追求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先生不仅首创了中国革命的理论,而且首创了中国建设的理论,这就是在《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论著中系统全面阐述的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在回顾与“反思”以往的现代化运动、总结以往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开始构建现代化思想理论并逐步加以完善。现代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思想,主要包括: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只有实现革命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即只有“救亡”,才能“振兴”,而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对外开放等。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特别是建没中国现代工业、交通和农业的宏伟蓝图,对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研究出现了一个“美国热”(罗荣渠先生语),涌现出了一批探讨美国现代化历程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力求以现代化的新视角、新方法去重新构架和发现美国史。其中许多成果是富有启示性的,也是很有建树的。本文主要就这些著作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国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进行综合评论①。  相似文献   

16.
李成明  张文华 《攀登》2002,21(6):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特点出发  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独具特色的发展理论 ,其内容十分丰富 ,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发展理论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并回答了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出了一条新路。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静丽 《沧桑》2009,(3):64-65,6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得传统法律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市场,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研究法律意识现代化时,就必须要注重影响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其他社会因素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一种抗拒与变迁的历程。在抗拒与变迁之间,必有其错综复杂的因应策略与团应反应。在近代中国以实现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现代化变迁过程中,扮演主角的资产阶级对中国现代化的反应即是中国人对现代化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一般社会大众对现代化的反应。因此,我们要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就不能不考察中国资产阶级在其中所走过的历程。本文把天津商会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回答这一问题,并以宏观层次的群体心理及行为为主的方法探讨天津资产阶级面对现代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宁 《攀登》2001,20(4):27-30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中,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不断求实,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胡适对晚清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评价、中日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两个层面,梳理和阐释了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问题研究的历史深度和理论贡献。胡适立足于中日两国历史的比较,进而归纳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反应类型:发散渗透型与中央控制型。在众说纷呈的抗战思想论观中,胡适独树一帜,其在抗战时期初步成型的中日现代化历史比较研究理论模型探讨,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胡适没有局限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般性揭露,而是通过对长期流传的所谓日本现代化成功论的历史分析,揭示日本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危机和历史困惑。胡适对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其思想复杂性中占主要方面的一个认识;他所归纳的文化冲突的理论及规律模式,与他对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成绩观察紧密关联,也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诸多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历史新视角,其理论价值不容忽视。从胡适所已经尝试的由现代化视角进行中日现代化进程历史比较研究来看,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确是一个历史时期已存在的学术主题。笔者认为,此方面学术研究成果的继续挖掘,于当今的抗日战争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