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秦国的吏治制度及思想特点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简文出土以后,有学者指出《为吏之道》是秦代官府培训学吏的道德教材(吴福助:《睡虎地秦简论考》,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在性质上它类似后世封建统治者称颂为‘可为牧令圭臬’的‘官箴’(刘海年:《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货币本位是中国近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本世纪初,人们就已开始研究讨论中国货币本位,相继出现了一些具体方案。进入三十年代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加紧争夺中国的货币权,以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中国经济的衰退,我国的货币危机进一步加深,而美国白银政策又使中国货币濒于崩溃的边缘。这一严峻的现实使近代币制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三十年代的大部分币制观点和以前的有关主张有着内在的继承发展关系,在理论上则更为完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币制方案。把各种币制主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金属本位制度,货物本位制度,纸币流通制度。为了便于从整体上分析当时的币制讨论状况,本文依上述归类进行综合论述,然后介绍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进步学者的批评意见,最后谈谈笔者的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部分秦代竹简,本文根据整理资料,对秦简所揭示的秦代户籍格式和相关问题作了探讨,认为反映了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户籍制度也更加严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秦简《日书》研究,是近年来在简牍学和古代文化研究领域中新兴起的一个研究课题.必所谓其“新”,一是材料新.在中国简牍学史上,1975年冬,始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大批秦代简牍,占这批秦简总数三分之一强的《日书》甲乙种图片及释文,则迟至1981年正式公布于天下.1986年4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秦代墓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6,(5)
今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关于云梦出土秦代竹简的报道。这批秦简,是继银雀山竹简、马王堆帛书之后,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为深入研究秦代推行法家路线、对奴隶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云梦秦简的发现和发掘,是以实际行动对孔老二"上智下愚"谬论和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刮起的右倾翻案风的一个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地名普查中,自1982年,在江苏省赣榆县发现徐福故里——徐福村之后,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并共同探讨徐福东渡之谜,从而取得新的进展。在国内,《光明日报》发表了罗其湘、汪承恭同志《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徐州师院学报》发表了阎孝慈同志关于《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初探》和《贵州文史丛刊》发表拙文《徐福故里考证》等论文,特别是中日关系史著名学者、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睡虎地秦简简文的记载出发,分析了秦代官僚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情况,并且对秦代的“以法治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秦简《日书》述评沈颂金秦代竹简《日书》大规模出土有两次:一次是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日书》甲乙两种。除《日书》外,同时出土的尚有《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  相似文献   

9.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4,(6):64-65
正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其形制仍沿用秦代方孔圆钱。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  相似文献   

10.
1981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精装本《云梦睡虎地秦墓》一书,秦简《日书》图版及释文遂首次公布于众。10年来,海内外学者对《日书》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作为流行于战国秦代中下层社会的日常宗教迷信手册,《日书》集中保存了丰富的社会宗教文化资料,实应视为《史记·封禅书》与《汉书·郊祀志》的辅助篇,故对《日书》宗教内涵的研究发掘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在《日书》宗教研究方面已经提出许多颇有创见的观点。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战国时代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是处在领先水平;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则落后于山东诸雄,甚至落后于西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从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权威的中国货币史著作中,几乎全都将天津行化银称呼为没有具体实物的虚银两。如张家骧著《中华币制史》,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千家驹、郭彦岗著《中国货币史纲要》,魏建猷著《中国近代货币史》等,“行化平——此平在天津商场中最为通行。  相似文献   

12.
耿爱德是在华侨居多年,对中国货币金融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外籍专家.他关于中国币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是1929年出版的<中国货币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银价的骤降骤升严重威胁着中国货币制度的稳定,耿爱德也更多地关注着当时我国的货币金融问题.他的主要关注点有二,一是纸币与现银的流通和兑换,即银纸关系,二是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方向,研究世界银产、银市、银价及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耿爱德支持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其主张和看法也大体上符合史实与潮流.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事迹,出土简牍证实了史书的某些记录,但也有不少史书未载的新资料。秦简记载秦始皇、秦二世进行过大赦,秦代赦免制度已经形成。岳麓秦简中有"禁伐湘山"和要求官府"毋苛徭"的律令。北大汉简《赵正书》记录了经秦始皇同意而传位胡亥的内容。这与《史记》等传世文献所记载的秦始皇"久者不赦""伐赭湘山""暴虐天下"以及胡亥改诏诈立等完全不同。《史记》等传世文献遗漏了不少关于秦始皇的重要资料,对秦始皇史迹的记载并不完全真实。研究秦始皇甚至秦史不能仅凭或者偏信传世文献,需要将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秦朝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王子今先生在《秦统一原因的技术层面考察》一文中认为:"秦在技术层次的优越,使得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文中提到了"天文历算数术之学也为秦人所重视。里耶秦简中九九乘法表的发现,为当时数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例证"。(1)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本文拟依据出土的秦代数学文献,对此加以探寻。一、数学确实为秦人所重视在多批出土的秦代文献里都发现有数学内容。除了广为人知的里耶秦简乘法表,还有两部较完整的数学书,一是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一是岳麓书院藏秦简《数》。《算书》正在整理,部分已公布,它出自2010年北京大学获赠的一批秦简牍,数量达到400余枚,整理者命名为《算书》,根据简的形制、简  相似文献   

15.
《日书》保存了很多古代天文历法资料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背景的学者 ,均已注意到了《日书》中所反映的古代天文历法知识。林剑鸣《曲径通幽处、高楼望路时———评介当前简牍〈日书〉研究状况》(《文博》1 988年第 3期 )和张强《近年来秦简〈日书〉研究评介》(《文博》1 995年第 3期 ) ,在介绍学术界的《日书》研究状况时 ,都从天文历法角度对《日书》的研究单独介绍。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二十年》(《中国史研究动态》1 996年第 1 0期 ) ,将《日书》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科技史研究是其中一方面 ,指的是从天文历法…  相似文献   

16.
台湾学者林清源先生2002年发表《睡虎地秦简标题格式析论》一文,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了睡虎地秦简标题格式扦格不合的部分内容,对睡虎地秦简的深入研究无疑具有推动作用。笔者注意到其中(六)《秦律杂抄》简二六公车司马/简二十七猎律的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共龙山县委、龙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7—19日在里耶秦简出土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和龙山县城两地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日、韩等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里耶古城发现的意义、里耶秦简研究、秦代考古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兹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陈伟教授领衔主编的《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以下简称《校释》),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系列成果之一,2012年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里耶秦简是近年来中国简牍的重大发现之一,就史料价值而言,可以说对于研究秦代历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青川秦牍《为田律》是继云梦秦简之后,关于秦律的又一重要发现。它是研究秦汉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新资料。材料公布后,不少学者已作了有益的探讨。但我感到该律所反映的秦汉法律制度的地区性问题及其修订制度还有待深入研究,另外该律对解决有关巴蜀古史记载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亦不乏新的启迪和辅证。特作此文,请读者指正为盼。一、《为田律》只适用于巴蜀地区《为田律》虽发现于四川境内,但这并不能以此作为它地区性的主要依据。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货币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和西方国家的贸易交流,特别是新大陆发现后,北美大银矿的发现、西属殖民地银元的铸行、丝银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传统的币制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行使铜钱和纸币的货币体系,开始向着使用银和铜钱的时代转变。本文将从完全不同的视角去讨论这一问题,那就是西方传教士眼中的近代中国币制演变。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货币的关系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传教士留下的许多文献,如书信、文章、论著及回忆录等,这些对今天人们研究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到而珍贵的史料。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仅在理论上关注中国的货币制度及币制变化,还通过教会发行私票的方式直接影响近代中国币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