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本英 《风景名胜》2021,(4):0375-037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之年,在这关键时刻,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1986年,青海省没源县在全县农村财务清理的基础上,立足本县实际,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村有乡管、财务公开”制度,真正把农村财务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渠道。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这项制度,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了干群夫系,也为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民主化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主要做法(一)抓好“两清”、“两管”,是推行“村有乡管,财务公开”制度的基础。第一个“清”和“管”是指“清”理村社集体资金归乡经管站“管”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落实,农村集体财务原有的管理模…  相似文献   

3.
关心政治的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听到一个词——“一号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的简称,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2月21日,《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颁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颁布的第十八个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一号文件。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也正式挂牌亮相。  相似文献   

4.
深刻认识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文/袁海岚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总结80年代农村改革的经验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两个飞跃”,一是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第一...  相似文献   

5.
陆百甫 《百年潮》2023,(1):24-28
<正>改革调查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县和肥西县两个地方开始。当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解决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当中“大锅饭”问题。刚开始改革推进得还比较顺利,农民要求非常强烈。1979年、1980年两年,随着整个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和农业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效果非常显著,可以用四个字来讲,就是势如破竹。到1981年春天的时候,农村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了。当时党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允许农村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于是中央政策层面上放松了,“紧箍咒”没了。  相似文献   

6.
刚刚度过1960年的艰苦日子,上面也知道“无农不稳”的道理,发出了“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动员城镇居民“自愿申请”到农村去,支援农业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林金树一在封建社会,所谓“农村经济”,实质乃是农业经济。人口、土地、种植业,是构成它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人口是最为关键的。明代中国的农村经济经过唐宋以来的长期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刺激,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8.
贺威通  李翠  张卿瑞 《神州》2014,(9):243-243
土地作为农业现代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计保障的物质基础,土地产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流转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命题。本文通过两个资源型农村在煤矿征地土地流转后分别逐步呈现出“塞外华西”和“一村两治”现象的考察,在不同土地流转环境、方式、收益分配的背景下梳理了村民参与的方式、过程、效果等,揭示资源型农村善治的有益经验和衰败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资源型农村土地流转中村民合理的参与方式、实现村庄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延方 《史学月刊》2007,2(5):111-114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0.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2012,(4):77-98,160,161
内容提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开发西北和建设抗日后方基地的背景下,国民政府在甘肃推行农贷政策,建立了以新式银行、合作社和合作金库为核心的金融网络,形成了“政府一银行一合作社(合作金库)一农户”的农贷模式。甘肃农贷以1941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1年之前以救济农村为主,之后以国民经济建设为主,发放农田水利、农业推广、土地改良、农村副业和畜牧业等贷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农贷的发放,使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呈上升趋势,也使抗战时期成为近代以来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1933年4月1日在汉口成立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以所谓为豫鄂皖赣四省“剿匪收复区”农民“供给资金、兴复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之改良进步”的名义成立的一家银行。这家银行享有在四省范围内发行“农民流通券”和参与鸦片贩卖的特权。两年间,在四省内成立了数十个分、支行及办事处,配合国民党政府军事“剿共”,在“调查农村经济”、“合作社农贷放款”、“办理积谷仓库”以及垫拨军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组史料,对此均有所记载,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2.
霍泛 《炎黄春秋》2002,(12):12-15
在北平学生举行“一二&#183;九”和“一二&#183;一六”抗日游行后的12月17日,北平共青团组织通知我:明天下午天黑前,你一定赶到北大农业学院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抗日宣传团”的活动,活动的地区是冀中农村。这样做是为了掀起城市与农村密切结合的抗日救国高潮。此次南下共组成三个团,由北平城内各大、中学  相似文献   

13.
托起绿色的繁荣———信阳县农村信用社发展纪实文/李建华信阳县淮南,这块革命老区的土地上,有一支肩负着“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支持辖区农村经济发展”重任的金融队伍。这支队伍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高举支持“三农”的旗帜,把支持“三农”作为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万里在农村改革中的思想和实践,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7年6月至1980年2月,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一个省的局部地区实行农村改革。邓小平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有功的”;坊间传说,“要吃米,找万里”,就是对这一段情况的概括。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2月到1988年4月,万里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并在一段时间内兼任国家农委主任,分管农村工作,具体指导全国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万里对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有下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农业生产环境较为优越,被誉为‘绣花式的农业”,是全国著名的农业高产区。农业人口较多,农村老年人口占有一定的比率。当前汕头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正在加快,农业人口所占的比率显逐年下降,且近年来汕头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因此,关注汕头农村老年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握农业基础地位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婷 《攀登》2004,23(5):51-55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回顾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党中央过去多次提出全党抓农业的指示都曾获得辉煌效果。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要全党从上到下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真正把农业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完全可以解决“三农”问题.摆脱“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处境.实现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在领导和主持20多年的国民经济工作中,凡安排农业或谈到农村问题时,总是把农业、农村、农民融为一体来考虑,即“三农”一体的总体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思想方法论和扩大再生产原理的具体运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和统一要求,新一轮修志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新一轮修志必须体现“欠发达”的特点和面貌。体现工农业经济的“欠发达”我国农村改革20多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农村、农业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新一轮修志中在设计篇目时,农业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对照欠发达地区农业的各项内容,对农业篇进行全面设计。如大宗农作物的产量及效益,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的各项技术指数等,既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印度开始实行一种以推广高产品种为核心、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战略,史称“绿色革命”。此次“绿色革命”的成功促使印度从一个“饥荒之国”一举成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农业、农村、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印度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从印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四十多年前发生在印度大地上的农业变革。认真考察印度“绿色革命”得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时代趋势,如果中国农村始终在小农经济里徘徊,就进不了现代化的轨道。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视为重中之重,为政之首,今年伊始,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可见“三农”问题是一个影响我国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牵涉到我国的强国之梦能否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