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陈友谅墓在武昌蛇山。这位元朝末年乱世中建立大汉政权的枭雄,悄然葬身于此。踏石阶而上,迎面是高大的四柱三间石牌坊,以汉隶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则是"三楚雄风"。上石阶后可见褐红色的圆形墓冢,墓前是2米多高的水泥镶嵌的麻石墓碑,碑上只"大汉陈友谅墓"六个篆刻字。墓后有两米宽的水泥平台,左侧有一无名亭,亭下不远处有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右侧是"陈友谅生平事略"碑。墓地面  相似文献   

2.
三尔 《旅游》1994,(11)
进入十三陵陵门不远,迎面有一座重檐四出式碑亭。亭内坚碑,高三丈有余,是宣德十年(公元435年)所立,正面长达三千余字的圣德碑文是明仁宗撰写的。碑的背面刻有清帝乾隆“哀明陵三十韵”诗,两侧还刻有清乾隆,嘉庆时修复明陵费用等内容、碑下以龟为跌(底座)。不少游人对此感到不解;为什么石碑多用龟为座呢?  相似文献   

3.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又名石城会盟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云南省曲靖县曲靖中学,与另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宝子碑合贮一亭。碑文内容主要记述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滇西白族地方政权与滇东北的彝族三十七个部落,在打败了几个民族头人之后,回到石城(今云南曲靖)会盟之事。碑高1.25、广0.58、厚0.16米。碑文用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5.
泸山是西昌邛海西岸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这里景色秀丽,寺观云集,素有“川南胜景”之美称。在半山腰的观音阁木亭内,有一通明万历卅一年(1603年)线刻的“鱼篮观音”画像碑,尤为引人注目。此碑由碑帽、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通高2.5米。碑阳的额顶上,篆刻有“御制”两个大字,碑身是一幅阴线刻制的“鱼篮观音”像,观音头像的上端两侧,分别刻有万历神宗皇帝的“赞词”和皇帝生母——慈圣皇太后的印鉴款识等。(图一)碑阴则全部通刻以《重修大悲观音碑阴记》。此碑自嵌立以来,迄  相似文献   

6.
潼关吊桥汉代杨氏墓群发掘简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陕西省文管会1959年第四季度在潼关吊桥发掘了七座汉墓,墓群东距潼关约十里,西至吊桥镇和亭东村的中间,南距隴海铁路约半里,北紧靠渭河岸。据墓前明万历元年修复汉太尉杨先生塋记碑(见附录)载:这里有汉太尉杨震的墓。后汉书卷八十四杨震传说: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延光三年为太尉,疾恶奸臣嬖女,饮酖卒于西阳亭(今河南陕县城外),顺帝时,承认杨震是忠臣,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即今的潼关吊桥),当时墓前并立有碑和石鸟像。又上述万历元年碑说:原来墓前所立的碑已不见了,独留七个大冡。嘉靖乙卯午建置墓祠等,同年冬,地大震,鞠为榛蕪,万历癸酉年,复拓其地,并缭以周垣,内建享堂、翼室及楔绰等。现在塋址东、西两边尚存土墙遗迹,北墙已崩入河内,南墙据观察可能在墓碑稍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上旬,靖江09号地块平整场地时,在原孔庙的地下,露出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碑。此碑材质坚硬。非一般石碑可比,重约8-10吨,碑体连基座高4.4米,宽1.68米,厚0.4米,碑面满汉双文,分左右排列,其文字埋前已被糯米汁拌灰浆涂平。此碑露出地面后。因无人问津,被重型机械压碎、砸断、分离成四块。从依稀露出的部分汉文内容看,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  相似文献   

8.
李孟初碑,全称《汉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孟初神祠之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清道光年间由于白河水涨,此碑被冲出,咸丰十年金梁移于南阳府署,其后时隐时现,文字磨损较多,有些字迹难以辨认,现存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汉碑亭内。碑为长方形,现存碑高1.94、宽0.7、厚0.16米,圭首,无额,碑身上中部三行字下有穿,下部磨损处有清咸丰十年金梁跋语。碑文隶书,15行,行约30字,由于碑残缺甚,尚能  相似文献   

9.
傅山手书碑     
傅山手书碑珍存于城关镇小横沟村中之玉帝庙内.此碑身高1.6米,宽0.66米,厚0.16米,系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所造.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刻有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博山先生为重修玉帝庙亲笔撰写的行书碑文,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刘沔碑     
“刘沔神道碑”立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384年)。韦博撰文,柳公权书。此碑原在永寿好畴河畔,一九六一年移到永寿县文化馆建亭保护。“刘沔碑”郑樵《通志》只录其名,《金石萃编》补录全文,关于其它方面不再见有人研究。该碑为一块完整的石料雕成,宽0.98米,  相似文献   

11.
金程震墓碑     
1984年11月,我们在偃师县缑氏乡程村进行文物普查时,于村东百米外,发现竖有金代程震墓碑一通,该碑保存完好,碑文基本清晰,墓碑的附近分散有原墓前的石翁仲、石羊、石狮等遗物。该碑由碑首,碑身、碑座组成。碑首为六条缠绕的龙螭纹,龙首分垂两测,高1.02米;碑身高2.66、宽1.06、厚0.39米;碑座高0.50米。该碑通高4.18米。“河东元好问  相似文献   

12.
<正>据考古调查和史料记载,北苑御焙遗址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一带,是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独领风骚数百年。北苑鼎盛时期,焙前一带修建过不少亭台楼阁和官家宅院。曾设有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凤味亭、星辉馆、贡茶院等及乘风堂记、御泉亭碑、御茶堂碑、北苑五咏碑、御茶园诗刻等众多碑碣石刻。1994年至199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现福  相似文献   

13.
《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碑》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凌 《四川文物》2000,(1):35-39
《巴郡太守樊敏碑》刻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位于今四川省芦山县境内。碑通高2.92米,宽1.23米,厚0.26米,上方微削,圆顶,圭首作二螭龙,首向右抵于碑肩略似螭拱状,碑首中稍偏右镌篆文“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额篆分为两行,每行6字,其下有圆形穿眼,穿下为碑文,隶书22行,每行29字,碑下龟趺首偏向右,龟背凿有深糟以放置墓碑。碑阴有北宋丘常、南宋程勤懋的护碑题跋。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兼有黄山之奇,峨嵋之秀。然而,‘包不仅有着满族的自然风光,而且,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历史古迹,碑文便是其中的一种。梵净山的碑文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禁止碑;二是功德碑;三是记事碑;四是墓碑。现按类分述于下。一、禁止碑。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梵净山禁砍山林碑”。碑共两块,竖立在梵净山金顶附近滴水岩,高1米,宽0.5米;分别刊刻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磷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磷碑在左,李碑在右;映碑已断为三截,但仍可拼合辨读;李碑仍完好…  相似文献   

15.
一简述绛州碧落碑现存于新绛县博物馆(原龙兴寺址,唐初称碧落观),1992年建碑亭予以保护。碑为青石质,通高2.55米,宽1.03米,厚0.21米。碑身长方形,高2.25米,底座0.30米。碑阳篆刻630字,共21行;碑阴上段刻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相似文献   

16.
宋代地理图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该碑与馆藏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2.21米,宽1.06米,厚0.30米,是现存宋代石刻地图中体积最大者。这是一块宋代政治地理图,有别于现存宋代九域守令图碑、华夷图碑和禹迹图碑。 以往有文介绍过地理图碑,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方位的研究宋代地理图碑日显重要。 本文试图从地理图的成图年代及其行政区划:图作者的人文思想;地理图的自  相似文献   

17.
吕明 《文物天地》2021,(3):66-68
在南京浦口区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庭园内,有一座亭,亭内有一方以玻璃框罩保护起来的石碑。这亭匾曰"白马亭",这碑,便是《白马庵联句》诗碑。碑的中下部有裂缝,显然曾经断裂,后经修补。碑内的字迹大多清晰可辨,书体为草书,其笔锋汪洋恣肆,如游龙惊蛇,自由洒脱而又合乎法度,显然是一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在碑前伫立观赏,给人极为震撼的视觉冲击,转而又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雨花台区志》记载:碑亭失考墓,在铁心桥镇高家库村,该墓现存龟趺等文物,视其风格、体制,似为明代之墓。乾隆下江南时,在此处建两层石结构碑亭,四角有龙头,亭内有碑及龟趺。南北各一。后南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北碑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墓冢尚存。且未经科学清理。1981年被雨花台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明孝陵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米,宽1.42米;龟趺长2.69米,宽1.64米,高1.06米。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每个字径69厘米,碑正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0月,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白沙村村委在编纂《白沙村志》时,发现崔继泽墓表碑。该碑为袁世凯撰文并亲笔手书。立碑时间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经调查,此碑原立于巩义市北白沙村崔氏祠堂,后被毁为两段,上段因作它用凿有四孔,下段湮没地下。墓表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已佚。碑座束腰,高0.35米、宽0.79米、厚0.43米。碑身高1.5米、宽0.75米、厚0.43米。碑座、碑身均为石灰岩质。碑文楷书,18行,每行42字,边饰卷草纹。 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做过83天“洪宪”皇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