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号子渊,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也曾置有较大家业,但到孔祥熙父辈时家道衰落,由于幼年丧母,靠其父在私塾教书的微薄收入糊口,生活日渐困窘。所幸得是,孔父饱读诗书,对孔祥熙的学习要求甚严,加之孔祥熙自幼入教会学校读书,期间又受中国启蒙教师刘风池的影响,形成了儒学与基督教义二合一的世界观,对孔祥熙后来在办学过程中能够中西兼并,思想开放奠定了基础。孔祥熙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在西方炮舰政策下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推入了殖民地、半殖民…  相似文献   

2.
倒孔运动系指1942年初国统区各地掀起的反对孔祥熙的政治斗争。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上弹劾孔祥熙之议案,随后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打倒孔祥熙呼声日益高涨。民生社在这场群众运动中出“反孔特号外”,参与组织“讨孔行动委员会”,是学界中倒孔运动的中坚力量。此组史料反映了民生社参与倒孔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时期的"大老虎"孔祥熙,纵容妻子儿女飞扬跋扈、贪污腐化,在抗战期间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国难之财,令蒋介石都无可奈何,却被两个很有正义感的小人物用计谋扳倒。蒋介石也斥孔"可耻之至"。一、贪腐至极,孔祥熙深陷美金公债舞弊案号称孔门后人的孔祥熙,在20世纪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可谓红极一时,却"庸"之至极,堕落成典型的伪君子。  相似文献   

4.
任风 《湖南文史》2014,(5):36-36
长期以来,在民国政客中,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等职的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其政声舆论,实可谓“臭名昭著”。然而当1967年8月孔祥熙在纽约病逝时,在台湾的蒋介石却亲撰悼文《孔庸之先生事略》,赞誉其在“国家环境最为险恶,与军民生计最感困窘之际”临危受命,“屡使革命大业转危为安,抗战军事转败为胜”。  相似文献   

5.
正"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地位显赫,是民国时期炙手可热的大人物。除此之外,另一个身份也让他颇为自豪——"至圣先师"孔子的第75代孙。圣人后裔,殊为荣光。可是,原本并不在山东曲阜孔氏族谱里的孔祥熙怎么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圣人后裔了呢?一、意外邂逅,成为孔子后人孔祥熙(1880—1967年),字庸之,1880年9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  相似文献   

6.
1907年孔祥熙从美国留学回到家乡山西省太谷县,在自家孟家花园办小学和中学,不久以后合并为著名的铭贤学校。在办学中孔祥熙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采用西方近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学。同时孔祥熙力图将铭贤学校办成高水平的学校,向当时国内著名中学,如南开、北京师大附中等看齐,不惜高薪聘请名师来铭贤学校,如诗人于庚虞等。孔祥熙自己亦亲自担任历史、地理、体育、矿物等课程教育,孔祥熙父亲也讲授中国传统经史子集课程。1914年孔祥熙与宋霭龄结婚。返回太谷后,新娘子亦担当教师。当时孔祥熙准备将铭贤学校增设大学预科教学,但是师资匮乏…  相似文献   

7.
金兵 《文史月刊》2024,(1):73-77
<正>孔祥熙,山西太谷人,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提倡过职业指导,在民国时期职业指导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特定作用。本文通过揭示民国时期孔祥熙对职业指导的提倡,丰富人们对孔祥熙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人物社会参与的多面性。职业指导的兴起及其传入中国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是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产物。它借助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杨天石在孔祥熙与宋子文二人中,蒋比较喜欢并信任孔祥熙。1938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体制,任命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同年6月,宋子文愤愤地对潘汉年说:“蒋之用孔作行政院长,就是为的准备好与日本谈判和议。”①蒋之用孔...  相似文献   

9.
一个春光和煦的日子,我与孔祥熙先生的堂侄孙女孔德慧女士相携,游览了修葺一新、对外开放不久的孔祥熙先生旧居——孔祥熙宅园。  相似文献   

10.
何梅协定前夕,行政院长兼外长汪精卫致电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转告对日交涉情形。该电文主要表明了汪氏对日态度及蒋汪之间在对日外交上所达成之默契,同时说明了东北军五十一军在何梅协定前即已确定调往陕甘。这些对于研究此期中日关系及华北问题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孔祥熙以行政院官邸秘书处第六组名义,在上海、香港等地派驻情报机构。这些情报机构一方面与日本方面进行秘密接触,一方面则与各类汉奸暗中来往。下面公布的这组史料,是孔祥熙驻上海情报人员胡鄂公发给孔祥熙长子孔令侃(孔祥熙情报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的一组密电。它集中地反映了日本特务土肥原图谋筹建江汉伪政府的重要史实。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对于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3,(3)
赵铁山(1877——1945)山西太谷人。一生精研书画,孜孜不倦,书法与书学之造诣和成就,三晋大地有口皆碑。关于这方面的趣闻轶事亦流传甚多,今择其一二,述之笔端。康有为赞叹民国十四年(1925),孙中山病逝。太谷铭贤学堂校长、总理奉安委员会成员孔祥熙除全力料理其连襟的丧事外,欲以学校的名义送花圈和挽联。花圈好办,只要肯出钱,临时订制也绝然能保证质量,唯独挽联,从拟联到书写须得合璧之作,方能显示出铭贤学堂的水平,孔祥熙自  相似文献   

13.
正孔祥熙,山西太谷人,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是从太谷的孔氏家族走出来的"财神爷"。我们印象中的孔祥熙,是民国政府的财政部长,孙中山、蒋介石的连襟,四大家族之一。其实他发迹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自己创办银行和实业,这两样都与天津密不可分。据说"财神爷"孔祥熙是凭着3000两银子从天津发家,发展成为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的"首富"。孔祥熙听外国传教士说英国商人要在山西倾销煤油,他凭着敏锐的商业眼光,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所藏孔祥熙档案中,保存着致蒋介石的几封信,看来是孔祥熙本人认为很重要的文件。其一为: 敬密陈者:弟自由欧奉召返国,参加国难工作,倏渝半载。遵命担任行政,亦已四月。初抵汉时,正值前方军事失利,后方极形恐慌,难民流离于途,伤兵到处滋事,救济不及,安置无方,人心浮动,怨言丛生,大局几有不可终日之势。而中央机关之西迁,或川,或湘,或武汉,办公地点既无一定,负责长官亦多分散,政务更有  相似文献   

15.
郭谦益 《湖南文史》2014,(10):27-28
民国时期,孔祥熙作为民国政府的要员,担任过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行长,实业部、财政部部长等职。在他一生的理财生涯中,有一件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的老家山西太谷县有一家孔祥熙暗地经营达30多年的私人银行。孔氏老家的私人银行名为“山西裕华银行”,是孔祥熙出资10万元在山西太谷县创办的,对外声称名义资本金为2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6,(4)
在中国历史上曾红极一时的国民党四大家族,虽然已经油尽灯枯,但有关他们男男女女的故事,仍不时在海内外流传。憎恨、嘲讽者有之,惋惜、哀叹者有之,把它当作饭后茶余“讲古”话题消遣者更不乏其人。 在四大家族第二代中,有了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故事和传闻甚至比父辈更多,这就是经常被蒙盖一层“神秘面纱”的孔二小姐,山西人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令伟。  相似文献   

17.
纵观孔祥熙     
孔祥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记载其生平史实的著作较多。山西太谷县是孔祥熙的故乡,该县政协组织人力对这位较多传奇色彩的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作了周细调查和认真研究,写出了长达23章,约16万字的《纵观孔祥熙》。本刊从这期起予以连载,供研究者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8.
常以“圣人后代”自诩的孔祥熙,不少 人知道他是蒋介石的连襟,旧中国最有权势最有钱的财阀,却不清楚他还是孔夫子第75代裔孙,早在1901年就留学美国,在耶鲁大学得过硕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投身现代教育事业,后来还获得国外好几个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孔祥熙早期不愧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改革精神的知识分子,曾经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与重用,可是他后来背叛了孙中山,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只知道追逐权力与财富的吸血者。可以说孔祥熙是旧中国另一类知识分子的典型。 好学上进留学美国 提倡教育启迪民智 孔祥熙出生于…  相似文献   

19.
孔祥熙自1933年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后,连任十一年之久,成为民国历史上担当财金主管时间最长的一位。一般民众率皆认为,孔之所以能久居其位,是能事事听命于蒋介石之故。实际非是。基于当时种种主客观原因,孔之于蒋,非是不争,  相似文献   

20.
1937年2月,德国经济部长兼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曾邀请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访问德国.同年3月初,孔祥熙表接示受访德邀请.4月初,德国国防部长布隆堡(柏龙白)和空军部长戈林也成为孔祥熙访德的邀请人.1937年5月孔祥熙在参加了英王加冕典礼后,于6月9日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先后同沙赫特、希特勒、戈林等人进行了会谈.同年7月孔祥熙再度赴英时,同德国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进行了会谈.上述谈话涉及到中德易货贸易、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国出面调停中日冲突的可能性等问题,对研究当时的中德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这组史料译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1918一1945年)C辑第6卷,英国政府文书局伦敦,1983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