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等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报上读到两篇报道,一篇说中国的孩子不如美国的孩子爱笑。有心理专家对两国儿童的“笑容”进行抽样调查、测试,发现美国孩子每天露出的“笑脸”是中国孩子的三倍之多,且笑的自然、纯真,而中国儿童大多笑的比较勉强,似乎给人一种“苦恼人的笑”的感觉。另一篇则说8月中旬中、日、韩三国少年夏令营大比拼,三方各出30名中小学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徒步行走,野外宿营,每天步行30公里,日韩两国少年身背沉重的行囊,精神抖擞,意志坚定,而中国少年却叫苦不迭,不停地打手机向家长诉苦。笑是一个健康的人与生俱有的生理特征,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的孩子不爱笑,或笑的频率低、“质量”差,我想不会是“笑神经”出了问题,也不可能是天生就存在不会笑的缺陷,只能从孩子的生存环境和社  相似文献   

3.
对于盲人来说,色彩是什么样的?无边的黑暗有颜色吗?西藏的失明儿童们说:“酸奶是蓝色的”、“苹果,特别是酸苹果,是银色的”、“游泳池的水是白色的”。他们的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用心来看,这群孩子就是拉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让孩子在厨房中长大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厨房是不对孩子开放的,因为它的潜台词是“危险”、“麻烦”等。但在日本,近来却掀起一股“幼儿厨师”热潮,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卖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柜台里“当红”的物品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不落伍的叫座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为什么会刮起一股这样的风潮呢?几年前,NHK教育台首先开辟一档叫“一个人也行”的儿童烹饪节目,创下7%的收视纪录。  相似文献   

5.
有的儿童十来岁就能吟诗作画,有的十三四岁就考进大学,有的年纪很小就在省内、国内诗歌创作、绘画、摄影等比赛中名列前茅……他们都是比较聪明的孩子,有的确实“智力超常”。那么,对于这些聪明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一个人的才智是由先天遗传、后天教育和个人努力三方面形成的。聪明的儿童先天条件一般是优越的,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孩子从小被要求最多的是“听话”。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是“淘气不好”。因此中国孩子最大的缺点是“独立性差”。然而从现代教育的观点来说,我们应当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以致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日前有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联盟”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还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通过不同角度地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特殊孩子是指“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这样的两种群体。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因为孩子是懂事的、可塑的。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有所收获,其实这些花蕾也芬芳。  相似文献   

9.
黄小红 《神州》2013,(20):76-76
这里所说的特殊孩子是指“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这样的两种群体。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因为孩子是懂事的、可塑的。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有所收获,其实这些花蕾也芬芳。  相似文献   

10.
博博四岁了,是个很活泼的男孩,见了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像一只探究世界的小狮子。可是,让爸爸感到担忧的是,博博永远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爸爸让他写字、看书,他却总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有时候还拿上厕所、喝水等小伎俩来拖延时间。让爸爸非常的生气。博博究竟怎么了?爸爸担心博博是“多动症”,后来又担心博博是“不爱学习”,实在为博博的未来担忧。其实博博爸爸的担忧简直有点“杞人忧天”了。了解了博博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博博爸爸就能很好地对症下药,把博博培养成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实际上3岁左右的宝宝是以“无意注意”(不随…  相似文献   

11.
陆英 《南京史志》2023,(40):34-35
<正>一个孩子就是一颗种子,教育就是接纳、支持、陪伴,让教育成为最自然的事,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儿童种子观”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我园基于“儿童种子观”理念,开展幼儿定向活动增值性评价研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增值性评价更多地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个体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等情况。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品质的形成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研究更有效,我园开展相关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家长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师。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定的权威。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同学的影响,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时,孩子很可能会说“不”。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13.
孩子“减负”后,课余时间多了,剩余精力多了。为怕孩子学“坏”,不少家长帮孩子“找出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身心实际,强迫孩子学琴棋书画;不管孩子有无兴趣,迫使孩子跑跳投掷……家长能意识到要挖掘孩子潜能,发展孩子个性特长,这是教育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但发展个性特长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孩子自身实际,这样才会有效果。如何才能帮  相似文献   

14.
“狼爸”萧百佑认为自己是管教,而非虐待,他不认为打孩子会伤害孩子的人格,“小孩还没有独立的人格,需要的是爱护、保护,而责打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和保护。”但即使有3个孩子考上北大,对于“狼爸”的教育实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有的孩子喜爱“告状”。爱“告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为宣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孩子把成人作为诉说的对象,说完后会心满意足。2.“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3.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  相似文献   

16.
<正>“双减”政策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发布,强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存在较大差异,前往经济更发达地区务工或经商的父母越来越多,他们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导致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时期成为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将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或消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在家庭自购药品服用的现象逐渐增多,许多家庭都有储备常用药的“小药箱”。但由于对儿童的病情判断不准确,盲目用药,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等现象屡屡发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用药与成人大不相同,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之成人更为敏感,用药不当不仅造成儿童药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已成为儿童药源性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预防性用药: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宣传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诱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超剂量用药:多数家长对药学知识了解不多,随便让儿童超剂量用药,从而造成急性…  相似文献   

18.
使孩子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也许你还没意识到,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快乐的本领”。但是,孩子的情绪也是多变的,多变的情绪,常使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成人们无所适从,倍感头痛,也因此而给我们带来许多无可奈何的烦恼。调节幼儿不良情绪,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1.使孩子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2.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有价值的成员,家长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关心他人。3.好的身体状况有利于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多参加体育活动。4.给孩子更具体的表扬。比如,“…  相似文献   

19.
叶蓉 《文物天地》2022,(S1):87-91
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儿童教育,倡导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在“双减”背景下,作为“非正式教育”主要场域的博物馆应肩负重任和使命,迎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江西省博物馆推出“江小博童萌汇”儿童博物馆计划,推出首个儿童教育展览“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探索综合性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创新路径和方法,建构儿童之间的联结,让博物馆儿童教育走进校园、走近每一位孩子身边,引导其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让“博物馆陪伴孩子成长”成为新时尚、新常态。  相似文献   

20.
陆莹 《风景名胜》2020,(2):0304-0304
由于人为观念、成本投入、设计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大部分户外公共空间在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设置一些成品化的游戏设施就认为已经满足了孩子的游戏活动需求。直到近期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定制符合儿童成长的户外游戏场所的重要性,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即要落实儿童优先的原则,考虑他们出行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不同年龄段成长的需求。世界各国没有间断过对友好型儿童户外空间的研究与建设。事实证明,跳脱出书本、教室、电子设备,孩子在体验自然、探索自然中的成长是潜移默化、不可缺失且意义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