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奇云 《文史天地》2013,(10):19-22
一 李存勖,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同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4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相似文献   

2.
<正>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将帅收养义子之风盛行。《资治通鉴》谓"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1。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多养军中壮士为子,宠遇如真子"2,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也大量收录养子。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求援契丹,甚至不惜"称子"、"称臣"以获得"儿皇帝"。梁太祖朱温早年投奔黄巢,降唐后受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担任宣武节度使。朱温在其发展过程中,亦收录  相似文献   

3.
永安钱出土流传及收藏小记[香港]关汉亨唐朝末年,我国处于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占据燕地的是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父子,其后刘氏之子刘守光在幽州称帝,据燕地多年,并在幽州铸行货币永安钱。至91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破刘氏,取幽州,燕地遂为李氏势力所吞并。刘守光...  相似文献   

4.
樊礼先生的《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是一部针对唐末五代政治形势的专题性研究论。作借鉴陈寅恪先生以政治集团的变更为线索分析唐代历史的思路,引入“代北集团,,的概念(第1页),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梳理了唐末五代的历史。作为一部研究性而非叙述性的作,作着力于具体问题的凿实,力图展现唐末李克用这支势力几十年间的兴衰。同时,又由于李克用系沙陀人,该书也不失为一部记述沙陀民族发展变迁的作。  相似文献   

5.
正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李亶。少为沙陀部落部民,随父在沙陀军中供职,成长于山西北部雁门一带(今忻州地区)。父亲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李亶就因骑射功夫优秀,被收入李国昌帐下为亲兵,又被收为李克用养子,赐名李嗣源。通过战功累积,逐步成为李克用及庄宗李存勖手下优秀将领。他的大半生时间身为先锋武将,浴血战场,六十岁后才在军事动荡中"黄袍加身"夺取  相似文献   

6.
明代在西北地区广泛推行土官制度。河湟地区土官众多,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李氏土官。李氏出了两位正一品武官伯爵,李英便是其中之一。李英曾官至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受封会宁伯。其后裔代代袭封品级不同的土官,从而使李氏不仅成为土族中的世族大姓,而且发展成为明清两代500多年间青海最有势力的地方豪族之一,其家族对青海的历史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李英(公元1382年———1442年),字士杰,世居今民和县上川口。关于李英祖先的世系、官衔等,清初成书的李氏家谱及某些志书的记载多附会和伪造,如奉唐末沙陀族晋王李克用为始祖,说李英祖先在元代就身居…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载张旭束先生《“迦沙”非陨铁》,认为《汉语大词典》将“迦沙”一词释为陨铁是错误的。有关“迦沙”的记载,见於《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诸书,均作“天每雨铁,收而用之”。此处之“雨”(yù),意思是像雨一样降落,非指下雨。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常见,  相似文献   

8.
西安新出唐张淮澄墓志,据墓志拓片,志主张淮澄,晚唐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朝之侄,继任节度使张淮深之弟,随父张淮鼎及母索氏入长安为质,最后死于长安。据《唐敦煌张淮澄墓志铭并序》的记载,并广泛结合传世文献、敦煌文献的记载,可以考知,张孝嵩任北庭节度使当在开元六年五月或者开元七年十月之后,开元十二年迁任太原尹。张议朝之兄张议谭去世当在咸通元年。张议朝在咸通九年七月之后到十三年称司徒,大大推进了相关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卷二百六十《唐纪七十六》昭宗乾宁二年十二月:“(李)克用既去,李茂贞骄横如故,河西州县多为茂贞所据,以其将胡敬璋为河西节度使。”胡三省云:“河西,谓凉、瓜、沙、肃诸州,”胡氏仅据河西旧管诸州来诠释这段文字,恐未必然。考河西、陇右三十三州,自安史之乱相继陷于吐蕃。宣宗大中初,张议潮崛起敦煌,遂蕃归唐,被命为归义军节度使,然以甘、凉犹自未下,东路有阻,朝廷也只能悬属而已,李克用、李茂贞辈何曾恢宏之?《新五代史·李茂贞传》称其盛时有地二十州,《职方考》谱列岐州以下二十州名,并无凉、瓜、沙、肃等州。《高万兴传》云:唐未,河西属李茂贞,茂贞将胡敬璋为延州刺史。因知《通鉴》“河西”云云,乃指黄河以西的延州,并非旧河西道。  相似文献   

10.
罗振玉撰《瓜沙曹氏年表》以来,学界一直认为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是曹议金,但对P4638《某年八月十五日曹仁贵上令公状》和《曹仁贵献玉状》一直没有确解.1977年藤枝晃《敦煌绿洲与千佛洞》(《敦煌与丝绸之路》)、1982年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1983年陈祚龙《迎头赶上,此其时也——敦煌学散策之二》(《中国文化月刊》第44期)、1984年苏莹辉《朱梁时曹仁贵继张氏为沙州归义军节度使说》、1987年《继张氏任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