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光强  宋秀琚 《人文地理》2014,29(2):113-122
地缘政治分析离不开地图。在全球地缘政治分析中,作为世界地图基本空间框架的地图投影通过变形为人们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一种空间认知的视角,包括结构、中心方位、距离和面积四种认知。它们在人脑中组合成世界意象地图,为全球地缘政治分析营造了一个多维的空间思维条件。世界观念研究、地缘动态研究,地区研究和全球性问题研究都离不开全球地图投影。总之,地图投影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代方志地图编绘意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学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中,一般关注于古代地图的科学技术价值,而较少讨论其思想史意义,尤其较少讨论方志地图的思想史意义。因此,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绘意向中突出地强调了舆图的政治功能,但是对舆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外对区域地理景观自身的关注,反映了新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变革萌芽的知识兴趣。这些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般的地理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同时表现出方志地图在地理学史和地理学思想史中所可能具有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2)
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引下,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后,于1973年12月进行了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又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第一幅属于地形图,第二幅为驻军图,第三幅为城邑图。这三幅地图是我国以往出土文物中所罕见的,它对研究西汉早期的政治、军事和测绘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现将第一幅地图(附折页图)的修复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茉 《旅游纵览》2013,(8):65-66
文章在分析了辽宁旅游地图种类、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现在辽宁旅游地图存在的问题,论述以给旅游地图一个"保质期"、建立辽宁旅游地图网站、以视频的方式制作新型辽宁旅游地图、吸引人的地图封面、给旅游地图穿一件"保护衣"来发展辽宁旅游地图。  相似文献   

5.
图画地图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近代测图技术逐步传入中国的三百余年里,这一局面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这就使“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缘何能够长期流行”成为中国地图学史和测绘史必须回答的问题。地图作为空间认知的重要工具和外化形式,其具体形态与人类的空间认知方式以及与之匹配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的流行既是由古人“视场”式地理空间认知方式决定的,也与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空间、政治文化空间、精神记忆空间等多维度空间的认知表达紧密关联。需要以跨学科的方法、多元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图画地图在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允麟 《羊城今古》2001,(3):25-29,43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广东历史地图集》,是广东、也是我国首本省区历史地图集。该《图集》分地图和附录两部分,地图又分序图,政区沿革图组,军事、政治斗争图组,人口、民族图组及经济图组、文化图组、城镇图组、开发图组、自然图组;附录分:图组简介、广东历史大事记、广东历史地名对  相似文献   

7.
地图史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快就发生了转向。其中,哈利(John Brain Harley)、大卫·特布尔(David Turnbull)、克里斯蒂安·雅克布(Christian Jacob)是地图史研究转向中展开系统理论阐述的代表性学者。尤其是哈利成就卓著,他关于地图史的理论阐述被称之为地图史哲学,而以他为核心的学者群为地图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深远。他们对地图史研究理论的阐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强调了对地图的重新定义,地图与其所处的社会的关系,地图与知识、权力的关系。在理论发展的推动下,地图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蓬勃发展。首先,传统的实证主义专题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吸收新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深化;其次地图史不再只是地图史本身:地图史同时也呈现历史,而地图更被用来构建历史。第三,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权力、资本、知识关联性角度,讨论地图史与地理空间的相互创造过程。第四,地图装饰和女性主义等其他地图史专题研究,同样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认知地图是环境意象构成要素、要素间的距离和方向信息最为完全的表现形式,综合反映了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和城市对居民的影响,是行为地理学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论文基于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视角,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的手绘地图研究、认知地图扭曲研究、地名认知/距离认知/城市空间结构认知、认知地图居民属性研究,提出了国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绘有著名的历史地图,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经纬测绘地图,而主要是以编绘政区疆域山川内容为主,并没有现代历史地图的综合表现。明末西方传教士将现代经纬测绘地图技术带入中国,但就是整个清代而言,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计里画方的平面符号和散点透视的写意山水方法进行地图绘制,中国历史地图是在清末才开始采用现代经纬测绘平面符号绘制和多色套印印刷,这方面日本人早于中国用现代方法绘制中国历史地图。从20世纪五十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地图编绘进入了繁荣时期。当代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如存在将历史地图看成文化工程而不是科学工程、强调绘制技术忽视基础研究的误区,从而影响了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科学信度和使用功效。未来中国历史地图的编绘,释文同步化、地图信息化、多维直观化、历史场景化应该是四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玮  冯健 《人文地理》2021,36(5):53-62
手机移动地图作为一种新兴的地图形式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对居民出行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相关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当前居民对移动地图的使用情况、不同人群对移动地图的使用差异及移动地图的使用对居民出行特征的直接影响,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其背后的机理模型。一方面移动地图对出行的直接影响造成了信息化时代下居民出行的新特征。另一方面不同年龄,性别,教育,区域的居民对移动地图的使用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或放大或削弱了个人属性对出行特征的影响,从而间接作用于出行特征,改变了传统出行模式。最终,本文讨论了目前移动地图存在的问题及其在未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