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春秋时期是各诸侯国相互兼并与大国争霸的时代。晋国在争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的20多个小国,还兼并了一部分戎狄部落,极盛时,据有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小部与陕西一部。据《左传》记载,当时晋国有县五十余,载有县名的有十二个。当时的长治有黎国(今长治县黎岭)、有赤狄所建的潞氏国(今潞城县古城)和甲氏国(今武乡县分南)等诸侯小国。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日渐衰微,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能力,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社会由有序陷入无序的混乱局面。诸侯中的一些有实力者,为了争夺对其他诸侯的控制权——即霸主地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远交近攻,恃强凌弱,甚至兼吞小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出悲惨壮烈的剧目。司马迁在概述春秋时期的历史时说:“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此同时,各诸侯之间朝、聘、会、盟等活动频繁进行,战争和使节往来相交织,成为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的一个特点。仅在《春秋》所记的242年间,就…  相似文献   

3.
《旅游纵览》2015,(10):4-6
<正>小国不一定地处偏僻,有的小国就位于几个大国之间,部分小国由取得独立的殖民地演化而来,部门小国则拥有世袭的君主,他们智慧卓然,在数个大国之间长袖善舞,保持自身独立与和平,小国家里藏着大风景,一起趁着五一假期来看看全球最富魅力的十个"袖珍国"吧!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3,(7):93-93
《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平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可见,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说: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解释说:“君主,犹公主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除有秦、齐、楚、韩、魏、赵、燕七雄之外,还存在过不少小国,“千乘之国”的中山国就是其中之一。中山之名见于史册是在公元前506年,据《左传》定公四年载:晋会诸侯谋为蔡伐楚,荀寅言于范献子:“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其后中山之名在史藉上常被提及。《世本》载:公元前  相似文献   

6.
刘媛 《文史月刊》2022,(7):35-39
<正>明长城山西镇岢岚道河保路所辖的保德州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保德”出自典故“城保于德”,来源于《左传》所载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件事:季康子想要征伐邾国,设宴和大家商量,大夫子服景伯说:“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伐小国,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意思是小国遵奉大国为信,大国保护小国为仁;如果小国背弃大国就是不信,  相似文献   

7.
商周干国考     
干国灭于吴国,春秋时期的吴干之战,是吴国悄悄实现其“登于四旁”战略意图,跻身中原政治的最初之举,此战拉开了吴国与中原诸侯争雄历史的序幕。史载有阙,干国是怎样一个古国,其族源、立国变迁、国家形态、地望所在、与大国关系、经济发达程度,等等情况,很早就鲜为人知。本文期在通过甲骨文、金文、考古学、历史地理、零星文献的搜汇、综合和考察,对这个久已失落的古老小国,作一钩沉探颐。  相似文献   

8.
商代甲骨文所见的杞、曾、六、戈、雇5个诸侯国,是夏代就受封的诸侯而在商代被续封,仍保有诸侯的地位者。商代甲骨文中存在夏代诸侯的事实,从一个方面证实夏代是确实存在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13,(7):93
《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  相似文献   

10.
《汉书·诸侯王表》云:“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这里所谓“立二等之爵”,就是设立了两个等级的诸侯,即所谓“大者王,小者侯也”。《后汉书·百官志》注说,“列侯者,依古列国诸侯之义也”。汉代王国和侯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官吏制度。本文就汉代列侯的家吏制度,作一个初步的研究。同时,对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墓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诸侯国相在西汉"郡国并行"制中具有特殊作用,其权力、职责的变化反映了西汉中央政权和地方诸侯国的博弈、分合趋势。诸侯国相职能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汉高祖时期侧重于辅助诸侯王国的巩固;惠帝至景帝中五年期间侧重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景帝中五年至昭帝间,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宣帝及以后,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诸侯国相"郡守化"过程实际上是汉中央政府对诸侯王国的逐步控制过程,其控制的基本方法则是国相的"替代效应"。它对于西汉前、中期中央对诸侯国王的权力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目的和希望山东古国西周时以齐鲁为大。齐鲁而外,小国林立,春秋经传所记为数众多,入战国后则渐为齐、楚吞并,为数日少。《史记·田齐世家》记威王曰:“吾臣有檀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索隐》以为“邾、莒、宋、鲁之比”,仅推测其中四国;《战国策·楚策》记张仪说楚王曰:  相似文献   

13.
楚立国于西周早期。从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到战国七雄并峙,其间该有多少诸侯国被灭于亡国兼并的战争之中!何浩同志的新作《楚灭国研究》正是从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出发,细致地勾勒出楚国由偏处荆山的弹丸小国发展成为极盛时雄踞中国南半壁河山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4.
济南国,一个西汉分封的小国,短暂的存在后,君亡国灭。而今,国王墓葬的兵马俑阵列破土而出,那会是怎样的威武俑阵?当年,国王的葬礼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史载寥寥?  相似文献   

15.
由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史书关于西域记载多有谬误,所以致使研究本时期的西域交通时困难重重。通过具体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此处对于"权于摩国"和"于摩国"的记载是有问题的。本文所讨论的"权于摩国"和"于摩国"就是此时期史书因记载情况不同,造成混乱的反映之一,笔者试图通过文献中关于具体路线和里数的甄别,论证出"权于摩国"和"于摩国"在历史记载中不应该被混谈成一国,而是两个小国。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统一货币,如同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一样,是出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的需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改革措施是进步的、革命的,是顺乎历史潮流的。在当前批林批孔运动中,考察这项重大措施的斗争过程和历史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祭起孔丘"克己复礼"的破旗,疯狂咒骂秦始皇的罪恶行径。一、诸侯割据称雄局面下六国货币的紊乱毛主席指出:"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这种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也反映在六国的货币制度上。  相似文献   

17.
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十四国西周时期婚姻材料可见,姬姓国分封后,基本上保持了与周王室较为一致的联姻传统。这既表明姬姓国联姻传统的延续,也体现出姬姓诸国对周王室的尊重与遵从,是周王朝政治统治策略的地域扩展。异姓诸侯多与姬姓国联姻,既与周王朝的笼络政策有关,也反映了异姓诸侯的生存之道,以婚姻图存。此外,材料中亦多见诸国与王朝卿士和世族联姻。除了双方利益所需,这实与周王朝统治策略有关:或为实现其笼络意图,或为达成其政治军事上的目的。与周边异姓国族联姻也是西周时期诸国政治联姻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联姻一方面是各国忠实履行蕃卫王室之责,稳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周王朝怀柔政策的扩展和延伸,即周王朝通过诸侯来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在这些诸侯中,秦和楚联姻材料较少,似游离于中原之外,虽与材料不均衡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周王朝的统治策略与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追缴回来的三件"叔休器"和见于著录的五件"叔休器",判断目前所见所有"叔休器"均属同一器主。叔休可能为春秋早期管理当地盐业贸易的职官,身份地位均较重要。同时结合铭文内容等认为"叔休器"可能来源于淮河流域信阳一带的周代诸侯小国"冠"。冠、番、樊等可能是被淮河以外诸国称"繁"的不同小国,它们位于淮河流域信阳一带,在商周时期盐铜贸易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盐铜交易枢纽"繁阳"。  相似文献   

19.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首朗朗上口,大气澎湃的歌曲,正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  相似文献   

20.
郐国史迹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郐是先秦时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国,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为研究郐国的物质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我们根据考古发现、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试对郐国的一些史迹问题探索如下: 一郐国物质文化遗存郐国是个古老的国家。有同志根据古文献记载,考证出“郐国在尧时已经立国,尧曾对郐进行征伐”。郐还是商王朝的重要封国;周武王也曾对郐国进行分封,周成王时,史(?)率兵对郐国也作过征伐。西周晚期,郐国政治腐败,国君骄侈淫逸,群臣叛离,百姓怨声载道。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