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沦陷时期的广州,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线,日本居留民群体的发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居留民人口迅速增长,并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命脉,表现出经济活动"繁荣"和主要团体"复苏"的景象。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广州日本居留民群体在人口规模不断萎缩的同时,其经济活动和主要团体的发展都受到占领当局政策的严重干预,而随着其"统制化"色彩不断加深,广州日本居留民群体也就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都将中国这片土地视为自己的文化母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尽其可能地吸收。尽管幕末以来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但是并没有阻止部分日本人对"洋学"的吸收学习,相反却使得日本的观念发生变化,在"西力东渐"风气下积极学习西学,而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后发生的变化更明确了日本人的这一目标。本文以幕末时期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变化为中心,分析日本幕末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土结构演化及其方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平 《人文地理》2001,16(5):66-71
日本国土经历了从东、西日本相抗衡的两极结构发展成为目前以东京大都市圈为中心、以太平洋沿岸为主轴的结构。日本国土结构演化是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变化的一种结果,其中产业结构、要素与市场、以及国土政策是这种演化的最直接原因。目前日本已步入经济大国行列,国土开发的主题也由"经济"移向"生活",日本新一轮国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国土的新的期待,21世纪的日本国土结构将会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性的多轴型国土结构。  相似文献   

4.
战后初期,英国对日经济政策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初期,英国主张对日本应该采取宽容的政策,既要翦除日本对外侵略的威胁,又要复兴日本经济。后期,由于亚洲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开始全面扶植日本;而日本则在美国的帮助下在东南亚寻找经济出路,这与英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英国政府调整对日经济政策,强调限制日本的经济扩张以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5.
周峰 《文史月刊》2013,(2):40-41
说起二战当中的日本军队和日本政府,人们往往会想到"穷凶极恶"和"负隅顽抗"这两个字眼,然而,在日本军国主义"强硬"面孔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自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失败后,日本就一直在寻求对美英有条件投降。一、中途岛海战惨败,日本酝酿有条件投降1942年4月,从美国航母"大黄蜂"号上起飞的16架轰炸机空袭了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50多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战败国之一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之所以发生如此举世瞩目的变化,与其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运用是分不开的,而利率政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战后日本利率政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纵观日本5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其利率政策总的特征是经历了由管制到放松、由低利率到高利率再到低利率的过程。1.经济恢复时期(1945年至1954年)战后初期,日本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例如从1945年至1951年的6年间,批发物价上涨了98倍。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当时掌握公定利率…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日本发动自杀性进攻的动机和原因,会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一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6世纪40年代,欧洲人(葡萄牙人)首次登陆日本.其后,他们在日本进行长达100年的传教和经商,日本和欧洲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切支丹时代"或"切支丹世纪"①.在双方的贸易中,欧洲人从日本运走大量白银,白银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输出品,这足以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从分析日本白银的开采冶炼着手,继而论述日本白银被大量运出的原因,然后统计了日欧白银交易的具体数据,并以此作为研究分析的基础.经研究发现,日本白银不但是日欧贸易中重要而特殊的商品,还是16-17世纪东西方交流交往的集中体现.欧洲人从日本运出白银不但促进了欧亚的经济交流,还推动了世界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在与外宾谈话中曾多次说过"感谢日本侵略"或者类似的话.对此,人们颇感困惑,难以理解,并且在社会上产生多种说法,甚至存在误解.其实,这是毛泽东语言表述的一个特点,他所说的"感谢"一词是有特指的,其基本意思是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客观上起了促使中国人民觉醒的反面教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国家神道与军事侵略相呼应.在中国的广泛地区,尤其是军事、经济要地建立神社.在华神社作为日本本土神社的延伸,所祭之神是以天照大神、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神灵皇祖,建筑式样也是日本式样,被视为"八紘一宇"、"肇国大精神"的象征性建筑物.日本政府、军部及神道界所设立的在华神社不仅扮演着辅助军事侵略、实施文化侵略的角色,是妄图使中国人丧失民族性的"皇民化"政策中的一环,而且也是统制在华日本人思想意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对1850年代美国打开日本关闭了两百多年的市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原因的探讨,已有的成果只限于一个原因,即美国因素本身。史实表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俄国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的牵制和英国由于中国市场的吸引而妨碍了它们对日本的门户封闭首先成功地采取行动;二是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经济利益使它打开日本市场的精神执著,而打开日本市场与它在中国的殖民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美国充分利用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时机和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国际因素。因此,是美国而不是俄国或英国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历史,将幕府统治的日本推向了半殖民地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男尊女卑",这种社会传统观念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而且在二战前后日本妇女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日本妇女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日本妇女的地位的根本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赵子辉 《日本学论坛》1989,(3):25-29,24
近几年来,日本经济在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国际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一、经济结构现代化日本政界、财界非常注重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日元升值、国际经济摩擦、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日本各界不得不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以便促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增强日本的实力,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方宇 《黑龙江史志》2013,(19):194-195,197
《日本研究》月刊是上海新纪元月刊社于1930年1月至1931年12月发行的中国最早定期研究日本的杂志,该刊本着"使知道日本的内容,知道真确的内容"的宗旨,以期"一期一期像照相般把日本古今实在的状况贡献于国人眼前"。在月刊存续期间,发生了万宝山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为了更好地向国人揭露日本侵华的阴谋和罪行,该刊开辟了《万宝山专号》、《暴日犯我东北专号》,用以详细论述当时中日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此外为了纪念济南惨案,还开辟了《五三专号》。学界对"济南惨案""、万宝山事件""、九·一八事变"已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当时的《日本研究》月刊为此开辟研究专号,足以说明这些事件意义的重大。但是目前以民国时期的报刊资料来研究的尚显不足。本文研究这些专号,不仅因为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和珍贵图片,而且这些专号本身也是当时人们对中日关系认识的历史见证。透过这三个专号可以看出国人对日本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9.18事变已经过去60周年了。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达14年之久,并且制造了一个傀儡政权。回顾这段历史,有人认为,正是经历了日本的侵占,才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技术文明和现代化,如果没有这个历史过程,这一地区的经济不可能形成那样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现代化水平——似乎这段历史是一种幸运。这是近些年来曾出现的某种思潮和史论的一部分。这一动向在日本也有所表现。作为一个认识问题,它涉及的是方法论,值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军国主义狂热笼罩的日本新闻传媒失去了理智与道德.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战役中,日本随军记者与日本各大新闻传媒多次作了不实报道:既凭空捏造中国军民防守的南京"完全变成了一个鬼魂哭叫的死亡街道",又在日军尚被阻击在南京远郊时,几次虚报日军"占领"南京的"胜利消息",引起了日本的"举国狂欢".此举遭到一些知情者的质疑与批驳,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丑闻与笑料.  相似文献   

17.
台湾光复后日本移民的遣返及征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5年台湾光复后,30多万日本移民滞留岛内。为维持台湾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遣返日本移民的过程中,设法征用了一批日籍技术人员。这引起广大台胞的强烈不满,要求陈仪应尽量录用本省籍人才。“二二八事变”爆发后,陈仪及魏道明加速了对日籍技术人员的遣返。客观上日本移民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台湾光复后日籍技术人员的留用使得台湾经济避免了灾难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寻 《文史精华》2013,(4):62-62
这两个字是"犭日犭本"。这两个字念"日本"。对,就是日本国的"日本"。笔者上中学时的许红锴老师,年轻时投身抗日,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这是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与许老师一同搜集整理近现代史料时,听他讲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记》是一部汉文编年日本通史,1845年初刊,是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晚年的主要著作,其议论皆系山阳亲笔,叙事则与门人分担。作为《日本外史》的姊妹篇,《日本政记》体裁严谨,记事简约,夹叙夹议,论古格今,直笔批判,有很强的经世意义,既是赖山阳史论的集大成之作,也可视为日本近世史论的最高峰。其儒家的政治论和诸如"养民造士"、"富国强兵"等主张引领了当时日本的时代潮流,对幕末的尊王攘夷与倒幕维新,以及近代天皇制国家的诸多设施,都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