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家洞石窟寺俗称罗家洞寺,又名云光寺,藏语叫典却让旋,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罗家洞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之南4公里处的罗川村,西距炳灵寺石窟仅数十公里,开凿于黄河岸边的赤色高崖绝壁之间,是古代行旅在丝绸之路途中祈求佛陀保佑平安的一座重要石窟寺.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西域的一个活佛喂养着一只温顺、美丽的山公鸡。活佛扎实喜欢这只山公鸡。一天早上,这只公鸡突然飞走了。等活佛知道时,公鸡已飞出了好几里路。活佛一急,顺手牵来一匹乌龙驹,跃上马背,猛抽几鞭,直向公鸡飞去的方向奔驰而去!活佛的奴仆们,见他独个儿走了,也有的骑马,有的走路,急急忙忙去追赶活佛。公鸡不停地飞啊飞啊,活佛也马不停蹄也追呀追呀! 公鸡飞累了,就在玉龙雪山顶上歇下来,想休息休息。活佛追到玉龙雪山,看见  相似文献   

3.
广元千佛崖石窟群中的“藏佛洞”,有造像一尊,作考证认为是西藏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之像,并对开窟造像由来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沁阳市城西北20公里王范村兴隆寺旧址内。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载:“唐,王范村兴隆寺陀罗尼经幢。正书‘开元十八年正’,幢凡八面,每面十行,第八面止五行,每行四十三字,高四尺,每面广九寸,在河内县(今沁阳县)王范村。经文不录。‘开元十有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建。’此系篆书。”另外,关于经幢的发现情况也有记载:“李生家骐来告,其村有古幢,字甚完美,未知岁月,亟令拓之。”并说:“兴隆寺,在王范村,寺外植唐开元石幢,制作宏丽,则此寺之大可知,今至存数楹耳,”由此也可推知兴隆寺在清道光五年时已遭大  相似文献   

5.
1929年5月18日,四川峨眉山三霄洞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60余人惨死洞内。成都《新新新闻》报头版头条公布了这一特大新闻,一时全国哗然。峨眉县长余文寿因对峨眉山管理不善,引咎辞职,丢掉了七品乌纱帽。省府派罗崇雅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6.
毗邻南海神庙的佛迹岭丹水坑,位于白云山与罗浮山交界处,现有宗教庙宇、遗迹十余处,在历史上是广州东部又一处民间宗教化交汇地。  相似文献   

7.
发现于南京市的北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8.
以往调查和研究皆认为广元千佛崖莲花洞(535号)开凿于初唐时期。近期开展的配合莲花洞保护工程的考古调查,对其始凿年代有了突破认识,千佛崖现可认定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洞窟除了第226(三圣堂)和726号(大佛窟)外,还增加了莲花洞(535号)。此次考古调查在窟右壁新发现烟苔覆盖下的两则武周时期题记,更加确认了大窟改造为三壁三龛的时代下限为唐武周时期。改造后的莲花洞造像题材除三壁大龛为三佛题材外,还包括了大量小龛中雕造的一佛二菩萨像、单尊菩萨像、单尊地藏像、指日月瑞像等,造像题材和风格都反映了与长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佛洞摩崖造像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大观镇滨江社区,是成都平原地区保存较好的晚唐五代摩崖造像。题材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以及三身佛等,对研究晚唐五代时期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的摩崖造像提供了较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期在配合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机场段工程中,发现北宋石墓幢一件。墓幢呈八棱状,周长1.12米,高1.49米。经幢通常由座。身、顶(刹)三部分构成,形似宝塔。该墓幢之基座和刹未发现,仅存中间一段幢身。幢身上端边缘镌刻蔓草一周,缘下八面刻大日如来佛像和篆书“佛顶尊胜陀罗尼”7字。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供奉的本尊,梵名谓之摩诃毗卢遮那。“摩诃”即“大”的意思,“毗卢遮那”是日的别名,所以汉译为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像圆形背光,身着祖右袈裟,衣褶重覆于左肘;左手抚膝,右手施降魔印,赤脚结跏跌…  相似文献   

11.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简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密教经名之一,是佛教和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在理论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理论,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俗性为特征。印度的咒术是一种古老的、流行于民间的原始信仰,佛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的7次毁佛铸钱事件,其中第六次南宋毁佛铸钱,是佛经上记录的,一般钱币文献史上多不提及。历史上还有几次会佛事件,没有明确说铸钱,但也有可能用佛铜铸了钱,本文也予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元千佛崖莲花洞造像的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利用体视显微分析、金相显微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莲花洞造像彩绘直接绘制在岩石雕像表面,无底层。彩绘颜料分为多层,最多有三层,说明历史上至少有两次重绘。红色颜料为赤铁矿、朱砂;蓝色颜料主要为青金石与石青;绿色颜料为石绿、碱式氯化铜;白色颜料为硫酸铅。同时也表明,拉曼光谱分析彩绘颜料成分组成简便、快速、对样品要求量小,对样品无损分析,符合文物材质分析的要求,并可得到准确的信息。造像彩绘制作材料及工艺的分析结果为莲花洞造像彩绘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 庆阳在甘肃省的东部,具有陝北明朗的地方色彩,肥沃的黄土高原,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西北粮仓之一,在文化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北部高原地带因长年累月的雨水向低洼处冲刷,积成了几条河流。庆阳寺沟石窟位于西峰鎮西北二十余公里处,涇河支流蒲河和茹河交汇点的东部。寺沟石窟就是由蒲河"寺沟門"而得名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鎮原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15.
1997年3月,四川成都成铁二公司在拆除成都市老东门大桥过程中,在西岸桥墩发现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被嵌立于桥墩的石条中,绕幢底部用规格不一的青砖垒砌一圈,高约30厘米。经幢为红砂石质,八面柱形,高179厘米,题书“佛顶尊胜幢”。八面中一面略窄,顶宽19、底宽21厘米,其余七面宽窄基本相同,顶宽19、底宽23厘米。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中共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蒙汉明等一行人在梧州市龙圩区广平镇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时,提出拜谒上世纪20年代参加土地革命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乐明超、乐绍武烈士墓。他们在当地人的引导下来到乐明超、乐绍武烈士墓——两个不起眼的土堆。当地人说两个烈士其实没有下葬,是好心人从梧州云盖山烈士牺牲地点把遗体偷运回来,一直寄存在这里。蒙汉明等人表示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引起重视,不能忘记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7.
王建墓棺床石刻乐伎弄佛曲说探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现成都市内的王建墓,其墓室棺床之东、南、西三面束腰处,有一组乐伎浮雕,共二十四人,全为女性。除南面有二舞女对舞外,余者均为演奏各种器乐的乐女。对此二舞女舞蹈所演示的内容,秦方瑜先生发表在《四川文物)1986年第2期上的《王建墓石刻伎乐与霓裳羽衣舞》一文,认为二舞女所舞者为《霓裳羽衣舞》,并谓所舞者为“霓裳中序开始的瞬间动作”。秦先生这一观点,后来又在《王建墓乐舞石刻演示内容初探》①一文中再次加以重申。当然,秦方瑜先生也并非首创此说,早在1980年,沈从文先生《关于怎样研究中国舞蹈史的一封信》一文中即…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7,(5)
2014年发现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二月十五日,是目前所见完整《陀罗尼经》幢中时间最早者。《陀罗尼经》在唐代有多个译本,并以出现石刻经幢的形制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经对勘发现,文水县圣历二年经幢所刻《陀罗尼经》的译本,是唐《开元释教录》中所记佛陀波利译本之别本——即佛陀波利、顺贞等所译经与地婆诃罗、志静所译咒的合本。这个没有在《大藏经》中独立呈现的唐代版本,其实是流传于宋、明二代的代表性版本。  相似文献   

19.
有唐一代,密教盛行,尤其是佛陀波利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更是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关于佛陀波利来华事迹及其<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翻译相关问题,鲜有学者论述,笔者不揣浅陋,对此作一研究,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一部在唐宋时期非常流行的密教经典。进入21世纪,敦煌壁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逐渐成为国内外敦煌图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敦煌壁画中目前发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共8铺,包括盛唐4铺,晚唐1铺,宋代3铺。其中莫高窟第169窟前室北壁发现的宋代一铺,虽然内容不多且有残损,但仍然为研究敦煌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宗教功能、题材组合、分布关系和绘制形式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