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58年7月下旬,我正在山东临沂北老屯村家中度暑假,每天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有一天刚吃过早饭,大队长找到我说:“今天上午公社召开扫盲誓师大会,你就不要下地干活了,带几个学生去开会,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扫盲。”  相似文献   

2.
1949—1966年中国成人扫盲教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夫妻识字》歌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40年代的扫盲运动刚刚兴起时候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气象一新,开始了国家的建设。这个时期,所面临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面向群众这一课题。这时的人们,人人心中都燃起了新的希望,嘴上唱着这首《识字歌》参加到扫盲教育活动中。然而,建国50年后的今天,扫盲工作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改革开放后就三次颁布有关扫盲的法律,更大声势地倡导扫盲活动。这里,我们对新中国建国以后的成人扫盲教育工作进行历史性的回顾。一、建国初用的扫盲教育(-)扫盲教育体制住立前的准备由于中国的抗…  相似文献   

3.
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扫除文盲。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经历了"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扫盲协会"的成立两个高潮,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冬学和民校。业余文化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农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扫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扫盲工作认识观念存在偏差,文化学习很难与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师资素质较低,办学经费匮乏,人口流动频繁。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因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和群众与乡村干部生产生活的诉求,在农村地区开展扫盲运动极为迫切.农村地区扫盲运动的实践,可以大体分为管理机构的确定、宣传动员工作的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的进行、教育形式的组织、教育内容的确定等.农村扫盲运动的成效,从农民个人角度而言,不仅...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单的文化教育,而是一次着力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构,并由此将革命理念渗透进乡村日常生活的政治规训过程.在这样的规训之后,原本目不识丁的乡村人也就成了“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6.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扫盲运动,起源于一战期间赴法华工的识字教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应教育普及化和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扫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众多机构、团体和学者介入其中。而以平教会为这一运动的主力和中坚。平教会的扫盲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对民众识字率从而对其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扫盲运动中,教材教法不断完善,民众教育经验不断丰富,晏阳初等平教会知识分子为此付出的努力值得充分肯定。但是,平教会扫盲运动的总体成效与他们的预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个中原因,大而言之,与当时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则与民众尤其是农民对文字的需求程度有相当的关连。  相似文献   

7.
一当年由我执笔,写了《把一切献给党》、《我的一家》、《方志敏战斗的一生》、《赵一曼》、《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等书,还参与了小说《刘志丹》的写作。那时认为自己是在做着编辑的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到要署名。我干嘛写这些东西?说来话长了。我在学校只念过五年书,抗日战争开始,就跑出来当兵了。我的文化知识,都是从文学作品和其他书本学来的,所以我说我是共产党扫盲扫出来的知识分子,自知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江苏省积极执行中央政策,在农村和城市中广泛进行扫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掀起了扫盲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泥土情     
家乡物产丰富,有许多好东西,我不恋那美丽的月季,不要那温柔的垂柳,单对那黄黄的泥土情有独钟。小时候,家里什么都是土的:土墙、土灶、土桌、土板凳,连玩具也是土的。父母土黄的脸,母亲土黄的指甲,父亲土黄的牙,还有最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父母那泥土般朴实的爱。幼时的我,总是惊异于父亲那粗糙的手,竟将脚下不起眼的泥土捏成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当时很难的生活中,我只有这些沉默的伙伴。大了,帮着父母下地干活,每次回来都是一脚泥,然后就有了河边洗脚的快乐。而那时,母亲就会跟我讲许多美丽的传说,在  相似文献   

10.
正我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还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喜欢冰天雪地的冬天,但我更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早晨,天亮得特别早,空气也很新鲜,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树上的鸟儿也开始唱歌了。人们也趁着早凉下地干活了。中午,烈日当空,太阳像一个火球炙烤着大地,花儿无精打采地低下了头,知了也热得吱吱叫,就连邻居家的小狗也伸出了红扑扑的舌头,人们热得满头大汗,回到家,拿出了清凉爽口的冰淇淋,咬上一口,真舒服呀!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全国有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人口的文盲比例则更大。党和人民政府把扫除文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黑龙江的扫盲工作开始得较早,1946年就开展了识字运动,但是真正的大张旗鼓扫除文盲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从新中国成立到1994年45年间,黑龙江扫盲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民国肇始,有识之士意识到由绝大多数文盲国民组成的"民国",徒具虚名,故很快掀起一场旨在"除文盲、作新民"的扫盲运动.在推动这场运动的关键人士中,有一位不为人熟知,却几乎起了奠基作用的人物--董景安.他被认为是民初"最初尝试"扫盲教育的人①;他编写的<六百字编通俗教育读本>(以下简称<六百字编>),被誉为民初扫盲教材中"惟一引人注目的例外"②.但学界至今未见有关他的专门研究③;其编纂的<六百字编>,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已无法寻觅④,实在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3.
春晖难忘     
4岁的男孩,从梦中.隙醒,发现母亲不在身旁,大声哭闹起来,众人把他带到一个灯光明亮的大房间门口,他看见里面安静地坐着许多大人,他的母亲站在讲台上。男孩便是60年前的我,那是解放牵刀期.母亲在给成人扫盲。1954年冬,家里把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我和四哥送到南昌交由祖父母抚养,第二年寒假母亲把我接回武汉。  相似文献   

14.
石仲泉 《百年潮》2003,(10):61-64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系列会议,在黎平会议之后是猴场会议。但由于从黎平至乌江附近猴场的路不好走,按照安排,2003年4月4日,从贵阳来到瓮安,考察红军长征路经该县召开猴场会议和强渡乌江的情况。扫除我的知识盲点瓮安县,过去不太熟悉。只知猴场会议,但不知猴场在瓮安。这次来瓮安,又是一次地理扫盲。到贵州少,地理盲  相似文献   

15.
影像站     
《文史天地》2009,(12):81-84
新中国建立之初,有两件事情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念念不忘的。一是扫盲识字。一是婚姻自主。本期我们选取这两个话题,收集了当时的一些图片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那一年 ,1949年 ,我还不到7岁。我的家住在而今被称作“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的苗岭深山沟里 ,全村都是苗族 ,且都以农耕为业。大人们上山下地干活 ,总要把娃娃带上同去 ,大一点的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小些的就玩山、玩水、玩泥巴。那时候山里根本没有什么学校 ,娃娃没有书可读 ,就是这么打发着日子。我们就常常在山坡上见果摘果 ,见花摘花 ,见鸟捉鸟 ,见虫捉虫 ,一伙一伙的孩子们快活地疯狂。那一年 ,春天来了 ,天变得暖和起来。我们像往常一样跟着大人们上山去劳作。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土里种植一种像什么蔬菜类的作物 ,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中文盲半文盲普遍存在的现实难以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大规模的农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西省政府对农村扫盲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优秀人才。由于农村扫盲受到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亦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学习形式僵化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年轻的时候,他们彼此喜欢,但他是个穷篾匠,拿不出彩礼娶她,她被父母逼着嫁给了村里的一个矿工。她是个守妇道的女子,既然嫁了便要一心一意地过日子,对他也不再有念想。丈夫在几里地外的一个矿井打工,她每天下地干活,中午还要去送饭。有时,丈夫晚上要加班,她就摸黑去送饭。夜路很黑,可没人敢欺负她,  相似文献   

19.
《江淮文史》2012,(4):F0004-F0004
章泽,男,汉族,安徽枞阳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历任茶场中学校长、郎溪县教委副主任。2000年9月任郎溪中学校长,2003年1月起兼任郎溪县政协副主席.后当选为安徽省政协委员.章泽同志是一位专家型校长,学术成果显著。《以“新时期衣村扫盲教育”为内容开展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等多命省级课题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学术界》等学术期刊上。  相似文献   

20.
大师洛本     
陈塘夏尔巴人宗教信仰分为三种体系:“堪卓玛”、“洛本”与藏传佛教的喇嘛。他们都是“兼职”的神职人员,平时正常下地干活,有事了会拿起法器做法。她(他)们均有自己的宗教服务领域,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和平相处。有些道场,还能同时看到“堪卓玛”的清吟,“洛苯”的狂舞以及喇嘛的梵呗依次上演。洛本法师的传承、法物、仪轨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