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倩 《巴蜀史志》2011,(2):55-55
2011年2月,全国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工作总结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四川交通年鉴.2008》荣获第二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特等奖。这是继2004年荣获首届全国地方志年鉴编纂质量特等奖、2009年荣获中国版协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综合奖特等奖后.《四川交通年鉴》荣获的又一全国性奖项。  相似文献   

2.
桥梁是民族化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山川众多,沟壑纵横的四川,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从古至今,巴蜀儿女为改变蜀道难,在数千年来的交通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桥梁建设成为历代交通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巴蜀史志》2006,(2):53-53
2006年2月22日,四川庙交通史志年鉴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总结“十五”暨20054全省交通史志年鉴工作,安排部署“十一五”和2006年交通史志年鉴工作,表彰2005年度目标考核先进集体和年鉴优秀稿件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岑松 《巴蜀史志》2010,(1):24-24
2009年12月12~19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文艺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精神,再次开展全国年鉴综合质量评比。由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史志总编室编纂的《四川交通年鉴·2008)以科学合理的框架设计、规范简明的条目编写、庄重大方的装帧设计和鲜明的年度特色在全国数百部参评年鉴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三国、西晋造像之分布,实际上已勾划出一条以长江流域为主线,由西向东的流势图.以上就这些造像从风格上分析,与秣菟罗系统东传是紧密相关的,然而.秣式造像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长江流域的呢?本节拟从东传之“道”上作一探讨,任继愈先生在其《中国佛教史》中.曾联系四川出土的佛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四川的佛教是从什么途径输入的呢?……我们认为更大的可能是通过云南输入的.”因其注重佛教史的论述,不可能在交通方面进行认真考证.四川与印度的交通史料远可溯及西汉:张骞出使大月氏,得知四川所出蜀布邛竹杖可经印度运往大夏,于是建议汉武帝开辟这条中印通道.此后汉武帝屡次发兵.然每每受阻于昆明而未能疏达.时至东汉.中印缅道(即经缅甸入印)得  相似文献   

6.
由陕西、四川、甘肃三省旅游局联合主办,汉中市政府承办的旨在恢复灾区旅游市场,重树灾后旅游业新形象的陕川甘旅游恢复合作会日前在陕西省汉中市召开。来自全国的100多家旅行社以及3省14市旅游部门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陕西、四川和甘肃是我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省份,三省地理相邻、交通相连、线路相通,旅游资源互补性、地域文化多样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泸沽湖横跨云南、四川两省,是大山中的一个小湖泊。这里交通闭塞,与世隔绝,充满神秘气息。这里有三万多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周围,至今仍保留着世界上唯一的“母系大家庭”,因而被称之为“女儿国”  相似文献   

8.
元代云南通四川、湖广驿路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初数十年间 ,云南通四川、湖广的驿路经历了较大的变迁 ,最先发展的是由北境入川的建都道 ,继之开通的是从东北境入川的乌蒙道 ,再后新辟了出东境通湖广的普安道。三道并行 ,改变了云南以至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 ,有利于云南与中央政权及内地一些省区的联系和交往 ,并对明清云南与内地间的交通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在古代,尤其是全国首都选定在陕西关中长安的秦汉隋唐等朝代,长安与汉中、四川以及西南广大地区的驿道交通特显发达。穿越南山通往汉中的一些主要谷道,曾被定为国家驿道的就有故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交通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日战争前,中国经济落后,交通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稍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内陆地区最落后。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沿江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地区,相继沦于日寇之手。国民政府被迫由南京迁都重庆,我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也随着由东部移向西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的西南5省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西北5省,便成了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然而,大西南、大西北对外交通闭塞,内部交通建设又甚为落  相似文献   

11.
四川广元千佛崖与皇泽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千佛崖与皇泽寺开创的年代千佛崖与皇泽寺石窟,是今天研究四川石窟艺术最重要的两处。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从古代交通道路以及现存的各石窟群来看,可以说是由玉门关东传河西陇右,然后再东到中原,南下巴蜀。广元——古代的利州,是入蜀的要道,因而这千佛崖与皇泽寺就凿在利州,今日的广元,成为四川石窟中最重要的两处了。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江有“韩溪”,传说得名于萧何追韩信故事.传“韩溪”谷口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的2012年米仓道考察中发现密集的栈道、桥梁和砅石遗存,可知这里确实是古代交通道路经由的重要地点.通过“韩溪”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米仓道的走向和作用,是有意义的工作.讨论韩信脱离刘邦军是否有南行的可能,对于理解秦巴山地古代交通结构的特征,也会有所推进.或许米仓道和金牛道的关系,也可以由此得到进一步说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兴起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开始的中缅印交通研究,20世纪40至70年代不少学者对此发表过专门论著进行讨论,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这个具有国际学术意义的重大课题没有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古代交通与贸易问题,开始受到相当的重视。一批学者考察了从四川成都到云南腾冲的交通线,明确了这条线路的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14.
雷玲 《收藏家》2023,(3):30-51
四川是我国汉代画像砖四大主要出土地区之一,在这里发现的画像砖展现出极其丰富的图像内容和艺术形式,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文通过整理四川地区出土和收集的汉画像砖,梳理相关考古发掘材料,结合文献和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神仙世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方面进行图像比对和研究,认为四川汉画像砖包含中原文化要素。在秦汉大一统背景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同区域人群之间的长期互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黄河文化从典章制度、礼仪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对巴蜀地区有着巨大影响,而巴蜀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的长期交流与互鉴过程中,逐渐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物中有一组陶三轮马车,是四川地区的一组东汉和三国时期的物遗存。在以前所发掘出土的东汉和三国时期马车中均为二轮车,这组陶三轮马车属首次发现的,它是研究东汉和三国时期交通历史和运输工具的实物资料,所以更为珍贵。它不仅将记载三轮马车的历史提前,而且是中国人对马车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佐证;更让人感兴趣的事,有可能揭开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千古之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廷军费开支迅速增加,而赋税收人却因统治地区的缩小而大量减少。银铜等硬币材料,其主要产地也因战争使交通阻滞而无法运出,这就使原来已紧张的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咸丰二年(1852年),四川学政何绍基奏请  相似文献   

17.
再造一个西部四川2021年,中国宣布川藏铁路全线动工。这条投资3000多亿,将成都到拉萨原迁延数日的车程缩短到13个小时的“超级工程”,再一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川西横断山。其实,自古以来,导致该区域长期“隐身”世外的首要因素就是交通,“横断”之名也源于此。笔者曾在该区域多次穿行,体会犹深,即使在21世纪初的昌都,雨季还有近两月因交通阻断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近些年,随着雅西高速、雅康高速开通,红原机场、格萨尔机场运营,交通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川藏铁路建设,更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区域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紫林庵"是指瑞金中路飞山街口的那一带地域,历来是贵阳市前往云南、四川、重庆的必经之地。且不说在贵阳没有通铁路以前是如此,就是在铁路四通八达,公路网遍布城乡的今天,紫林庵仍然是贵阳市区连结西北周边乃至出省的交通要冲。然而其庵在那里呢?  相似文献   

19.
内江圣水寺     
内江圣水寺雷建金圣水寺位于内江市郊的交通乡晨光村,原名沈家坝。该寺背靠山崖,面临沱江。过去此地松柏参天,在青山绿水之中显现出“行行历山寺,金壁森楼台”的寺院雄伟景象。此地环境十分幽静,是四川历史上的一处著名古刹。一、圣水寺的历史及现状该寺始建于唐代,...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丝绸古道与货币试探黎人忠四川四周高山环绕,形成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盆地,交通十分困难,对古代巴蜀的发展,非常不利。然而,早在二千多年前,巴蜀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成都修建迄今仍属罕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可靠保证,使巴蜀沃野有“水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