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正彭丰文博士所著《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全书共六章,45.1万字。该书对中国古代"国家"、"国家认同"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明已经表现了追求"大一统"政  相似文献   

2.
书讯     
<正>彭丰文博士所著《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全书共六章、45.1万字。该书对中国古代"国家"、"国家认同"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明已经表现了追求"大一统"政治的文化特质,西汉时期"大一统"特色的中国古典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正式形成,东汉  相似文献   

3.
从史前时期开始,我国东部和南方的一些原始民族曾流行对牙齿进行损毁,改形或变色的习俗,其形式有“凿齿”、“黑齿”和“包齿”等.本文拟对我国古代“黑齿”习俗的分布,成因及其意义作一初步钩稽;至于这种习俗的起源和演变,因问题复杂,限于篇幅.留俟来日另文探讨.一 我国古代“黑齿”的分布何谓“黑齿”?汉·王逸《楚辞·招魂》注说:“黑齿,齿芽尽黑,”可见“黑齿”乃是人们改变牙齿自然色泽而形成的一种体饰特证.同时,又是华夏——汉族别具有这种体饰的原始民族的一个泛称.在先秦典籍里所保存的我国古代境内“黑齿”民族的资料.尽管零碎,但经过爬梳整理,仍可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黑齿”民族的分布范围,提供一条粗路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4.
龙圣 《民俗研究》2017,(2):51-58
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在我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形成与先秦以来的礼仪传统及道教、佛教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烧香"祭祀礼仪随着汉代以来香料的传入发生演变,后被道教所吸收。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将烧香仪式运用于每月朔望为亡故先人祈愿等活动,使得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得以形成。另一方面,自佛教传入后,烧香礼仪在我国获得推广和实践。南北朝时期,佛教烧香与先秦以来的朔望祭祀传统相结合,亦推动了朔望烧香祭祖礼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史记》所载秦始皇因尊崇"水德"而进行的"数以六为纪"改革与考古材料不符。所谓"数以六为纪"并非秦代普遍施行之制度,只是较为流行之潮流,且此潮流在先秦实已形成,延绵两汉而不衰,与"水德"无关,其渊源当追溯至先秦时代以"十二""六"为天数之思想。这一思想源于上古天文学,对古代音律、度量衡制度、数术思想影响极大,但随着战国以来天文学地位的下降,此源头遂晦而不彰,反为后起的五德说所混淆。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虽不以孝道而著名,但其从"性恶"的人性基础出发,把孝道思想纳入"礼"的道德范畴和"法"的制度范畴,形成了以礼法论为核心的孝道思想体系,这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彭丰文博士所著《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全书共六章,45.1万字。该书对中国古代"国家"、"国家认同"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儒家开始就对此有过深刻的思考,宋明儒家学者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夫之等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家学者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关于"学"与"思"关系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
记言和记事是先秦史官两种特定的载录方式,并由此形成先秦史籍中最初的两大基本体式——记言体和记事体;记言和记事之职最初分别由史官系统中的内史和大史职掌,而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乃是一种对史官监察天子言行的修辞性说法,并非周代实有的史官建置.  相似文献   

10.
熏香·沉香·莞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蔚 《南方文物》2008,(3):146-148
我国先秦时期已有用香习俗,使用薰草,就是其中一种。薰,《说文·帅部》曰:“香艸也”。《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注:“薰.香草。”《山海经·西山经》对此草有载:“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相似文献   

11.
正梁启超1920年欧游回国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评价。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伦理和政治关系的研究,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一、孔子学说以人格养成为目标梁启超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很高的评价。说:"中国文明实可谓以孔子为代表",如无孔子,"则吾史殆黯然无色。"认为中国人两千年来能凝为一体,"维持其不敝,实赖孔子为无形之枢轴"。[1]梁启超认为,孔子之伟大乃在其人格。他以孔子与世  相似文献   

12.
昆仑早在先秦时期就见诸史籍,虽历经数千年的解读,学界对其意义仍有争议。笔者拣选前人研究成果,整理出了"昆仑"词意的四种说法——混沦(混沌或浑沦)、旋转或圆;"高、大";"天"和"黑"之意。笔者认为,"昆仑"观念是从古代西北族群中传播到中原地区的,很可能是西北诸部族对"天"的原始宗教情感的浓缩;今日残存的"昆仑"观念见证了早期中原与西北族群间交流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3.
就《吕氏春秋》与先秦典籍和先秦学术思想的关系而言,20世纪以来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许多研究未能突破传统的"知人论世"模式和"作家——作品"模式,且过度依赖《汉书·艺文志》对先秦学术流派的划分和对先秦典籍的著录情况。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吕氏春秋》实际编纂者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参考"公共素材"理论,将《吕氏春秋》置于先秦文本群和先秦学术系统中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14.
"椎髻"一词作为明确的发式名称最早出现于两汉文献,而三国以后,其则分为具体指实与蹈虚泛称两途。从文献和考古材料对比来看,椎髻具有男、女两个系统,其女性"椎髻"更应归于"垂髻";而男性"椎髻"则逐渐由发式的实指,转变为对西南地区族群的贬抑性的文化特称,这与先秦以来夷夏之辨的思想和中原地区冠礼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服饰色彩是自然色彩融入人们生活,表现人为思想意识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阶级的分化,在颜色的认知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政治功能。夏商时期,统治者开始把纯正的颜色据为己用,确定了黑、白、赤、黄四色的尊贵地位。西周春秋时期,黑、白、赤、青、黄五色完备,为贵族服饰常用,其他颜色也很流行,紫色成为尊贵之色。战国时期,五色和五行及五德结合,从此五色成为德的表现,称为正色,其他色彩为间色,正、间色尊卑地位开始分明;同时由于礼制的加强,为色彩注入了等级内涵,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权,以色彩"明贵贱,辨等列",先秦服饰色彩等级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关于道教的产生,有的学认为系渊源于先秦道家,奉先秦道家代表老聃为道主。因老子本人并不宣传宗教,故奉老子为道主当是后人所加上的。它实系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士之术。其名称一般认为始见于东汉末年成书的《老子想尔注》。道教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糅入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教规和仪式等,因此,其宗教思想体系十分庞杂,同时又形成了众多的教派。  相似文献   

17.
按照"字形———字义———先秦学校情况"三步式对先秦的几个常用的学校称谓字进行论述,以求理清称谓字的本义及其演变,了解先秦学校的概况。学校自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金文中能证实周时有学校的铭文也有很多。如周康王《大盂鼎》":……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周宣王《师■■》":师■才昔先王小学,……"《静簋》中有"学宫"称谓。以上先秦典籍及古文字资料中出现了"学、庠、序、校"等众多先秦学校称谓字。本文就"学、庠、序、校"四个先秦学校常用字逐一进行解说,以便探其字源并了解先秦时期学校的设置情况。  相似文献   

18.
先秦铜铎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铎与甬钟、纽钟、鎛钟及钲、錞于一样,是先秦时期先民们创造的一种青铜乐钟。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虽较其他几种乐钟略晚,但沿用的时间并不短。《古今乐录》云:"凡金为乐器有六,皆钟之类也:曰钟,曰鎛、曰錞,曰镯.曰饶、曰铎。"可知在"钟"这个总的名称下,实包含了若干(至少六种)不同的青铜乐器。  相似文献   

19.
尚钺同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修正主义观点是完整的、系統的。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到現实的阶級斗爭,都貫穿着修正主义的一条黑綫,口头上喊的是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拼命地攻击馬克思主义关于阶級斗爭的学說,企图以資产阶級的反动的阶级調和的貨色,来代替馬克思主义的阶級斗爭学说。在古代史研究方面,这种反动的观点,集中地表現在“先秦生产形态之探討”的文章中。为了清除其反动影响,我們必須加以彻底地揭发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岁末,贵阳大十字继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地标性建筑百货大楼拆除后,被市民称为"贵阳大肚脐"的环形天桥又将被拆除。这里原是贵阳市中心黑羊巷的位置。唐宋时期这里竹篁成林,树木繁茂,故叫箐。又因有一眼水质极佳的井,得名黑羊井。居民沿井而居,形成街市,故有民居街道黑羊巷。1939年2月4日,日寇飞机轰炸贵阳,大十字成了被炸的中心,黑羊井也在"二四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