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建中 《史学月刊》2008,(11):79-84
美国密谋推翻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成功行动"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维护后院并遏制国际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隐蔽行动;更为重要的是,以"9·11备忘录"为政策指南的"成功行动"计划奠定了美国隐蔽行动模式的基础,而支持性官方压力、隐蔽宣传战和心理战以及辅助性军事行动则构成为美国隐蔽行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
1973年9月11日下午,智利,军方政变。阿连德手执卡斯特罗赠送的半自动步枪,殉职莫内达宫。"几乎在同时,远隔千山万水——在中国,在北京远郊东方红炼油厂的建筑工地上,一个满身汗碱的建筑工人正捏着皱巴巴的《参考消息》,  相似文献   

3.
袁灿兴 《文史天地》2012,(12):79-83
推翻阿连德1541年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至1819年2月12日智利宣告独立。独立后,智利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宪政体制。在独裁统治普遍、军人政变频繁的拉美,智利却极少发生过军人政变,总统和政府都是经过正常程序产生和交接。由于政治稳定.智利经济在拉美可谓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1953至1954年间,美国密谋颠覆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成功行动计划是冷战初期美国维护后院并遏制国际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行动,同时也是美国隐蔽行动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成功行动计划的分析,无疑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隐蔽行动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破坏中苏关系,削弱苏联和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对中国实施了包括准军事行动和隐蔽的政治战、经济战、宣传战在内的全面隐蔽行动。其中准军事行动主要有:支持逃窜到缅甸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袭击中国西南地区的"纸张"行动;支持西藏叛乱武装;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对中国大陆的袭击骚扰。隐蔽  相似文献   

6.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并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一项利用斯大林逝世的心理战略计划,力图充分利用斯大林逝世提供的机会和苏联权力转移的内在困难,实施心理战和隐蔽行动,以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计划不断发展,构成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美国对斯大林逝世的反应和政策不仅体现了美国遏制政策的加强,也揭露了美国图谋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实质。它折射了冷战斗争的严酷性,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适时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表明心理战、宣传战是美国重要的冷战战略武器,它对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起了一种累积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连德上台以来,采取了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改革措施,诸如开展土地改革、提高工人待遇、实施国有化政策,这种以消费革命为取向的改革更多着眼于政治选票和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尽管在其执政中后期开始强调增加粮食生产等生产革命,但由于路径依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积重难返.另一方面,阿连德的改革触动了美国在智利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而且美国更不希望智利成为第二个古巴,在南美洲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为此,美国通过取消粮食援助、对智利实施铜矿禁运等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手段来加以惩罚并扶持智利国内的反对派,这种组合拳式的运用使得智利的粮食危机愈演愈烈.在国际粮价高涨、美国粮食制裁以及民众反对的国内外综合因素作用下,阿连德政权逐步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冷战期间美国对外隐蔽行动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新领域,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廓清。本文就其中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秘密活动、间谍活动、隐蔽行动是三个不同概念,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实施隐蔽行动由来已久,但从美国立国直至二战前,隐蔽行动只是其对外活动中偶然使用的策略手段,而在冷战期间发展到巅峰。冷战期间,隐蔽行动成为美国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战略。对于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隐蔽行动,我们应从基本政策、基本战略的角度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才 《世界历史》2005,8(5):56-66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冷战爆发后,面对苏联的激烈反击,杜鲁门政府很快制订了这一战略予以抗击。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实施了这一战略。随着冷战格局的变化,美国隐蔽行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作为美国冷战战略库中的一件重要武器和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隐蔽行动战略的实施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外岛叛乱"的秘密干涉,既是影响美国和印尼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也是研究冷战时期美国与不结盟国家关系的重要课题。"外岛叛乱"爆发后,美国政府原本希望通过秘密支持外岛势力,阻止印尼向共产主义靠拢,但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叛军迅速被印尼政府击败,而共产党在印尼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美国与印尼的友好关系因中央情报局隐蔽行动的暴露出现裂痕。事实证明,美国选择支持"外岛叛乱"势力,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为扭转在印尼的被动局面做出的"投机性"抉择。美国对印尼政策调整遭遇连续"挫败",是导致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投机政策的主要原因。其根源在于美国的冷战遏制战略与印尼不结盟政策之间的错位,以及美国政府对印尼内政外交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1.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上亡——9月14日,熬过了南北战争、1929—1933年经济危机、1973年石油危机、2001年"9·11"事件等多次生死攸关的考验,有着158年历史和"十九条命的不死猫"之名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终于倒在次级债危机的风暴之中。在这场华尔街百年不遇的金融"飓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是新世纪美国本土遭受到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使美国当局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而根据这一变化,至使美国不得不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对其政治、经济、及其对外政策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对在中东和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尤为慎重。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冷战史、外交史学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但至今未引起我国学界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①,即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政策与实践的研究②.开展并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大大深化我国的冷战史研究,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就美国学术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隐蔽行动研究作一梳理评述,以期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一些资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61年韩国"5·16军事政变"前,美国对韩国一直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虽然美国情报部门预见了韩国国内动荡局势仍将持续,但对于韩国可能出现的政治纷乱并没有完全做出精准估计。由于韩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战略前沿之一,尽管麻烦不断阻力重重,在大方向上支持韩国是其既定政策,所以肯尼迪政府在朴正熙政变后对韩政策在半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支持-反对-观望-支持"的微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1961年韩国“5·16军事政变”前,美国对韩国一直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虽然美国情报部门预见了韩国国内动荡局势仍将持续,但对于韩国可能出现的政治纷乱并没有完全做出精准估计。由于韩国是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战略前沿之一,尽管麻烦不断阻力重重,在大方向上支持韩国是其既定政策,所以肯尼迪政府在朴正熙政变后对韩政策在半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支持-反对-观望-支持”的微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刊中人     
时间紧迫,总统先生在巴基斯坦的军政领导人中,穆沙拉夫可能是最正直的一位。1999年推翻腐败政府时,他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9·11"事件之后,他又赢得了美国及其盟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冰山崩裂处向全世界发出强烈信号11月9日,当潘基文的双脚站到智利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科考基地时,他成了第一个到达南极大陆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迎头遭遇的就是‘极地风暴’!"俄罗斯新闻社政治评论员马克西姆·古兰斯,在评述潘基文的南极之行时说:"英国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然后波及阿根廷、智利,再有就是美国、俄罗斯的加入。"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伊朗1953年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鸿达 《百年潮》2002,(6):73-76
1953年政变是伊朗现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政变中,由广大民众支持上台的摩萨台政府被推翻,伊朗民族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现代中产阶级所倡导的国家民主化进程也难以为继,伊朗又恢复了独裁主义的政权模式.在事关伊朗前程的1953年政变中,美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这次政变迅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次政变也改变了伊朗公众对美国的看法,使美国失去了在伊朗公众中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王燕虹 《文史博览》2007,(10):44-45
1927年4月9日,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政变阴谋正在南京城内秘密酝酿,反动军队一步步包围南京城,准备随时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触即发。时任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的肖劲光为了揭露反动阴谋也险些遇害……  相似文献   

20.
为帮助马里提高反恐能力,美军派出直升机和陆军的"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协助当地军警训练,他们教导士兵"去见证痛苦和悲伤也是一种爱的行动"。在远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非洲西部,有一群接受美国特种部队培训的当地民兵,他们的任务是打击欲东山再起的塔利班势力。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向非洲各国投入5亿美元经费,同阿尔及利亚、乍得、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