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主要从现代化启动的内驱力——"经世致用"思潮的复兴与推进;现代化的启动者——中央和地方精英集团的崛起以及现代化启动的障碍因素——顽固派对"西学"的抵制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早期社会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的,并分析出了中国早期社会现代化的启动是在内忧外患双管齐下的困境中姗姗启动的,是外部刺激与内源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文一、总论、专题2002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虞和平·近代史研究,4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两种思想和方式·李云峰·安徽史学,5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评价·郭德宏·史学月刊,7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马敏·史学月刊,6中国近代史的再认识·姜涛·安徽史学,2关于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新思考·虞和平·史学月刊,6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启示·尹正萍·江西社会科学,4论近代中国现代化的缓慢发展·程美东·江淮论坛,3关于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深入的思考·彭南生·史学月刊,6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彭武…  相似文献   

3.
邵华 《神州》2013,(3):45-45
哈尔滨的早期现代化历时三十余年,起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这一外力的推动,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哈尔滨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教育与观念、城市和社会生活等,都历经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因此,研究1898-1931年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历史特点,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乃至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中国早期现代化”,是指新中国成立前近代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努力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细致分析中国人如何争取实现早期现代化目标的方针、途径和成效,才能深入揭示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过程中道路选择与主体转换的重要意义,才能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侯建新教授的《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为切入点,从关注农本到强调主体权利实现的跃迁,不但是《现代化第一基石》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的飞跃,而且也是《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一书的巨大创新,著作中特别强调了主体权利关系,那么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就在法律保障机制下有序地运行,中西社会转型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4,(11):95-95
正《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继《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的社与会》等专著后,集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纵览式勾勒的明代社会史和文化史变迁的长幅画卷。纵观明代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呈现从官方严密控制到松懈的动态变迁过程;凸显随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朝政的宽大与舆论空间的扩大而展现的"活力"与"多样性"的新动向。本书旨在探寻明代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陈宝良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它已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密切关联,是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和工业化进步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机地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结合起来,开创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 文一、总论、专题2 0 0 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述 .张海鹏 .近代史研究 ,1近世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 .陈向阳 .安徽史学 ,2略论中国传统的近代境遇与当代定位 .赵志强 .山东社会科学 ,1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袁伟时 东方文化 ,3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制约因素 李云峰 史学月刊 ,11论 2 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 张宪文 史学月刊 ,11时代性、超越性及其互动模式———对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基本特征的再探讨 赵炎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李明伟 社会科学辑刊 ,5中国的近代化与…  相似文献   

9.
杨婧仪 《黑龙江史志》2013,(17):235+237
"富二代"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新群体,具有个性化特征强烈、人际交往缺失和思想前卫的群体特征,"富二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其群体特征出发,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才能取得实效,以将我国"富二代"培养成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四有"的"强二代"。  相似文献   

10.
张同乐 《安徽史学》2003,6(2):80-85
《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配方通过对《新青年》与现代化载体转,现代政治化转型,现代化理化转型,现代化的价值观转型的探讨,进而对《新青年》与现代中国化形态转型作整体性分析,研究《新青年》对现代中国化转型的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后,中国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早期现代化是在缺乏必要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准备的条件下,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的,属于“后发外生型”的强行启动,因此它在现代化主题及工业化、民主化进程中就显现出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典型特征。本文力图在分析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与局限作些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12.
在杭州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民国杭州市政府确立了"风景都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杭州人的休闲生活方式和娱乐业的发展产生了变革。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府开始引导娱乐业的发展,休闲娱乐业采用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娱乐业经营走向现代化,呈现出"兼营性"与"综合性"的特征;民国杭州娱乐业的发展影响着城市民众的意识观念,并促进了杭州城市现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前教育要适应这种新形式,就要加快全面发展、全面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21世纪将是一个"儿童的世纪",面向21世纪,中国传统学前教育总体上是需要变革的,学前教育的现代化也能改变中国,至少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一份贡献,因为学前教育面对的是民族文化和未来人才的种子、根基和幼苗。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近代中国出现的以追求工业化、民主化和民族独立化为中心的现代化,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来说可称之为近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虽然在实际上有它的发展方向、进取目标和实行方式,也有理论和规划设计,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全国、全程统一的国家战略性的发展道路,因此只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发展历程。不过,从主体上和实质上来说,中国早期现代化呈现为一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诸多仿效之处。  相似文献   

15.
陈小丽  王福生 《攀登》2010,29(2):71-75
我国封建时代一些持续不断的改革基本上是修补式的、局部的、单项的改革,而社会制度转型方面的改革只有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商鞅变法是我国封建时代唯一成功的社会转型式改革。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序幕,当代改革是戊戌变法以来面向现代化的未竟之社会转型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严格土地授予是近代早期英国地产阶层广为使用的一种家产配置方案。与中世纪的类似手段相比,严格土地授予更多地呈现"保守"之特性,明显与社会转型时期勃兴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相背离,以至于被称为"长子继承制的反动"。"内战危机说"与"双向运动说"均不能恰当解释严格土地授予在近代早期兴起的机制。对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社会背景的考察表明,严格土地授予实际上是地产贵族在丧失经济上的相对优势之后实施的一种防守型策略。面对不断上升的乡绅、中产阶级等新贵,地产贵族能做的便是紧紧抓住他们在地产、门第、政治等方面的优势,重新打造出一个能有效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标识,以保护其不断遭受威胁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外籍人才引进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逐步开展,人才奇缺的现实决定了"借才异域"成为一种必然而又明智的选择.在引进外籍人才的过程中,清政府遵循引进有真实本领人才的指导原则;其引进人才的途径以中国驻外使馆的招募为中心;推行"重金聘请"的吸引人才政策;实施以合同为主的管理制度,既发挥其在推进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同时又做到了权自我操.外籍雇员积极协助举办新式事业,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知识的人才,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引进人才过程中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聘洋人为将,有损主权;误聘误用洋员,造成极大浪费;新式人才成长缓慢,未能实现以华员取代洋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马克.尔文对于有关近代和近代早期中国现代化困难的各种理论的批驳,并指出11-12世纪以还中国人口的增长是中国本土"早期现代化/本土性的现代化"发展放缓的一个基本因素。与此同样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是第13-14世纪蒙元政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冲击,引致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精英"(儒生/士人)的领导阶层建构的整体结构性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儒学思想文化道义精神的变异与消沉,对明清政治、经济、道德和知识/文化的影响。文章比较分析(1)蒙古征服对中东地区阿拉伯-穆斯林人带来的冲击,(2)蒙古汗国对中世纪西欧(和日本)带来的恩惠,和(3)蒙古的征服和统治对以基辅和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地区不同的影响;以推论蒙古征服对在第10-15世纪处在早期近代化初阶(资本主义/民族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叶险明 《史学月刊》2001,20(4):16-25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方面的原因:1.把对社会结构的彻底改造任务与争取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终实现了现代化政治领导权力的转变;2.能够按照其制定的彻底改造社会结构的纲领和路线,脚踏实地地深人到农村变革中去,从而为进一步在整体上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社会基础;3.把传统(民族性)和现代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柱。这说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符合世界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也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许宏、何驽、李新伟、韩建业、李零等具有考古学背景的学者集体投入"中国"的讨论,这与中国文明探源研究进入整合与总结的阶段息息相关。其中,韩建业所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以下简称"韩著")便是一部系统总结"早期中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著作。韩著所讨论的"早期中国"自旧石器时代迄于晚商,正是有明确文字记录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