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盐场实现对产盐的管理并为开中法服务是明代财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明代盐场制度的本质是税收管理,它经历了从管理生产者与产品的基层行政机构到生产监督机构的转变。就广东盐场的地方治理而言,开中法、央地政策以及州县与盐场赋役关系是理解盐场制度运作和变迁的关键。明代中叶,广东余盐抽银、商引等开中的实施,促成场课折银和场盐"听灶户自卖",开始改变灶户办课的性质。正德以后,朝廷对广东地方余盐盐利的干预,促使盐场管理的重心转向限制余盐私卖、主抓场课无征,引致盐场与州县赋役矛盾的激化。御史解冕及其继任者先后推行的余丁佥补、以田报丁和重造盐册等措施,促成盐场的课与盐分离,进而州县取代盐场,成为场课征收和管理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2.
清代巡台御史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派遣御史巡察台湾是清代治台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制度共实行了60多年。本文试从巡台御史的设立与派遣、职责和作为,巡台御史与地方官员的关系以及清廷对巡台御史的态度等方面对清代巡台御史制度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明代两浙盐政变革的制度背景出发,考察永嘉盐场成弘时期的盐课改折、嘉靖前期的盐课转嫁、嘉靖后期的私盐倭乱、隆庆年间的赋役改革等历史事件,探讨该过程中州县官府与盐场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利益博弈。对永嘉盐场的个案研究,或许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明代盐场赋役制度运作和东南沿海社会变迁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明代监察机关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除了在京内差外,其外差有清军、提学、巡盐、茶马、巡关、巡漕、印马、屯田、监军、巡按等等。外出担任巡按御史(简称巡按)是最多的一项外差。最初派御史巡按地方是在洪武十年,永乐初“遂为定制”(《明会要》卷34)各朝沿袭不变,并规定巡按御史一年一换,以防日久人熟地稳生弊。全国巡按御史的分派是,“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明史》卷73)巡按御史的职责和权力很大,《明史·职官二》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  相似文献   

5.
巡察御史是雍正朝极具特色的监察官员,其巡视地方、以非制度化的权力介入地方政治,并广泛参与到世宗推行的新政改革中。制度规定的缺乏一方面使巡察御史在行政中具有灵活性,对改良地方积弊深有裨益;另一方面则导致职事、权力与官位三者的分裂,使巡察御史成为制度之赘余,终致停废。本文梳理巡察御史的制度渊源与设立始末,检视其介入地方政治并实现职权延伸的实态,考察其废置的深层制度原因。巡察御史的兴废一方面与雍正朝政治走向相关,另一方面又可对省思清代制度设计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瑞 《安徽史学》2008,(4):95-101
族长是清代徽州宗族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对宗族内外事务拥有较大的控制权。这些权力主要包括宗族祭祀权、族内事务主持监督权、族内纠纷调处裁判权、对宗族经济生活的控制权、对族人的处罚惩治权、宗族对外交涉权等。由于族长拥权较重,徽州宗族在族内制度设计时对族长制订了一些防范、惩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宗族自治中的不利因素,使徽州宗族社会秩序沿着相对较为健康有序的轨道惯性推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央权力机构,御史大夫在秦汉中央官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皇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御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并且最终确定谏铮、弹劾、督察百官的行政职能,成为以后权力体系中的台谏系统。  相似文献   

8.
"制诏御史"是西汉重要制书的常见起首语,引领着立法、布政和封授高官贵爵之诏。学界以往从御史大夫负责颁下诏令的角度解释"制诏御史",认为其"御史"二字是"御史大夫"的省文。综括传世文献和悬泉汉简来看,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制诏御史"之"御史",实际上是指"侍御史"。而"制诏御史"意指皇帝命令侍御史书记或抄录王言,并将其制成规范文书,反映的是诏令由皇帝自作,人臣负责"记王言"的制度。从性质上讲,"制诏御史"只是起到引领诏令的作用,其所以标明"御史",应该是要凸显侍御史在制书拟制过程中的作用。西汉时期,侍御史作为皇帝的近侍秘书,不仅负责拟制和玺封制书,而且拥有审核公卿奏疏之权,其权力和位望始终居于负责文书收发、传送的尚书之上。  相似文献   

9.
<正>陈功(1536-1588),忻州顿村人,历任明万历年间行人司行人、南京京畿道监察御史,领淮北巡漕御史、山东道巡按御史、陕西道巡按御史和河南道巡按御史。2022年5月12日,带着对先贤陈功的尊仰之情,笔者一行文友数人在顿村党总支副书记段林呈,顿村陈氏后人陈云生、陈宁瑞、陈俊伟、陈会平等陪同下,一起到顿村村东北陈家巷,寻找了陈功旧居遗址,研讨了顿村陈氏家谱,仔细研读了陈功碑文,回顾了陈功一生成就,亲自感受到了明代忻州廉吏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0.
宋朝统治者虽极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政府行政处置权,但由于实际统治需要,路级监司仍被赋予对州县司法活动一定的调控权。这种权力突出表现在通过移牒差官来复审州县各类狱案。宋代监司可以差官审理的案件包括州军翻异案件、巡历中发现的疑案、百姓越诉案件、中央下发案件等类型。为防止差官断案权的滥用,宋代政府制定了日益严密的差官法规和奖惩制度,中央、路级监察机构也对其进行监督。监司差官审案,有利于保证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权益,平反冤案、打击司法官吏职务犯罪,减轻监司行政负担。但这一制度的过度推行,也容易导致差出官员的州县事务废弛,以及反复差官导致狱案积滞等问题,而人为因素的影响则容易导致监司、差官贪赃营私、干预州县司法事务等严重弊病。这表明在政治制度建设中,完善条约规定的同时,必须把握好制度执行的度,过犹不及,同时要提高执法者的自身素质,完善监督、考核等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今,许多人甚至包括连云港市的大部分人,他们只知道台北盐场,或只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板浦盐场,却不知道台北盐场和板浦盐场的传承关系。说到底,台北盐场原名就叫板浦盐场,板浦盐场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名叫台北盐场。板浦盐场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的北蒲盐场,板浦盐场在北宋时即见著文字,均说明它是连云港市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盐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曾经与中正场、台南场的分蘖,与浣渎场、徐渎场的合并,但只有板浦场寿命最长。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海水煮盐实现滩地晒盐,从季节性晒盐变为常年塑苫晒盐,再到矿盐卤水制盐,成为中国海盐生产实现三大技术革命的发生地,为中国海盐生产作出了卓著的贡献。现对这样一座赫赫有名的盐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贾榕榕  吴冰 《人文地理》2020,35(2):142-151
精英的权力是社会分层和领导者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精英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但旅游精英的权力却未获得足够关注。本文采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方法,基于乡村旅游地居民的访谈资料和网络资料,探索旅游精英的权力维度如何呈现,并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精英的权力是否会随旅游地生命周期呈现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①旅游精英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呈现六维权力:全局掌控权、制度制定权、空间生产权、声誉权、人情权与魅力权,进而以六维权力深入剖析了旅游精英带领村民致富的内部机理;②乡村旅游精英的六维权力处于动态演变中,在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权力呈现特征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3.
明代海北盐课提举司是明初所设六个盐运司、七个提举司之一。该提举司在明万历年间即被裁革。整个过程,既反映了海北乃至广西地区经济变迁的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一个违反经济规律的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终究窒碍难通。本文拟追溯这一兴废过程并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明初在两广设立了两个盐课提举司:一是广东盐课提举司,设在广州府,下辖十四个盐场,计有广州府境内的靖康、归德、东莞、黄田、香山、矬峒、双恩七场,惠州府境内的咸水、淡水、石桥三场,潮州境内的隆井、水江、招收三场以及海宁的海晏盐场。再一个就是海北盐课提举司,设在…  相似文献   

14.
金瓶掣签是清朝乾隆皇帝针对活佛转世中的一些弊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结合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认定中的一些传统做法和清朝选官制度的签选办法,体现了清朝对活佛转世事务的管理权力。文章对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及其在西藏的实施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为研究金瓶掣签制度提供了详细可信的资料,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管理活佛转世事务的重要历史定制。  相似文献   

15.
贾玉英 《史学月刊》2002,(12):17-23
宋神宗元丰年间,以监察御史点检三省、枢密院书,创建六察司,以类相分,纠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机构的失职行为;强化对六察官自身的监督机制,在尚书省置御史房,负责弹纠御史六察官的失职行为,且置簿记录其弹纠之多寡当否,御史六察官失察要受到尚书省的弹奏。宋朝御史六察制度投入少收效大,对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担任30年苏州织造的李煦,以其贵近身份,又五次八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与两淮盐业关系不浅。他在任期间,禁缉私盐,以保畅销;恤商恤灶,以保税课;甚至不惜为商人争取经济利益和商人子弟科考机会。李煦悉心筹划,多方措置,为禁戢私盐确保淮盐销售顺畅、盐课如额征缴,也为两淮灶户生计尤其是盐商实力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在清初两淮盐业史上居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明代为加强省与府之间的联系及对地方府州县事务的监管,派遣布政使司参政、参议和按察使司副使、佥事等省级机构佐贰官员分区域巡察地方,后演化为明代分守、分巡等各类地方道制,并在清代得以延续。区别于明清两代中央政府中监察御史分道监察的道,上述地方道制是设置于直隶及省级区域内的行政与监察机构,是明清地方行政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自1940年孙祖绳发表《明代省道制》(《政治建设》第3卷第2期,1940年)对明代地方道制的历史、演变及职能进行考察以来  相似文献   

18.
两浙路是宋代海盐的重要产区之一,宋代两浙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盐场。盐民是专门从事海盐生产的手工业者,宋政府对其进行特殊而严格的管控。盐民享受着一些特殊的待遇,但同时盐民群体也存在着严重的分化,此外上户富户与盐场监官对下户盐民的压榨情况严重。有宋一代,出现了众多亭户逃亡,浮盐、泥盐私鬻等弊。  相似文献   

19.
"扬州繁华以盐盛",清代中期,在盐业经济的推动下,扬州繁华达到鼎盛。经济社会的繁荣,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当时驻扬州的两淮盐官有两淮都转盐运司使(简称盐运使)及两淮巡盐御史(简称盐政使)。他们大多富有才学,利用自身雄厚的财力,大力提倡文化事业,对扬州地方及东南一带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一,扬州又是清代重要的围棋中心之一。两淮盐官与清代扬州围棋活动关系密切,很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20.
《江苏地方志》2011,(4):18-18
近日,由省志办、淮安市志办合作组织人员点校整理的嘉靖《两淮盐法志》点校本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刊成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两淮巡盐御史杨选、两淮都转运盐使陈暹修,举人史起蛰、张榘撰。全书分12卷,约30万字,资料丰赡,体例严整,全面翔实地记载了明嘉靖以前两淮盐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