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名人书札》这部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馆藏1100余封清人书札挑选、整理并点校的,出版时选用了640余通。2009年,该书又重新彩印出版。根据彩印本的前言,这批书札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启功先生建议,在琉璃厂购买的。启功先生当时还曾提醒图书馆,里面有些书札是"代笔",并非真迹,应当小心。但这个提醒似乎  相似文献   

2.
《中国钱币》86年第1期载王忱贵、童子玉《鲍康著述及彩笺遗札》一文,对清代晚期钱币学家鲍康(字子年)的生平、著述等介绍很详细,读后收益不浅。该文谈到鲍康自制彩笺书札,传世同式笺纸书件有六通,并将六件书札依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清代学者书札、日记等材料,钩稽了学术名著《论语正义》的刊行过程,肯定该书刊于光绪初年而非同治五年之说,且认为其延期梓行的主因并非"但求精校",而是寻求刻书资金。《论语正义》的刊行反映了清代下层士人的生活情形,也体现了汉学家的学术理念和精神追求,而其丰富蕴涵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阐释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清代禁毁图书 ,又叫做“文字狱” ,指的是清雍正、乾隆两朝 ,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查上缴、抽毁销毁清廷认为是“违碍”、“悖逆”的图书 ,岭南地区以对金堡、屈大均两人的著作禁毁最为严厉 ,传闻韶关兵备道李璜在粤北丹霞山查得金堡一卷有反清文字内容的手稿 ,杀害别传寺寺僧300余人(一说500人) ;据《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一书记载统计 ,屈大均的著作被收缴了321部 ,2660册。上述禁毁史事 ,清季以来 ,多有传播 ,人皆知之。但禁毁图书涉及地方志书 ,特别是将已刻好并印刷过的书版 ,铲挖掉“…  相似文献   

5.
清代河南书院刻书浅论李景文雕板印书自唐五代始,发展至清代,可谓是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刻印的图书不仅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刻书地点遍及全国,而且官刻、私刻、坊刻都十分繁荣,并形成了高质量的"康版"。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从来到清也一直是刻书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李楚君 《收藏家》2023,(10):38-43
吴长瑛藏阮元书札一通,影印于《四明吴省盦藏清代名人手札甲集》,收信人和时间均不详。笔者通过文献梳理,考定收信人为王昶,书信写于嘉庆二年(1797),并对书札内容进行深入考证。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西的私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见诗集、文集、书目、书札等资料,介绍清代广西私家藏书情况,包括私人藏书家的收藏条件与途径,私家藏书的目的,私家藏书的聚散与贡献等。  相似文献   

8.
周莎 《收藏家》2022,(10):83-88
图书馆素以藏书、借书而发挥着其职能。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隅,清代所改建的寿安宫之内,这里现今已被辟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办公场所。图书馆收藏有线装、平装及内府书版等图书和文物。目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图书类藏品,按材质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纸质文物,包括卷轴文书、古代典籍;第二部分是雕版。  相似文献   

9.
周莎 《收藏家》2022,(10):83-88
图书馆素以藏书、借书而发挥着其职能。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隅,清代所改建的寿安宫之内,这里现今已被辟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办公场所。图书馆收藏有线装、平装及内府书版等图书和文物。目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图书类藏品,按材质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纸质文物,包括卷轴文书、古代典籍;第二部分是雕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有版刻图书以来,书板便主要用于刷印文化典籍。封建统治者和儒林学士对书板一向是重视和珍爱的。元、明、清三朝定鼎之初,都有收贮和补刊前代官刻书板的史实。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内府修书刊刻事业的昌盛之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镇远旅邸书札》是研究王阳明在贵州的重要史料和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现已出版《全集》等书,恰恰对之编印有错。贵州省史馆冯楠先生经仔细考证,特撰指出,并对《书札》存世真伪进行说明。本刊亦对《书札》原件是否存在,到修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取证,均认为真迹已不在世。现特刊载此,以供研究阳明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朝英 《文物春秋》2012,(2):67-77,81
何绍基是清代书法大家,其片言只字,世人珍若拱璧。本文刊布了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所藏书札7通,并略作考释,兼涉何氏早年书法与晚年代笔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故宫藏满文图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宫的满文藏书,无论种类还是数量,均居国内外各博物馆、图书馆之首位,所藏满文图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哲学、宗教、法律、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天文、医学等各方面的译著。其中绝大多数都可列为善本书籍,而珍贵的孤本书就有近一百种。这批满文图书,对于研究我国清代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王阳明<镇远旅邸书札>是研究王阳明在贵州的重要史料和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现已出版<全集>等书,恰恰对之编印有错.贵州省文史馆冯楠先生经仔细考证,特撰文指出,并对<书札>存世真伪进行说明.本刊亦对<书札>原件是否存在,到修文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取证,均认为真迹已不在世.现特刊载此文,以供研究阳明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这是来新夏教授为《林则徐书札手迹选》一书写的前言。全书共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林则徐书札七十通,由书法鉴定专家刘九庵编选,肖燕翼同志释文,将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曾发表过林则徐手札十则,本期再从书中选发五通,及其中一通的手迹,以飨读者。林则徐的这些书札,内容涉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主持禁烟、抗英活动及其后充军伊犁、转任陕西巡抚等经历,以及他与朋僚问的交往、诗文唱和等方面的资料,是我们研究近代史以及林则徐一生生活、经历、思想的宝贵资料。林则徐还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可以从本期发表的他的书札手迹看出他的翰墨风貌。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尺牍(又称书札、手札、尺翰、尺笺、书柬等,即书信)因属私人之间的交流,且具有"或通情愫,或叙事实,而片言只语中反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周作人《周作人书信·序信》,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第2页)的特点,遂成为考察、研究写信人与受信者之交往、关系、个性,以及所关涉之政治、社会、士风等的重要文献依据;而且,若写信人擅长书法,所用信笺考究,尤其是有专用信笺者,则其艺术价值尤为珍贵。就存世的尺牍来看,清代数量很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清会典、则例、大清律例等政书的编纂过程的论述,初步探讨了清代内府主要是乾隆时期政书编纂与立法活动之间的关系,着意揭示以上政书无论从"钦准"纂修到修订直至颁行,都与其他图书编纂不同,具有代表国家行使最高立法权,并令各衙署遵守的特殊法律功能。因此,不能单纯从编纂书籍来看待其所特有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帝王赐书传统在清代书法史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清代帝王赐书的研究领域缺乏从书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此处从清代帝王赐书的对象、赐书规模、赐书相关制度、赐书社会影响等方面揭示清代帝王赐书的运行机制,挖掘赐书背后潜在的政治效力对朝廷书法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刻书,一向有官刻、私刻和坊刻之别,三者并存发展,并以官刻为主线。官刻图书系指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出资承办的图书。它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官刻书始自唐、五代以迄清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中央官刻图书集中体现了统治者的旨意和国家的文教政策精神,起着指导和影响全国各地的出版和教育的作用,因此,一直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清代中央官刻图书在近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清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而呈现出一个辉煌的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清代家礼书总体估量的基础上,梳理了清代繁多家礼书的三类主要构成,即前朝刊本、清朝官修家礼书和清人私修家礼书。由此发现清代家礼一方面继承宋、明以来的家礼传统,面对相似的社会环境,担当相似的社会功能,秉承相似的编纂原则;另一方面,清代家礼因其统治民族的满洲族性和清代平民宗族发展等社会新情势,在具体仪节和家礼结构等方面都有一些新变化。与前朝相比,清代家礼无疑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湮没消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