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敦东区是伦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伦敦东区被卫生官、新闻记者、作家、社会观察家、道德改革家以及教会布道家赋予贫穷、拥挤、肮脏、疾病、堕落、犯罪和道德沦丧的黑暗形象,无异于一个"另类世界"。但事实是,伦敦东区自18世纪中期就开始了一次重要的产业转型,航海业和制造业曾经繁荣一时,至19世纪中期才趋于衰落,并引发大量社会问题。而庄园土地所有权、行政管理方式、城市基础设施和外国移民等加剧了东区的既有问题。与同时代的其他大城市区域相比,伦敦东区并非另类,其发生和发展是有客观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英国近代海滨休闲城市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英国是世界上首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中海滨休闲城市(镇)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在19世纪上半叶,海滨休闲城市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伦敦和其他工业城市,使所有其他类型的城镇相形见绌。因此研究英国休闲城镇的崛起与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近代英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而且对于在进行城市化、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国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形成了明确的地区分工。英格兰西北部为现代工业区;伦敦及周边以发展商业贸易、金融和高端服务业为主;中间广大地区以商品化农牧业为主。生产的这种地区性分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三大地区在城市功能、城市规模和城市体系三个方面的发展各自呈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深刻变化,政治民主化逐渐成为1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不仅在议会改革中体现出来,而且也在城市政府改革中体现出来。英国19世纪的大众民主是在城市率先发展,并普及推广开来的。城市在此充当了大众基层民主的摇篮和发源地。以纳税人资格确定投票权,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摒弃了议会选举中的财产资格条件,这是向现代民主制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 ,苏州城市有显著扩大。这个扩大同时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展与城市人口的增加。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 ,是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 ,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 ,并非单纯的府城工业向外转移 ,而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合理的地域分工。经过这三个世纪的发展 ,到了清代中期 ,城市工业在苏州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成德宁 《安徽史学》2002,3(3):84-89
英国农业自16世纪始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农业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稳步提高,直接为工业革命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英国率先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19世纪20年代的哈斯基森关税改革,打破了英国传统经济与商业政策下保护主义的坚冰,廓清了通往自由贸易道路的主要障碍,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同时期英国在内政和外交领域的自由主义改革相互呼应,是英国由重商主义转向自由主义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许志强 《史学集刊》2012,(1):121-128
19世纪伦敦贫民窟的大量存在映证了英国工人恶劣的居住环境。19世纪9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将其视为城市环境问题,力图通过清理修缮的方式来解决;当时的工人住房建设主要由社会慈善组织来承担。90年代之后,伦敦郡议会主导市政工作,实行贫民窟清理与公租房建设并举政策,政府开始直接干预工人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18世纪的英国社会,奢侈消费的繁荣引发了人们对其破坏传统社会等级秩序、败坏传统道德、打破贸易平衡的担忧,同时人们也需要全面认识新奢侈品的经济意义,于是产生了奢侈消费大讨论。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为讨论火上浇油。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消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消费与经济、奢侈消费与健康等问题,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次奢侈消费大讨论最终促进了英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英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促使英国人重新思考本国生产的消费品的特点,推动了消费品生产的创新;促使奢侈成为18世纪政治经济学的主题之一,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日益迈入现代社会,消费活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数十年来,以英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对近代英国消费社会兴起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学者们主要从英国消费革命的具体表现形式、消费社会特征以及消费社会争论、奢侈推动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兴起、消费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崛起等方面,全面考察了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以来,英国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所发生的急剧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1.
梁远  刘金源 《安徽史学》2015,(4):141-148
以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城市在空间结构方面体现出鲜明特征:随着新型工业建筑的出现,土地功能实现区分;各类建筑交叉林立,城市布局混乱;新的社会阶层居所分离形成。这种空间结构特征,使得工业城市中的"城市病"问题尤为突出。在英国19世纪中叶兴起的近代城市规划运动中,工业城市积极开展规划实践,空间结构得到合理重组,"城市病"得以缓解,城市面貌显著改观。  相似文献   

12.
王章辉 《史学月刊》2000,35(1):76-83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大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实际看,不仅没有导致英国农业的衰落,相反使英国农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不仅没有削弱英国工业发展的基础,相反有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英国丧失工业霸主地位、走向相对衰落,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大农业。在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时,盲目照抄,或根据某种需要而随意剪裁历史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早期,英国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工业文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挽救和复兴传统文化,英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各个流派相继兴起,科尔、普金、罗斯金、莫里斯等代表人物作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中叶以后,手工艺运动迅速传播到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场旨在矫正现代工业文明发展方向并推进世界历史均衡向前发展的新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运动以寻求社会改良为目的,因此手工艺运动最终成为现代科技文明的组成部分。历史表明,只有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科技生产力的引领下,诸多民族的软文化才能推动世界历史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杜家元  周永章 《人文地理》2009,24(4):103-106
中心城市之间的互动,可以有力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符合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潮流,同时也符合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泛珠三角中心城市互动的重要动力是政府推动、市场机制、资源共享以及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互补性。有效的互动模式包括政府和企业双主体互动、产业对接、城市圈互动、友城战略等。泛珠三角中心城市互动可以在规划、加工制造业的分工与合作、口岸合作和大通关平台建设、社会资源等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5.
关于“美国制造业体系”和“劳动力稀缺论”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铁 《世界历史》2003,14(3):82-92
在 1 8 51年于伦敦举办的水晶宫展览会上 ,美国制造业产品造成了轰动。亚美利加游艇、麦考密克收割机、辛格缝纫机、霍布斯锁 ,特别是柯尔特连发手枪 ,使向来傲慢的英国人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好象突然发现了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成就。英国的《时代》杂志当时写道 :“谁第一 ?”“美  相似文献   

16.
宋东林 《南方文物》2013,(2):85-93,71
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工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生产传统和产品面貌,并在窑业技术上多有创新,表现在窑炉的改进、窑具的创新和装烧方法的变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考古发现的景德镇窑宋元时期的窑炉与窑具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以点带面,管窥景德镇制瓷工艺在10~14世纪的探索与进步,并尝试分析其他窑业生产传统对景德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中叶伦敦济贫改革是英国济贫改革的先驱,是政界、知识界与商界合力的结果,其主要成果是五所王室慈善救济院的建立与近代慈善救济院制度的初步形成.伦敦王室慈善救济院以政府主导和差别救济为标志,成为世俗政府化解社会问题、实现社会转型的有效工具.伦敦济贫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地方城市甚至国家层面的济贫改革,为英国济贫制度从宗教慈善向世俗公益的全面转型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叶,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也经历了一个原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均出现了工业向乡村的扩散和转移,尤以纺织行业最为突出。在原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具有一种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二元性和互补性,其生产和销售环节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形成一定的分工合作。原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法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会计界一般认为13-15世纪的西欧是封建社会会计核算水平最高的,以致言必称意大利.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比他们早得多."两汉生产力发展所达到的总水平……大致与西欧十七世纪相当."西汉出现不少商业繁荣、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大都会.当时西南纺织工业中心成都就有75,256户,平均每户4.64人,恰与英国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1841年的35.3万人相近.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时"规模不大,一般不过几千人,伦敦在14世纪有4万人口就算是个很大的城市."如果当时的我国,会计核算水平比他们落  相似文献   

20.
冯明好 《沧桑》2010,(3):120-121
莫里尔关税法的出台和1860年大选是分不开的。林肯的当选,促成了南方的分裂和莫里尔税法的通过,而税法又给了南方诸州挑起内战的借口和英国的同情。莫里尔税法及随后的战时关税政策也构建了美国近代关税保护体系的基础,为美国在19世纪末期成为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