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郁林 《丝绸之路》2010,(10):93-95
历史本体与历史认识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追求客观的史实,但属于人的历史并不是单纯的文献和材料的集聚,也不能用实证主义方式来编制。对历史本身看法的演变表明,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史料,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进程中的精神结构和物质因素的关系,从此意义上讲,历史永远处于动态的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并列为世界两大史学系统,同是世界史学的总遗产,各自影响着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其史学无一不受中国史学影响,属于中国史学系统,宗儒家学术思想为主流,极富人文主义色彩;而英、法、德、美等国史学,以西方宗教与科  相似文献   

3.
也谈历史的“终结”刘德斌冷战结束.20世纪进入尾声,"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语)的到来.这三者几乎同时发生在人们面前,使人感觉到人类历史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由此.反思历史也就成了自然之事。事实上,早在1989年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尚未解...  相似文献   

4.
许慎对"陽"的解说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正确释读"陽",需要研究者对"陽"的构形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陽"的来源和本义,并对哲学上"陽"观念形成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方历史时间观念的形成与现代性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化的结果之一。历史时间经过理性化、科学化、全球化的过程,逐步被规制成具有同质性、无限性、单一性、线性、中立性特征的时间体系。历史时间观念也成为现代西方历史认识和历史书写范式形成的基础,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史学专业化的完成。在以往对一元论历史时间的反思和有关多元时间理论的影响之下,美国后现代理论家伊丽莎白·厄尔玛斯提出了"节奏时间"观念。她强调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节奏性,历史也随即表现出多维度、异质性、多线并存的状态。这或许为我们重新思考历史书写中的时间问题和建构新的时间观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史为鉴"是中国古代政治实践与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早在周公之前,"以史为鉴"的思想就有了萌芽,上古先民规避祸灾的行为是历史意识起源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意识,经夏商两代直到周初,才臻至完善。周代的鉴戒观念,包括"以天为鉴"和"以事为鉴"等方面,到了"以史为鉴",方可谓大成。"以史为鉴"的前提是对于历史进行改铸与剪裁,这是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常青 《沧桑》2004,(Z1)
摄影在当代艺术范畴里,如同录像、多媒体等一样,只是艺术家个人使用的一种媒介,它被西方艺术家广泛地使用,始于70 年代,到了90年代形成全球性的高潮。这正是西方进入后现代时期,“观念摄影”或称新摄影”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种样式和传统摄影的最大的区别,是一反传统摄影的客观真实性,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和观念的介入,开创性艺术家辛迪·舍曼自己化妆成各种流行人物,然后拍摄。而杰夫·沃尔像导演一样预先设计成戏剧化的场面,然后拍摄,并把相关的背景与照片在电脑上合成,更重要的是杰夫.沃尔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模仿艺术史上某一幅名作,企图寻…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从不曾分离,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现如今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浅谈"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意义,指出"文旅融合"发展具有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增强与彰显文化自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解决文化事业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赢的作用。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还具有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国家、地方政府、两大产业的决策者与从业者应积极推动"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寻求友好邦交和政治联盟为目的的外交家、探险家,他"凿空"西域,刷新了西汉王朝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原同西域广泛联系的开始,也意味着古代丝路商道的开辟和文化交流的开始,对于加强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人类的文明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中学历史教材谈“闭关”与“开放”张益仓为了说明对外开放与闭关自守分别给中国带来的不同结果,我将中学教材中有关的历史知识作些归纳与分析。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是最早跨越中国现有疆域而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突出一例。尽管张赛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不...  相似文献   

12.
尹振环 《炎黄春秋》2004,(10):10-14
蒙《炎黄春秋》2024年第7期刊出拙文《也谈“秦家店”的由来及其内涵》之后,有友来电话:能不能再用横向比较的办法,谈谈中西政治结构的差异。此话使我一震。细细一想,确实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比较。一来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秦家店”,二来,也许还可以由此了解到为什么15、16  相似文献   

13.
在普遍历史观念主导下看待和书写历史,是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一观念大致经历了政治的、宗教的和理性的三种样态。在西方普遍历史观念从宗教演变为理性样态的过程中,12世纪意大利基督教思想家约阿希姆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在人类世俗历史的框架中,构建出一种类似于基督教上帝拯救历程理论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种观念虽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其侧重从尘世生活和人的能动性角度,理解整个人世历史的演进。这使其历史理论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质,可被视为西方现代以理性为主线的普遍历史观念的原初形态,构成西方历史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学就是一种科学,但却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它是一种科学,其任务乃是要研究为我们的观察所达不到的那些事件,而且是要从推理来研究这些事件;它根据的是另外某种为我们的观察所及的事物来论证它们,而这某种事物,历史学家就称之为他所感兴趣的那些事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正目次一史前时期:从“多元”走向中原文化的“一体”格局二夏商时期:早期国家的文明核心三两周时期:“天下之中”的礼仪规制四汉唐时期:“国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五辽金元明清时期:作为“国家文化”的中原历史文化之传承六中原历史文化演进轨迹和历史价值七结语中原包括今河南全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山东西部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中游。中原又称中土。就地理位置而言,古代中原是相对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夷而言,它们  相似文献   

16.
可能是由于受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制约,新石器时代中原化的实力、内部统一性和对外化关系呈现出2000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正是在这种周期性的变化过程中,中原化得以呈螺旋式发展壮大,“中国相互作用化圈”的范围由小到大、内部联系日趋密切、认同感日益加强,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中国”从酝酿至雏形到最终形成。可以说中原化不但在其发展的高峰期具有突出的核心地位,总体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79年第4期《历史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试论我党“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章。此文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国内新闻界和理论界的广泛注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或作报道或作摘要发表,《新华月报文摘版》则以一万多字的篇幅转载。密切注视着中国动向的各国驻京记者更不甘落后。在两个多月里,南通社、德新社、法新社、美联社、塔斯社、共同社、越通社、《朝日新闻》、《赤旗报》、《真理报》、《纽约时报》等三十多家通讯社和报社,发表了新闻或评论。他们认为:此文反映了中国重要的政治动向,中共将否定以阶…  相似文献   

18.
“树崇拜”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一项重要的信仰习俗,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青铜神树和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前后的大量青铜钱树,是“树崇拜”的珍贵遗物。它们不仅造型优美、内涵丰富,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研究两者的特征、异同及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揭示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阴阳”观念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纵向横向两个纬度展开《易传》对阴阳观念的探索。纵向从"阴阳"字源、典籍使用和历史发展等分析其最初含义和延伸含义;横向上,从结构性、功能性揭示"阴阳"观念的独特性,归纳"阴阳"本义有三:对待、变化和统一。  相似文献   

20.
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首次清晰地记述了关于历史循环式发展"五个时代"的神话,其中的东方因素特别明显。"循环历史观念"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削弱了"东方"的和"神话"的成分,成为一种流行的哲学观念。主流的希腊历史记述,并没有体现这种所谓的"循环"。从整体来说,哲学与史学处于矛盾状态,哲学给历史学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学术土壤,但是更倾向于把转瞬即逝的历史事件当成基本的素材而已。但希腊的历史学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传统和准则,从来没有试图走入哲学的围城。历史学与哲学,如同古希腊的信仰与理性,在矛盾中处于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