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妈祖信仰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先后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且成功地进行了妈祖信仰的扩散与传递,妈祖获得了官方的一系列册封。随着华人进入东南亚的脚步,妈祖也融进了东南亚的信仰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会馆和祭祀等形式建构起了东南亚华人社区社会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东南文化中的妈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东南文化中,妈祖信仰是广泛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岛屿,甚至传播到东南亚各国.世界一些大国的主要民间宗教.她不仅有1000多年的历史.且在当前民俗中有具体表现,故有人认为应研究“妈祖文化”.在妈祖信仰的发源地福建莆田市.早就成立妈祖研究会.并准备在1990年妈祖诞辰时(农历三月甘三日)召开妈祖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国内外学者撰文参加.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日,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上羽化升天,一生只28岁(实龄27岁).林默从出生到羽化升天,已有不少事迹传说,逝世后又传说她经常在海上抢险救  相似文献   

3.
厦门地区妈祖信仰历史悠久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从时间分布情况看,清乾隆嘉庆时期,是厦门地区妈祖信仰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的精神纽带,妈祖信仰呈现再次复兴之趋势。从空间布局分析,与厦门岛本身功能区扩展密切相关,主要是以历史上厦门城所在西南部逐渐向北、南部或者东部延伸。厦门岛内妈祖信仰还有一个鲜明特色,即妈祖和保生大帝合祀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们认为,厦门岛内妈祖信仰的这些发展逻辑与明清以降厦门地域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徐静 《福建文史》2001,(1):44-45
妈祖信仰兴起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湄洲屿,并在沿海各省流传,尤其是长江口以南各地,妈祖逐渐成为信奉最普遍的航海守护神,也是沿海居民主要祭祀的神灵之一。妈祖信仰作为通俗道教的一类,它在台湾的传播是大陆与台湾宗教信仰交融的一种体现,台湾妈祖信仰是大陆宗教信仰的移植。早期沿海人民迁徙台湾,首先需要在惊涛骇浪中漂泊,许多奉持妈祖神像来台,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祭祀圈(信仰圈)理论,为研究汉人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具有参照性的体系架构。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具有完全民间性的特征,这与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不同。湄洲岛的妈祖信仰空间由本岛十四间妈祖宫与祖庙组成,其祭祀组织可划分为以祖庙为中心的地方性信仰组织与全球性信仰组织。前者具有民间性特征,祖庙作为全岛祭祀中心,与各社区有着紧密的互动联系,中心与地域相叠合;后者则因国家政治、地方形象塑造和旅游经济等外力的介入,形成官方与民间并行的权力结构,本岛社区在祖庙管理中被边缘化,信仰中心浮动于地域之外。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在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及京津地区的妈祖信仰 ,随着漕粮北运自东南沿海传播而来。代表妈祖信仰存在的第一座天妃宫在元泰定三年出现以后 ,至清代 ,天妃或天后宫庙的数量已达 35处之多。这些宫庙绝大部分为元、明两代所建。根据这些宫庙的形成时间及分布情况推测 ,元代的妈祖信仰是沿海河、北运河及天津以北渤海沿岸地区传播的。到明代 ,沿海继续向北推进到山海关 ,沿滦河向内地推进到长城南侧 ,并由天津向南沿南运河两侧扩展。妈祖信仰在河北及京津地区分布的时空特征 ,是由于当时全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 ,需要东南大批漕粮北运而形成的。元、明海、河运输路线的差异 ,以及两朝国都所在地区军事形势和军事力量布置上的差异 ,使明代妈祖信仰分布的范围与元代有所不同 ,并比元代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7.
试论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早期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于海上航行,在思想上主要信仰妈祖保护。妈祖信仰随着我国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和华侨出国人数的增多而传遍世界各地。关于妈祖信仰为什么会在华侨中广泛传播,笔者曾撰文《妈祖信仰在华侨中传播的原因及其启示》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盛行于东南沿海一带,明清时期沿西江传入广西后,在广西传播开来,并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信仰观念。大量的地方志和碑刻资料显示,清代广西的妈祖已由原来的海神,演变为江河护航神、地方保护神、财神和赐子之神等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并通过祭神、游神、娱神等祭拜仪式,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也舒缓了紧张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试论妈祖信仰的起源、传播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妈祖就是我国古代海上的保护神,成为航海者的精神支柱。随后,妈祖信仰跟着航海者的足迹,传播到我国的沿江沿海和南洋等地,历千年而不衰。现在,每逢妈祖诞辰,台湾、港澳同胞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华侨,他们像伊斯兰教徒朝拜麦加圣地一样,来湄洲祖庙顶礼膜拜,在世界上不无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妈祖信仰在现实中的影响,必须追本穷源。  相似文献   

10.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化形态是近几年才被提出来的,妈祖信仰,大致可追溯到宋朝时期。妈祖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化、风俗、信仰等等诸多方面。妈祖化传入汕尾以后即与汕尾的地方化相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姗 《文史博览》2013,(4):18-22
妈祖信仰是先民在海洋生活中逐渐孕育出的民间信仰,自宋时发源于福建莆田后,相继南下传入两广至海外,北入江浙鲁辽,西入云贵川等省。清初,随着闽粤移民流入及其商业开展,这一信仰亦传入湘黔边界的舞水流域,渐在苗疆山区兴起发荣。妈祖这一信仰传入路线大致与"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相同,另一条重要路线是闽粤商人进入江、沅贸易的路线。其传播的主体是来自闽粤地区的农工和商人,也渐为舞水当地的民众及渔渡者信仰。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社会妈祖信仰的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仰,最初产生于北宋的闽南沿海地区,历时千年,流行地区广,信徒日众,影响颇大。本文拟就华侨华人社会妈祖信仰的特点与前景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3.
妈祖信仰是产自福建莆田地区带有地方巫觋特色的民间信仰,始于南宋,至今已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宗法性宗教信仰的体现。佛教自汉朝始传入中国,经过将近两千多年的磨合,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信仰体系,并且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产生了广泛而深邃的影响,成为最具有宗教性质的思想形态。由于佛教教义补偿了人性中对超世境况的某种渴望,于是成就了它作为异质文化的魅力。多民族的华夏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融合性,原始宗教性质的民间信仰也能在这样的文明背景下与异质宗教文化相互交融,不断改造自身教义神格,使之适应民众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莆田地区妈祖信仰和佛教信仰的调查分析,从冰山一角窥探中华文明相互包容的和谐共生性。  相似文献   

14.
<正>惠安县位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惠安与妈祖信仰的诞生地——莆田在地理上非常接近,惠安县的妈祖信仰开始时间较早,且信徒众多。崇武是惠安县的一个小镇。早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泉州设立永宁卫,下辖五个所,崇武即是其中之一。正如时人李毓茂所言:"武城虽小,乃泉、惠藩屏奥区。"1其地理位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东惠州巽寮天后宫("大妈")与凤池岛妈祖庙("小妈")案例比较,借助田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探讨在资本主导的滨海旅游开发背景下,妈祖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大妈"与"小妈"妈祖信仰空间建构的逻辑路径和过程不同。"大妈"按照资本塑造、权力的集中化与合法化以及宗教话语标准化的逻辑路径,建构为多元认同的开放性空间。"小妈"由于资本的"缺场",主要通过空间权力的自我赋予与妈祖崇拜话语的地方化来凸显与强化"我者"信仰空间的认同,从而建构为"我者"闭合性空间。在民间信仰空间建构和认同边界重构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郑和积极贯彻明朝睦邻安邻政策最为成功的地区。郑和的到来处处受到热烈的欢迎,“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因为他给东南亚带来的是友谊、和平与安宁。至今在东南亚仍可以看到和听到郑和留下的许多历史遗迹、历史佳话和动人传说。世世代代的东南亚人民一直在怀念和歌颂郑和的伟大历史功绩,他可以说是开创中国一东南亚善邻安邻关系的历史功臣。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析郑和下西洋整个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一、妈祖和妈祖信仰 1、妈祖的生平和传说。妈祖原名林默。福建莆田湄州岛港里村人。根据《敕封天后志》与《天妃显圣录》等书记载,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九日。林默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一生。传说中她是其母吞食观音菩萨所赐药丸所生,出世时祥光异香充溢整个房间,且一声未哭,故而取名为“默”,  相似文献   

18.
三官信仰的民俗谱系包括族群谱系、空间谱系及形式谱系。漳浦三官庙宇群落传承关系较为清晰,能够较为清楚地展示三官信仰的民俗谱系。族群谱系以赤岭的蓝王两姓为中心,蓝姓与王姓等有后人迁徙到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在此基础上形成庞大的空间谱系;形式谱系通过叙事呈现加强和巩固了空间谱系和族群谱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惠州巽寮天后宫("大妈")与凤池岛妈祖庙("小妈")案例比较,借助田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探讨在资本主导的滨海旅游开发背景下,妈祖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大妈"与"小妈"妈祖信仰空间建构的逻辑路径和过程不同。"大妈"按照资本塑造、权力的集中化与合法化以及宗教话语标准化的逻辑路径,建构为多元认同的开放性空间。"小妈"由于资本的"缺场",主要通过空间权力的自我赋予与妈祖崇拜话语的地方化来凸显与强化"我者"信仰空间的认同,从而建构为"我者"闭合性空间。在民间信仰空间建构和认同边界重构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双凤“维新遗址”考古显示,太仓文化的源头已经前伸至4500年前。当今郑和航海文化在太仓,已被视为太仓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与郑和航海关系密切的妈祖文化在太仓,至今尚未被认识到同样是太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浏河天妃宫为核心代表的太仓妈祖文化,应该而且无疑是太仓市文化建设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如何认识并演好这部大戏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