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翻译、评介了夏目漱石的许多文章,深受夏目漱石余裕文学观的影响。余裕文学观不仅是鲁迅看取日本文学的重要标尺,而且也是他理解文学与人生现实关系的内在原则之一。鲁迅的《藤野先生》与夏目漱石的《克莱喀先生》都是对留学时期师长的回忆性文章,有许多共同特征;但由于二人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的悬殊,《藤野先生》与《克莱喀先生》又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以近代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的中韩旅行游记《满韩漫游》为研究素材,以日本文化人类学专家青木保关于异文化体验本质的论述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夏目漱石中国旅行展开的背景及其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其作为异文化体验的局限性。并以近代日本文人的这一异文化体验为蓝本,明析成功的异文化理解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体验者在应对异文化时应持有的正确视角和姿态。  相似文献   

3.
微博历史     
正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曾在英国留学,但这段时光给他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走在伦敦街头,周围净是"身材高大的美男子"。他曾回忆:"住在伦敦的两年是尤为不愉快的两年。余在英国绅士之间,如同一条与狼群为伍的鬈毛狮子狗,日子过得甚凄惨。"  相似文献   

4.
西村伊作是日本大正时代生活改善运动的知名人物,他积极倡导和参加了民间的生活改善运动,以其独特的理想和实践,在生活改善的历史上独树一帜,是“创造和维护了大正化气氛的典型代表”。对西村伊作生活改善的理想和实践进行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大正时代的生活改善运动和日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夏目漱石、森鸥外和芥川龙之介三位日本明治末年和大正年间的著名作家与汉文学的渊源的叙述和分析,试图说明尽管明治时期以后欧风美雨差不多席卷了整个日本,日本的文人、即便以近代文学先进著称的这些作家,其在思想意识的深处依然积淀着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或汉文化的底蕴。这种底蕴将会影响他们的整个世界观和人生情趣。由此可以透视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积淀之深。  相似文献   

6.
爱新觉罗·溥仪是大清帝国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后来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又做了几年的儿皇帝。这样奇特的经历,大概只有他一个了。1937年,他的侄子、14岁的爱新觉罗·毓嶦进入了伪满洲国的皇宫。此后的20年,毓嶦一直生活在溥仪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张静宜 《丝绸之路》2011,(16):79-82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晚年的长篇小说《心》,全文由"先生和我"、"双亲与我"、"先生的遗书"三部分构成,具有浓厚的心理描写色彩。小说前半部分以作为学生的"我"的视角间接表现,后半部分以"先生的遗书"形式告白,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处在巨变中的明治时代,夏目漱石对近代利己主义必然要对他人造成伤害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还对明治这一转型期知识分子内在的孤独作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8.
臧马 《文史春秋》2001,(4):22-27
作为中国“对日本索赔第一人”的传奇经历,摄成电视剧在日本播放使得其成为妇孺皆知人物。他数度飞往日本状告日本政府,被誉为“索赔旗帜”。他亲手将要求日本政府向他谢罪的公开信交给日本首相并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淡化、歪曲侵略罪行感到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9.
廷艺到汉口日本总领事馆教书舍弟白廷艺于1917年在北京市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因家族无力供给他入大学深造,希望谋事维持家庭生活。彼时先父在北京日本同学会教书,可巧有一个日本学生土桥,是北京日本公使馆的书记生,他对先父说,他已经转任汉口日本  相似文献   

10.
《华夏地理》2008,(4):52-105
郑成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也是联系两岸历史的重要历史人物。他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曾经控制了中国东南半壁江山,他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被奉为“开台圣王”。但他为何死于壮年?为何在日本也被尊为民族英雄?他的塑像遍及各地,真实面目却鲜为人知。我们走访海峡两岸,并远渡日本,深入发掘国姓爷壮烈奇诡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王海晨  李婷 《百年潮》2011,(1):70-74
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洋洋百余万言,谈到了许多国家,如美国军事上的强大,英国式的民主,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北欧各国的福利,等等,但谈得最多的还是日本。他对日本的看法既富有对历史回望时散发出的沉重,又充满着面对现实时因企盼中日友好而萌生的放心不下。由于他对日本的看法来自于他和日本的直接接触和长期思索,因此,他的回望是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2.
张皓然 《神州》2013,(34):165-165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民主主义先驱者,他在日本独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思想,同时他还在日本对外扩张侵略方面做出了一些举动,在对福泽谕吉进行评价时,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本研究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福泽谕吉这个历史人物,又阐述了他的近代启蒙思想,进而探讨了福泽谕吉对日本近代外交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他想探讨中国大陆、日本、台湾这三地的关系,这三者历史的复杂性非常有意思,整个亚洲的历史全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李海文 《世纪》2023,(2):4-10
<正>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他一向重视对日本的工作,他对日本的了解既多又深。在他担任总理26年间接见无数外宾,以日本友人为最多。这固然因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更重要的是日本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周恩来的政治生涯同日本密不可分,特别是周恩来在十九岁时曾东渡日本居住了一年七个月,对他的思想转变发生重大影响,是他建立信仰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从他保留下来的一本旅日日记可以看出。《日记》是周恩来于民国七年,即1918年1月1日到1918年12月23日在日本写的,写在当时文具店出售的硬皮的日记本上,原件上题为《学校日记》。  相似文献   

15.
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邹有恒同志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已于四月二十七日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考察活动。邹有恒同志曾于一九三二年去日本,一九四一年回国。在日本的十年间,他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日本国历史。  相似文献   

16.
元军两次征日都以遇到台风失败而告终,这是长期以来史家的定说。日本气象学家荒川秀俊首先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1958年6月,他在《日本历史》杂志第120期发表《文永之役不是因台风而告终》一文,第一次提出自己的观点。由于受到一些人的反驳,1960年7月,他又在《日本历史》杂志第145期发表《就文永之役始末答诸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去年6月8日,日本的著名历史学者羽仁五郎在东京逝世了。这位唯一仅存的“讲座派”开拓者的死去,是日本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羽仁五郎(1901—1983),生于日本资本主义因素发祥之地群马县桐生市一个富商家庭,原名森五郎,由于和羽仁悦子结婚,而改姓羽仁。他在1921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学部,不久之后就去德国留学,在海得尔贝格大学学历史哲学。他在德国期间,与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三木清和马克思主义统计学者糸井靖之以及回国后成为“劳农  相似文献   

18.
1880年,松冈洋右出生于日本的山口县,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随其兄渡美谋生。虽然他在美国生活了10年之久,并接受了西方教育,但他尊崇天皇,并抱有使天皇的统治遍行于世界的“八弘一宇”的理想。1902年,松冈洋右返回日本。1904年,他参加了外交官资格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合格证书。同年秋,他被任命为日本驻上海领事助理。在上海,他结识了三井物产上海分社社长山本条太郎。这一时期是日本对上海经济渗透的重要时期。山本条太郎则是推动日本经济向上海渗透的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明创造的汉字,自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已逐渐地溶入日本固有的生活、文化中,并发展、形成为今日日本特有的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