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杨权喜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土地湿润,气候温和,西部山区历来盛产油漆。广阔的江汉平原,江湖密布,地面多被水田复盖,地下水位较高。战国秦汉墓葬多为深埋的竖穴式土坑木椁墓,而椁室四周又惯于用白膏泥或青膏泥填塞密封,出土时椁室内往往都有...  相似文献   

2.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3.
1961至1965年,在辽阳下麦窝、沙岭房、头台子、北园、大新庄等地,先后出土了几批战国货币,共重约五十公斤,达八千余枚,主要是明刀和布币,分述如下: 下麦窝出土的货币 1961年9月间,辽阳城东下麦窝村前太子河岸被河水冲出一批布币。我们得知后,前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承德县多次出土战国钱币。品种有布、刀两种,多为刀币。最多的一次出土刀币二百余公斤。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高寺台镇马营村东南台地出土的布币 马营村东南台地是一处战国至汉代遗址。遗址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27600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约在2.1米深以下,层厚约0.5米。据村民介绍,在打井、挖管路等工程中,曾发现布、刀两种钱币70余枚,多已散失,仅保存下来12枚。均为平首,平肩,方足布,面文铸地名。 1、平阳布:1枚。完好,细铜质,薄体,正面铸“平阳”二字,幕面有五条竖向排列凸线。  相似文献   

5.
1997年10月6日,三台县委D江镇村民在修筑公路时,于地下掘出文物数件。经鉴定.内有战国青铜剑一柄和半两钱数枚。半两钱.铜质,圆形方穿。其一.重约8克,直径3厘米.穿径1厘米;无内外廓;上下均有火口.人口宽07厘米;‘’半两”二字对读.阳丈.隐起.五篇篆.书风粗放。钱背平夷。其形制特征与青川墓MSO出土的战国秦半两钱之6十分相似。①其它几枚半两钱.大d。轻重略有出入。。与半两钱同时出土的一柄青铜剑.约重55O克。锈迹斑驳,两愕有残损;但剑体保存完好。通长565厘米。剑身长47厘米.中厚O.8厘米.隆脊有核.脊侧平斜无…  相似文献   

6.
云贵高原李家山、石寨山、羊甫头、石碑村、赫章可乐、中水等战国秦汉时期典型墓地出土铁器的种类、器形以及时代、数量的变化,表明云贵高原的铁器化进程经历了初始(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发展(西汉中晚期)、普及(东汉时期)三个阶段;出土铁器的区域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主要分布于黔西及滇东北、滇池及滇东南、滇西及滇西北的三大区域;出土铁器的种类、器形以及纹饰特征,特别是广为流行的铜铁合制器和输入与仿制的铁器制品,可以看出云贵高原早期铁器时代与相邻区域在铁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特别是北方地区、中原地区、巴蜀地区的铁器和制作技术的传入对云贵高原的铁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西县出土战国铜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内蒙古林西县大水波罗牧场出土铜戈1件。现收藏于林西县文物管理所。铜戈内部稍残,援瘦长扁平,中部较窄,锋端上扬,长胡,阑侧三穿,内一穿,胡刃弯曲。残长21、援长13.5、胡长9厘  相似文献   

8.
安远县镇岗乡罗山村村民谢享助于1995年1月份在该村背大石墩下柑桔园地挖土时,在离地表0.8米深处时挖出一把青铜斧,随后又挖出一把断为三截的青铜残剑,一把锈蚀严重的青铜残刀和一件陶罐。1995年3月22日谢享助托他的胞兄谢享清把这几件文物献给县博物馆。现将其简介如下:青铜斧:长方形聚,束腰,刃部宽大,聚口至刃两侧边正中有一条凸起落线。聚口长3.1、宽2厘米,束腰最狭处宽28厘米,斧总长6.6厘米。青铜剑:剑身和剑把两部已残缺,椭圆形实茎,茎上仅存一道凸箍,为凹形斜宽从厚格式,剑身中起脊,横断面呈菱形。现剑身残长4、茎…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河北省曲阳县恒州镇大赵邱村村民在该村东北定阜公路南侧取土时,发现5件青铜器并上交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这是曲阳首次出土青铜器。经调查这5件青铜器出土于距地表约2米深处,四周用石块垒砌。从这批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看,应属战国早期之物。现将这几件器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固原出土战国青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彭堡乡余家庄村村民在挖土垫圈时,挖出一批青铜器。我馆闻讯后,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墓葬已遭严重破坏,仅收得部分文物。计有青铜短剑、铜柄铁剑、青铜刀、车轴饰、泡饰、竿头饰、鹿饰、带扣、牌饰等共26件,另  相似文献   

11.
1977年10月,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机械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批青铜器,经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调查清理确定是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墓葬位于永定门外砂子口东南二点五公里的贾家花园,为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墓底距地表4米。墓室西侧已被削掉,墓室纵剖面暴露于施工沟槽的东壁上。墓室长2.4米,北壁距墓底15厘米处有深45、高50厘米的壁龛,铜器出土于壁龛内,为东西向两列,前排西侧为铜灯,东侧为一圆漆盒,已腐朽,  相似文献   

12.
1982年5月份,大冶县金牛镇黄泥大队,竹林柯自然村一农民在挖基做屋过程中,于1.5米深处挖出一陶罐。罐中装藏有完整和残缺青铜器个体300余件。其中有斧、锛、矛、带钩、铜佩、剑、弩机构件和二棱、三棱,四棱箭镞等青铜器物。农民柯某随及将挖得青铜器卖给废品收购站,并留部分青铜器于家中。我们在废品收购仓库清选文物中,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派几名同志深入  相似文献   

13.
安阳出土战国方足布刘新明1992年,在安阳市西郊15公里,距殷墟8公里处的洹河中出土了一批小方足布,这批布币出土时成捆,无流通痕迹,品相极好、约有四、五千枚之多,大部分流到钱币市场,一小部分卖与废品回收门市部或个人收藏。这批布币品种多,数量大,面文丰富,版式繁杂,是安阳市出土小方足布规模最大的一次。安阳出土战国方足布@刘新明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春,赤城县独石口镇半壁店村农民朱常忠在村北古城梁挖树坑时发现一座战国墓葬。墓室遭到严重毁坏,其形状和结构不清,但出土了一组比较完整的仿铜陶礼器。县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征集了这批随葬品,现简述如下:陶鼎3件。均为磨光灰陶。深腹圜底,附耳很高,有方穿。三蹄足较高,上饰有兽面。有盖,盖为鼓顶,盖周附三只羊形纽,羊首高昂,圆目张口。鼎腹部及盖面饰有涡纹组成的网纹带,耳上有连续的S纹饰,均为刻划纹。通高43.5、口径28厘米(照1)。  相似文献   

15.
容城县晾马台公社西北阳村社员,于1966年和1979年在村西南先后掘出战国时期的铜壶一个,铜鼎一个,铜壶盖两个,现已收集到县文化馆。铜壶,铜鼎出土点相隔20米,铜壶出土时少盖。1979年挖出的铜鼎内,装有铜壶盖大小两个。大盖与铜壶吻合,盖上铭文与壶  相似文献   

16.
1988年5月中旬,江苏省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村民王克富、左波等人,在山岗上掘土制砖时,于离地面深度为100厘米处发现一只青铜鼎,随后又陆续发现剑、戈等一批青铜器.县博物馆得知消息后,随即派人进行实地调查和征集.铜器出土地,距离灌云县城伊山镇西北2公里,是一处被大伊山环抱的土山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月,固始县城关砖瓦厂工人在葛藤山工地取土时,发现龙形玉佩、素面小玉佩、料珠各二件及锈蚀的铜器残片等。据我们调查,这些器物出自一座墓葬。龙形玉佩 2件。质地、造型、纹饰相同。表面光洁滑润,呈叶青色,微闪黄,内含不规则的墨色斑点。龙身蜷曲,竖颈昂头,龙爪舒伸,尾部翘起,有跃起腾飞之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2月12日,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馆获悉唐山乡第三砖厂发现了文物,即派人前往开展调查,征集工作。唐山乡第三砖厂,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唐山乡邱岗村附近,与寿县毗邻,西南距寿县城关镇仅3公里。1985年文物普查时确认这一带是淮南市古墓葬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1992年11月份以来,砖厂在施工中,多次发现古墓葬,当地民工和村民私自  相似文献   

19.
芮城县在山西省西南部,商周时为芮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负山带河(中条山、黄河)为昔日水陆交通要道。1956年秋季,永济永乐宫古迹保养所傅子安同志报告:芮城县农民在城南傍黄河的土岭上耕地  相似文献   

20.
原平县农场于1963年5月间,在县东北武彥村东,开掘下水渠,从地下发现一批战国货币,计重64公斤。我们为了了解这批货币的出土情况,曾进行了现场勘查,并对出土货币,加以初步的整理,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