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广铭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邓广铭教授占有重要的一席。作为宋代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学术贡献影响着几代宋史研究者。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历史学家。一、邓广铭的学术道路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生于山东省临邑县。临邑是一个相当偏僻、闭塞而且文化很不发达的地方,在清代二百多年中,临邑没有出过一个进士;邓家在当地虽算得上殷实人家,但也不是书香门第。1923年夏,16岁的邓广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师的校长王祝晨是一位热心于新文化运动的教育家,在此求学的四年间,邓广铭才“受到了一次真正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2.
据邓广铭回忆,他的宋史研究发端于胡适,但通过档案、报刊、书信材料的勾稽,不仅具体还原了他毕业论文的缘起,还分析了蒙文通在北大开设宋史课程的具体讲授内容,发现他的宋史研究其实缘自蒙文通宋史课程的启发。这提醒我们在梳理学术史时,尤其要注意材料的当时性和现场感,唯此才能在还原学者早年的学术经历时,避免受他们晚年回忆的牵引。  相似文献   

3.
1997年宋史研究成果颇丰。《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祝寿文集》)和《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年会文集》)共收有经过筛选、有较高水平的宋史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此外,还有十余部专著面世,二百余...  相似文献   

4.
1996年宋史研究概况张彤1996年宋史研究成果颇丰。9月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研讨范围广泛,新的领域渐为人重视,商榷意见增多,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局面,集中体现了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趋向。本年有关宋史研究方面的图书有20多...  相似文献   

5.
由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与中国宋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于2000年8月2-5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67人,其中日本学者8人,美国学者4人,韩国学者5人,中国台湾地区学者7人,中国大陆学者43人。8月2日上午开幕式,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教授漆侠先生致开幕词,日本学者梅原郁教授、美国学者田浩(HoytClevelandTillman)教授、韩国学者金渭显教授、台湾大学王德毅教授分别介绍各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宋、辽、西夏、金史研究的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先生代表“邓广铭学术…  相似文献   

6.
2008年宋史研究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出版的论文集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漆侠全集(12卷)》(河北大学出版社),朱瑞熙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姜锡东、李华瑞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九辑)》(河北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编《宋学研究集刊》(浙江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年代、地理、职官和目录版本学是治中国古代史的"四把钥匙"。其中宋代职官因其复杂多变,治史者尤其视为畏途。尽管如此,从上世纪以来,仍然有一大批不畏艰辛的海内外学者如大陆学者邓广铭、龚延明等,  相似文献   

8.
龚延明 《史学月刊》2024,(4):108-115
1978年,龚延明在杭州大学历史系陈乐素、徐规先生指导下,踏上了宋史与宋代官制研究之路。研究过程中,得到中华书局傅璇琮先生与北京大学邓广铭先生的提携与奖掖,学业不断精进。从1992年起,在傅璇琮先生提议下,转入科举研究。龚延明躬耕宋代官制与中国科举制度史近45年,笔耕不辍,偶得吉光片羽,治学体会有三。其一,务必选好具有创新价值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学术方向;其二,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切忌急功近利,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三,合理安排时间,科学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9月20—24日在石家庄市召开。邓广铭、漆侠、吴天墀、朱瑞熙、王曾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103人参加了会议。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副书记李文珊、省委宣传部长刘荣惠、副部长陈万全、省委科教部长陈玉洁、河北大学校长于善瑞等各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天水一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的问题。会长邓广铭先生作了学术报告,他介绍了1980年学会成立以来国内外宋史学术交流的概况,并针对当前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切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由于众多宋史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对宋代史籍的整理还是对宋史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毋庸讳言,宋史学界对北宋后四十年史料的整理研究以及对此四十年历史的研究依然存在大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邓广铭、陈乐素、漆侠、徐规等专家均认为对北宋后四十年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进而对此四十年的历史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是必要的。在前辈学者的鼓励下,从实际出发,撰此短文,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1.
邓广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对宋史研究尤有卓越成就。1998年1月10日,91岁的邓广铭先生度过了他将近一个世纪的坎坷人生,离开我们而去。凡是知道邓先生的为人和业绩的,无不感到深沉的哀悼和痛惜。1957年秋天,我调到《光明日报》工作以后,很快就同邓广铭教授相识。当时他在北京大学授课,又兼任这个报纸专刊之一《史学》双周刊的主编。此后十年间,曾经在业务上有过不少接触。邓广铭先生的博学明辨,论必据迹,无曲学以阿世的史识与史胆,给笔…  相似文献   

12.
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近代史研究所举行本刊讯:1993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范文澜诞辰100周年。12月24日,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举行学术座谈会,胡绳、王忍之、刘大年。李新、周一良、邓广铭。胡厚宣、何兹全和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苑中,宋代史学尤其是南宋史学无疑是最为夺目的一支奇葩。史学大师陈寅恪曾对宋代史学评论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见《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2页)邓广铭赞扬宋代史学说:“宋代史学的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在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也是最高的。”(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相似文献   

14.
1993—1994年辽金史研究概述吴海涛1993—1994年的辽金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版的有关学术专著有《中国宋辽夏金习俗史》(柯大课编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和《中国宋辽夏金军事史》(刘庆、毛元佑编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述要刘复生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于1994年6月10日至14日在四川联合大学(成都)举行。来自全冈21个省市的专家学者90余人出席了本届年会,其中70岁以上者5人,40岁以下者将近一半。会议收到论文66篇、专著和论文集5部。...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清史研究概况李尚英1994年,清史学界的同仁励志学术,潜心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粗略统计,发发的论文约有百篇,出版的学术专著、论文集约20余种。第七届全国暨国际清史讨论会8月在沈阳召开。总的来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涉及问题比较多,且有一...  相似文献   

17.
锲而不舍的学术追求———访陈振教授许殿才1998年5月8日,我们在北京访问了宋史研究专家陈振教授。陈振先生江苏海门人,1931年1月出生。建国前夕参加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9年毕业。曾任河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14—16日,"宋代社会力量与地方政治生态"中青年学术论坛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中青年专家学者围绕"宋代社会力量与地方政治生态"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地方政治与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宋史研究新兴的一个学术增长点,对深入探讨宋  相似文献   

19.
黄宽重 《文献》2003,(2):98-112
一、前言 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是记录两宋之际徽、钦、高三朝,宋与辽金关系与政局发展最重要的史料,与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同为研究南宋初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对于徐梦莘的生平事迹与《三朝北盟会编》版本源流、史料性质及价值等,宋史学界长期以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①宋史前辈邓广铭教授,多年来更是倾力搜集《三朝北盟会编》不同版本,与他的高足刘浦江教授进行长期的整理与研究.他们所编辑、点校的《三朝北盟会编》本也告完成,正联系出版中,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部重要典籍未能顺利出版,使广大的宋史乃至国史研究者未能充分利用此一整理成果,也让邓、刘两人长期投注的心血未能落实,实为学界憾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6至17日,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北京大学田余庆教授等在开幕式上作了致辞,缅怀了邓广铭先生在学术上的杰出贡献。本次研讨会共有84名学者参加,其中海外学者15人。共收到学术论文72篇,分为9个议题,即1.辽夏金元,2.社会经济,3.思想与学术,4.历史人物,5.社会生活,6.典籍文献,7.宗教活动与信仰,8.制度与现实,9.史学理论。参加者所提交的论文,多为精心之作,在材料、论题、研究取向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意境。而各组评议人针对发言人的观点、材料、思维方法等方面所作的分析、评论乃至质疑,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