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虚假新闻折射新闻职业道德——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娜娜 《攀登》2008,27(4):203-204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当前,一些新闻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给新闻事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虚假新闻的出现,就是一些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缺失的表现。对此,笔者分析了产生虚假新闻的主要原因,认为要减少、杜绝虚假新闻现象,必须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焦宪杰 《神州》2012,(24):178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新闻从业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境界,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它包括对新闻行业的责任和使命的认知与了解,也包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观念、情感、作风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浅析了新闻职业道德的缺乏与重塑。  相似文献   

3.
张勋 《神州》2013,(21):285-285
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承担着党和政府的喉舌的艰巨任务,所以,媒体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些新闻记者经不起社会的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和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而制作报道虚假新闻的现象不断出现,这正是记者缺失职业道德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任庆 《攀登》2007,26(2):171-172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业的看法,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声誉。因此,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用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来检验自己的职业行为,正确地行使职业权利,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完成其职业使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鲁海曦 《攀登》2012,(3):144-147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有效地提高当代新闻工作者过硬的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战线开展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学习活动,赋于“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新的内涵,从而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张丽利 《旅游纵览》2012,(2):122-123
旅游职业精神是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行业的灵魂,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我国旅游职业精神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适当运用宏观调控规范旅游市场经济、完善旅游行业的监督体制和薪酬体制、加强旅游职业精神教育与培训力度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措施可以促进旅游职业精神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佃云  刘兴利  王春华 《神州》2011,(4X):221-221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各行各业的具体体现。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社会上有多种职业,就有多少种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职业道德尽管多种多样,却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从业都是要认主人翁的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从事该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其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应该包括:守护记忆、维护历史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风范;精心管理、服务社会的职业态度;遵纪守法、严守秘密的政治品格;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郑海燕 《沧桑》2009,(5):186-186
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在编辑出版物过程中调整和处理与社会、作者、读者和出版社等各种关系的准则。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为指导,必须建立在对新闻出版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正确认识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维度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伍晓奕 《旅游科学》2010,24(6):28-38
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职业形象维护、合理导购、服务质量保障、守法行为等多个组成成分;导游人员感知的组织伦理氛围对四类职业道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处在高伦理标准的旅行社中,导游人员更可能表现出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行为;组织的员工工作结果控制系统对导游人员的两类职业道德行为"合理导购"和"守法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海燕  谢国强 《神州》2014,(8):251-251
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就业状况。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低的现象。只有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羽  刘妮 《人文地理》2009,24(1):119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所形成的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红色旅游中具有重要地位。清凉山承载着中国革命战争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厚重历史,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发展清凉山红色旅游,须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市场运作"机制,保持其核心竞争力;要以新闻传播行业及其高校为依托,开拓客源市场;活化清凉山红色旅游资源,强化游客精神体验等。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律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西各国都制定了一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由于各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种种差异,这些规范也相应呈现出各自特色。这篇文章立足于中国的规范,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中西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张莹 《神州》2013,(35):266-267
“微时代”下,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不断改变着传播生态和传播形态,互联网所催生的“媒体革命”正在悄然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传播。其中,网络媒体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认知新闻的重要渠道。但在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高、互动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背后,网络媒体出现“关注度高,信任度低”的现象,使得网络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田佳杰 《黑龙江史志》2012,(10):50+75-50,75
<正>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是崇高的、神圣的,并有其特立独行之处。由于档案工作者角色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其职业特征和职业角色都有不同之处。而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状况不仅对本行业本身,而且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都有重要影响,不同职业道德建设都必须遵循其特殊规律。本文力图结合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角色探讨其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虚假新闻看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新闻界屡屡出现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或是蓄意造假,或是捕风捉影,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它们的出炉从一个方面来看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体现。因此,如何界定和加强媒体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成了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纵览》2015,(12):60-61
<正>本文经过对我国现有导游职业及其导游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的表现和现状做研究后,对现代社会下的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存在哪些问题做分析,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性解决策略。意在提升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建设,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末,我国的导游职业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优厚的资薪待遇,也由于此成为了众多人羡慕的一份职业,但国家对导  相似文献   

18.
高伟 《神州》2012,(35):3-4
地市媒体由于技术和人员的限制,在传播民生新闻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表现为"传者本位"、庸俗琐碎、态度隔膜等。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时代,切身体验生活,提供参考架构是地市媒体记者们应该考虑的民生新闻有效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描述和分析当代法律职业伦理所遭遇的困境,法律职业道德为什么重要?这是在法律业内进行道德教育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目前在道德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某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氛围,就使得人们在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时,在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识上,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政策倾向。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司法公正,这不仅需要反映人类理性和良知的优秀法律和健全的司法体制,同时要有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司法群体去执行法律。只有维护法官职业的高尚性、法官的高素质性,才能够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制顺利进行。如何真正实现司法公正,怎样摆脱时政对司法的过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磊  高洁美子 《神州》2013,(8):243-24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开始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网络具有搜寻与发布信息的强大功能,记者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简便和快速地获取新闻线索。新闻采访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道工序,好的采访是一篇报道成功的前提,而如何从采访对象的身上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将是好的采访的关键。网络的介入不仅会给记者新闻线索的收集带来极大地便利,而且会使得记者与采访对象互动关系更加紧密。过去的新闻采访研究,主要是研究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往往忽略了新闻采访结束以后,记者给采访对象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生硬地把采访对象放在被动地位的表现。随着网络的介入,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信息不均衡的现象将被打破。采访对象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信源又是信宿,按照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采访对象向记者提供信息,经过记者和编辑的加工创作以后进入传播领域,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的出现,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的采访对象可以凭借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产品自由选择成为自媒体,不再受到记者采访的条条框框限制,由此而产生的信息资源发布的矛盾。本文通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信息论中的黑箱理论,对网络介入新闻采访活动所带来的正反两个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新闻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