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出土资料与相关文献对景德镇地区明代仿龙泉窑瓷器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对象主要包括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代官窑仿龙泉窑器,以及景德镇地区明代民窑仿烧的龙泉窑器。研究表明,明初景德镇地区受浙江龙泉窑的影响,仿烧技术已达较高水平。随着明代官窑仿烧技术的完善,以及景德镇地区仿龙泉窑的成功,龙泉青瓷的地位逐渐被景德镇窑所替代。  相似文献   

2.
宜兴是烧制实用陶器和紫砂工艺品的地点,明代有名的欧窑,就是在这里开烧的.关于欧窑,景德镇陶录中说:"欧窑明代烧造,为江南常州府宜兴人,以其姓欧,皆呼为欧窑,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均窑色者,彩色甚多,俱花盘奁架诸器.……"饮流斋说瓷说:"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高峰阶段,景德镇窑不仅是官窑瓷烧造的中心,同时也是民窑青花瓷的大本营。明中期以后,民窑迅猛发展,至正德年间,民窑开始大量生产烧造一种独特的青花瓷罐,俗称"圹罐",其主要作用是用于丧葬。仅以安庆地区为例,在已发掘的大多数明代墓葬中均有这类瓷罐的出土,除了青花瓷外,兼有法华或单色釉,罐或出土于棺内外,多数则将罐置于棺头处,极具时代风俗和特色。明代中晚期,在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也得到高速发展,摆脱传统礼制束缚,寻求思想的解放,是这一时期青花纹样变化的主要特点,甚至出现民仿官、官搭民烧的现象,《江西大志》中就有"青色狼藉……流于民间,其制无复分"的相关记载。从另一方面来说,丧葬习俗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进一步促进这类青花瓷罐量和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对铜川耀州区阿来村的金代和明代墓葬进行了发掘,为研究渭北地区的葬俗葬制及地理沿革,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唐星良  葛君凯 《东南文化》2003,(1):43-45,I001,I002
此次常州明墓发掘之随葬品如金银首饰、青花瓷器等均为明代之珍品,尤其是其中的紫砂罐,为研究明代紫砂工艺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此次常州明墓发掘之随葬品如金银首饰、青花瓷器等均为明代之珍品,尤其是其中的紫砂罐,为研究明代紫砂工艺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赵连赏 《收藏家》2024,(1):22-29
“复衣冠如唐制”是朱元璋制定明代服饰制度时注重的原则之一,但从明代服饰制度的整体内容观察,其制度内容更多遵循的是“远仿周汉,近仿唐宋”原则,同时,参考辽金元三代服饰制度而制定。本文将以明代帝王礼服中冕服和常服所饰图案为例,说明其内容和使用并非均“如唐制”。  相似文献   

8.
明代,日本以朝贡之名行贸易之实,多次派遣明船入明朝贡,获取高额贸易利润。其中,宝德三年的遣明船,规模为历史之最。一行在明期间,处处以经济利益为首位,甚至威胁明朝给予高价,否则不再归国。在得到高价后,仍在国内挑衅滋事。此事所反映的正是明代中日双方对待朝贡贸易的认识不同,而这种不同,势必导致明代中日交往中更多的摩擦。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武汉市关山路立交工程,2010年10~12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明通城王朱英焀的家族墓地,出土了一批反映明代藩王丧葬礼制的随葬品,特别是M5出土的玉带,在武汉地区已发掘的郡王墓中是所没有的,显示出墓主身份的特殊和重要性。朱英焀家族墓地为研究明代藩王制度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0.
明祖陵的修建是明初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结合史实进一步探讨了明祖陵的营建年代以及在明代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发掘了黄岗寺一座明代墓葬,出土随葬瓷器十几件,为研究郑州地区明代瓷器及丧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在商丘市睢阳区王坟乡夏营村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出土青石质墓志铭一盒,另有金头簪、金戒指等文物。志石记载了明武略将军千户马锐的籍贯、事迹及生卒年月。明代墓葬在商丘发现不多,该墓的发现对研究豫东地区明代卫所制度及丧葬制度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殷周青铜器中全器仿禽兽形的只有尊,器名自然可称某禽形尊或某兽形尊。而尊之外的器类,仅局部仿禽兽首形,器名也径称某禽形器或某兽形器,如此便造成定名上的混乱。凡有铭文的青铜器,无论是全器仿禽兽形的尊或是局部仿禽兽首形的其他器类,都应以铭文内容来定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海外李氏藏品的考证,认为李氏藏品中有一些明代及清中期的曼生壶为真品,颇具研究价值。但是一些明代名家和陈鸣远款的作品皆为民国初年仿作。如果李氏收藏来自民初庞元济的虚斋藏品,则应注意虚斋藏品中已有民初仿品之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葬的钱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断定墓葬的年代,其本身所蕴含的工艺价值和所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等也值得进行探究。本文就明代随葬钱币的使用制度进行一初步研究,以就教于方家。明代的丧葬制度和习俗基本上沿袭唐宋,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与前代差别最大的是明代礼制具有更为强烈的等级差异。《明史.礼制.丧葬之礼》曰“丧葬之制洪武五年定,凡袭衣,三品以上三,四品五品二,六品以下一;饭含,五品以上饭稷含珠,九品以上饭梁含小珠……”“……明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二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明代丧葬礼俗严格规定了…  相似文献   

16.
晚明生员的弃巾之风及其山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的生员,自万历以后,以各种原因而放弃生员资格与身分,甘愿成为布衣渐成风气。探其原因,有不堪迎谒官员困苦而援例侍养、告免,有一时负气或不满现状,也有为尽士节,不一而足,更多的是屡试不第。晚明生员弃巾后,生计即成问题,因而弃巾后生员的社会动向,或经商,或学仙,或为僧,或放意林泉等,在所有这些社会动向中,成为山人最为普遍,反映了晚明士人的一些社会性动向。  相似文献   

17.
明成化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成化朝历时23年,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艺术氛围,以及明宪宗朱见深所具有的良好艺术修养,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与明代早期和晚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相比,处于明代中期的成化朝御窑瓷器独具一格,对后来瓷器烧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晚期以来,古董收藏之风盛行,文人雅士对成化瓷器极力推崇,导致仿品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在黔创作的《瘗旅文》等多篇散文,是明代散文的精品,他的散文有其独具的特点;王阳明不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也应是文学家,这在明清以来就有定论。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吴廷燮编著的《明督抚年表》是关于明代督抚沿革的一部力作。该书收集史料丰富,结构排列简洁,明代督抚设置沿革清晰可辨。然而,因受当时编著条件限制,史料搜检难度较大,使得该书存在一些疏漏和讹误之处,主要体现在人员任职和升职时间讹误,任职时官衔讹误以及收录遗漏等方面。今对该书中十一处讹误进行校补,以期对明代督抚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明代乡、都、图、里及其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代乡里组织研究中,有许多问题迄今仍未得到较为合理的阐释,其中有关乡、都、图、里等名称概念及其关系便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的难结是:一方面有关明代乡里组织材料的各种记载中,对乡里组织的称谓混乱繁杂、莫衷其是,使人很难明白这些称谓在明代所表示的真切含义;另一方面则由于这称谓上的混乱而导致的对另一问题认识不清,即在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