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主要有公元前145年与公元前135年两种说法。公元前135年说(亦称建元六年说)者,学术界一般以郭沫若为代表,其实祖述者为李长之。李氏举证十条以立其说,文章题称《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以下行文简称"李文"),最早发表于1944年5月出刊的《中国文学》一卷二期,后收入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李氏专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李文发表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到了1955年,郭沫若在《历史研究》第6期发表《"太史公行  相似文献   

2.
《诅楚文》有三石,皆发现于宋代。因不断拓刻,版本亦有多种。今天学者研究多据元至正中吴刊本。对《诅楚文》的考释,自宋以来不断。近人容庚、郭沫若、杨树达、姜亮夫皆其中卓著者。其中以郭沫若考释最为精当。郭沫若对《诅楚文》考释的贡献在于:(1)考证元至正中吴刊本并非原石原拓,说明《诅楚文》版本之多而异;(2)把《诅楚文》年代断定为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3)断定《亚驼文》为伪。以郭沫若之地位和影响,学者多有从之。然而郭说作于1947年,随着学术的进步和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笔者以为郭说既有误,又有意犹未尽之处,因为之作订补,请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近读古史,发现郭沫若在古史研究中有明显的三点失误。现罗列如下,敬乞海内外专家明察。一、古代有无“三年之丧”制?郭沫若在《释祖批》中说:“《尚书·帝典》‘帝(放勋)乃组落,百姓如丧者批三载’,不独首姓字古无有,三年之丧古无有……亦可知《帝典》诸篇为孔门所伪托。”(《郭沫若全集·考古篇1》第20-21页)郭氏否定“三年之丧”是错误的,请看《竹书纪年》的帝尧、帝舜和夏代纪年(见附表)。1.从尧、舜、禹的继承来看,尧死于公元前2046年,舜继位于2042年,舜死于公元前1993年·禹继位于公元前1989年,皆有“三年之丧”,…  相似文献   

4.
孔子生辰有公元前552年夏历八月二十一日和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六日之说。孰是孰非?本文根据《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谷梁传》和《公羊传》之继"(是年十月)庚子,孔子生"的记载,用古代天文历法之四分术推算,考订: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夏历八月二十一日庚子。  相似文献   

5.
所谓《编年记》是指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的一组竹简,记述了从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3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长达八十六年的重大事件,对《编年记》的研究已成为秦简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三个问题:(一)《编年记》的性质;(二)作者是谁?(三)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常熟与苏州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常熟虞山上发现了800多年前的宋代“巫相岗”及“龙门”摩崖石刻遗址,并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推断:“这是距今3400多年前常熟先贤、商代宰相巫咸的墓地。”(2000年8月14日《扬子晚报》) 巫咸,一作巫戊,是商王太戊(约公元前1479年至前1405年)时的宰相。相传,他是鼓的发明者,是筮占卜的创始者,又是位占星家。有人认为他可能就是甲骨文中的咸戊。  相似文献   

7.
袁玉生 《陕西史志》2004,(2):37-37,42
我国传世的石刻文字,以刻于秦石鼓的《石鼓文》为最早,为东周时期秦韵刻石。而宝鸡正是秦石鼓的故乡。秦石鼓为10个形似大鼓的刻石,石鼓呈馒头形,这是古代石刻中仅见的一例。其石质为花岗岩,颇为坚硬。秦石鼓的具体诞生时代,有好几种说法,但其是秦物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时当周平王元年(前770)。  相似文献   

8.
盖之庸所著《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 )是内蒙古已发现的辽代汉文石刻文 (以下的石刻文都指汉文 )的总汇 ,共收录石刻文 6 8篇 (其中《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为河北出土 ) ,是作者辽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同时也为辽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石刻材料。该书有以下特点。第一 ,该书所收录内蒙古辽代石刻文在目前是最全面的。文中收录了从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至今 ,发现于内蒙古地区的石刻文 ,其中最新见的碑文是 2 0 0 1年 2月 ,出土于赤峰巴林左旗的《萧兴言墓志》。先前 ,向南编著的《辽代石刻文编》中 ,收录的辽…  相似文献   

9.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禹迹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的成就”,“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现今所见的《禹迹图》是宋代上石的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题名《禹跡图》,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四月刻石(简称“阜刻图”):而另一幅现存江苏镇江博物馆,题名《禹迹国》,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十五日刻石(简称“绍刻图”).这两方石刻地图自五十年代以来即引起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的文章见有:《介绍三幅古地图》《镇江宋代“禹迹图”石刻》.以及《再论“禹迹图”的作者》等几篇,对其两种石刻图的概貌.成图年代及图的作者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停帆帖》石刻,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榆次县令刘星主持完成。《停帆帖》内容包括:颜真卿《争座位帖》3块,苏轼《玉论》8块,董其昌书白居易《池上篇》3块,刘星书简1块,是刘星家藏墨迹双钩勒石,由清代傅山先生门徒、当时刻帖高手段緈所刻,为榆次文物管理所馆藏石刻文物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长安兴教寺石刻《捣练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捣练图》。通过《捣练图》石刻人物的服饰、发式及艺术风格的分期对比,可将石刻年代界定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至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间,而更靠近武周前期。《捣练图》石槽为捣练过程中的实用水槽。石槽雕刻精美,其发现地为韦氏聚居之地。武周时期石槽所在地正归韦氏郧公房所有,唐相韦安石应是其主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 2 0 0 2年西周及春秋战国史的有关研究成果 ,侧重散见于内地报刊上的文章。一、学术论著出版情况及相关学术活动2 0 0 2年出版了很多有关研究著作。主要有 :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 (十卷 )》(科学出版社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外一种 )》(河北教育出版社 )。俞伟超《古史的考古学探索》(文物出版社 )、王青《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北大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等编《古代文明》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西周文明论集》(朝华出版社 )、《莒文化研究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 )。沈长云《上古…  相似文献   

13.
刘业沣  刘继东 《文物》2013,(6):92-96
《开州守廨题名记》石刻2006年出土于重庆市开县故城遗址,系同类石刻在考古田野发掘中首见。2007年曾有对此石刻的报道[1]。一《开州守廨题名记》的内容石刻保存完整,灰砂岩,仅刻文一面打磨。宽161、高68、厚14厘米。碑刻楷体阴文,字迹清晰整齐。碑文直书左行,35行,满行16字,共503字。录文如下(图一):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2月2日,镇江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镇江联合隆重举行纪念北宋伟大的科学家、进步的政治活动家沈括逝世890周年大会。同时召开有百余人参加的学术讨论会,我们的论文初稿《由宋代梦溪石刻的发现探讨沈括建梦溪园的年代及有关问题》打印100份在会上散发。胡道静先生因病未到会,我们特地托请与会的上海代表带一份奉送胡先生。会后我会王重迁同志又寄一张石刻照片给胡先生作为论文附件供参阅。 胡先生在我们的论文尚未正式发表前,于1987年9月,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集刊》第四期(纪念建馆三十五周年特辑)上发表了《沈括的摩崖题名及法帖翰墨考[附]镇江梦溪刻石为梦溪桥桥栏辨》一文(下简称《桥栏辨》),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其主要观点认为,“梦溪”石刻是南宋嘉泰年至开禧元年(乙丑)由郡守辛弃疾重修梦溪桥的桥栏石,而非北宋元丰八年(1085)乙丑年之物。 在《东南文化》1988年第1期上,刊登了我们的论文《沈括建梦溪园年代新考》(下简称《新考》),阐述了我们的观点:这方“梦溪”石刻,是北宋元丰八年(乙丑年,公元1085年)沈括建梦溪园时幸存的遗物,为沈括本人亲自题写。时隔几年,通过再次研究,认为有必要对拙文《新考》作补遗,以进一步地阐述我们的观点,求  相似文献   

15.
嘎仙洞的发现与拓跋魏发祥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拓跋鲜卑发祥地在大兴安岭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嘎仙洞所发现的文物除拓跋鲜卑自己派人在洞壁上所镌刻的“石刻祝文”外 ,全然与东胡鲜卑以及拓跋鲜卑毫无联系。 (2 )将李敞当时镌刻在洞壁上“石刻祝文”的有关内容与《魏书·礼志》对照后可知 ,《礼志》中拓跋鲜卑所谓的“旧墟石室”在乌洛侯国的说法是对《石刻祝文》 :“幽人忘遐 ,稽首来王 ,始闻旧墟 ,爰在彼方”原文之窜改。 (据“石刻祝文”则知拓跋魏的“先帝旧墟石室”之说源自乌洛侯神话传说 ,然不始于本民族 ,这是荒唐可笑的 ,其说之漏洞和破绽由此可见一斑。) (3)拓跋推寅南迁之大泽实即《山海经》的大泽 ,地在今河套一带 ,故知鄂尔多斯高原乃拓跋鲜卑实际的发祥地。 (4)拓跋魏屡以“西部鲜卑”自称 ,而西部鲜卑源自匈奴之属部 ,源出塞北之地。  相似文献   

16.
琅玡怀古     
小时候就听说,我们家乡诸城东南一百多里的海边,有个琅琊台。长大之后,读了一点历史,对琅玡台知道得更多了一些。 据史书记载,琅琊台最早为越王勾践所建。《吴越春秋》中说:“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玡,立观台以望东海。”《括地志》也说,“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六十里有琅琊台,越王勾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琊故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琅玡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下诏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重修琅琊台,并“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一年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第二次到琅玡。过了九年,他…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中国先秦史研究比较活跃 ,涉及的领域较宽 ,讨论的专题很多。本文介绍史前及夏商部分的有关研究成果。限于条件 ,侧重散见于内地报刊上的文章。一、学术论著出版情况及相关学术活动2 0 0 2年出版了很多有关研究著作 ,现大致介绍如下。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 (十卷 )》(科学出版社 ) ;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 :外一种 (上、下 )》(河北教育出版社 )、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张光直《张光直学术作品集》(辽宁教育出版社 ,含《商文明》、《美术、神话与祭祀》、《考古学、关于其若…  相似文献   

18.
钮隽 《北京文史》2000,(1):44-45
“龙门造像”是指我国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上的许多石刻作品而言,它们在石刻史上,书法史上都有着光辉的地位。有人从众多的“龙门造像”中选出了二十种,称为“龙门二十品”久负盛名。这二十品中最精采者是《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以上是造像的简称)等。  相似文献   

19.
《文史月刊》2009,(4):69-70
1942年2月,郭沫若曾完成历史剧《虎符》,故事取材于《史记·信陵君列传》。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在同赵国的战争中消灭了赵军40万,进而围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惠文王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救赵。  相似文献   

20.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