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痞子阿伟     
阿花 《南方人物周刊》2012,(22):113-113
年阿伟崇拜“山鸡”,那个剃光头戴墨镜的古惑十子。 刚从老家搬来菜园(我所在的小镇)的时候,我认识了阿伟。那时候我7岁,阿伟和一个叫阿青的男孩是我们村仅有的两个同龄人。那年冬天,他们在我家附近的一片空地里玩芦苇杆子,后来我也加入其中,于是我们就认识了。  相似文献   

2.
波涛汹涌的澜沧江畔,有一个绿树成荫的那马村。村里的人,不论有几个儿女,总爱最小的儿子。那马人为什么最爱小儿子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 据说,从前这地方有三个兄弟。老大叫阿君,老二叫阿伟,老三叫阿匡。因为母亲去世早,父亲很疼爱他们。老人家宁可自己吃野菜,也要想方设法让三个儿子吃上包谷粑  相似文献   

3.
正陸機《擬明月皎夜光》:"服美改聲聽,居愉遺舊情"。吕延濟释"服美"云:"位高則衣服美。"按:"服"字不僅指衣服。《説文·舟部》:"服,用也。"衣服之外,器用亦得称"服"。《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齊慶封來聘,其車美。孟孫謂叔孫曰:‘慶季之車,不亦美乎?’叔孫曰:‘豹聞之:"服美不稱,必以惡終。"美車何爲?’"是車得稱"服"。《説苑·反質》:"趙簡子乘弊車膄馬,衣羖羊裘。其宰進諫曰:‘車新則安,馬肥則往來疾,狐白之裘温且輕。’簡子曰:‘吾非不知也。吾聞之:"君子服善則益恭,細人服善則益倨。"  相似文献   

4.
正大唐的某一天,从谂禅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这个"吃茶去"既平常又深奥,恰如赵朴初所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能否觉悟,看你吃茶的功夫了。朝鲜和日本僧侣在中国学佛之际也学会了  相似文献   

5.
《文物》1976,(8)
编者同志: 顷读《文物》第七期关于朱元璋的两篇文章,其中一些史实可能弄错了,如:第45页:"南有方国珍,占了福建一带"。按:方国珍占有浙东温、台、庆元三路,从未到过福建。第46页:"1352年,张士诚曾在高邮称王。次年,受到元军围攻,濒于覆灭。" 按:张士诚称王在至正十三年,即1353年。遭元军围攻在至正十四年,即1354年。第46页:"安丰,是淮河上游的重镇"。按:"上游"应是"中下游"。  相似文献   

6.
冷笑话     
正没看过的书语文课上老师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奇门八卦,阅读的各种书籍无数。"小明:"老师,有本书他肯定没看过!"老师:"哦,你说说是什么书?"小明:"《三国演义》!"钓鱼有个人在一个河边钓鱼,这时过来一个值勤的保安。保安:"这里禁止钓鱼,罚100。"他:"我只是在训练蚯蚓游泳。"保安:"虐待动物罚500。"他……整容失败整容失败的她跳河自杀被救起来,赶来的医生说:"看样子需要马上送去医院抢救。""看样子?连医生也要看样子,我对这看脸的世界绝望了!"说完她又跳了下去……  相似文献   

7.
杨晔 《文史月刊》2012,(11):1-1
<正>《淮南子·缪称训》记载:老子求学于商容,商容问:"人是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老子回答:"先有舌头,因为人出生时就有舌头,牙齿则是后来长出来的。"商容张开嘴巴,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商容又问:"舌头呢?"老子说":还在。"商容说":你知道为何牙齿晚生而早落吗?因为它过  相似文献   

8.
《文物》1986年第11期《"六齐",商周青铜器化学成分及其演变的研究》一文附表七所列"六齐"的三种解释,陈梦家、郭宝钧二氏栏下的前四个比例和第六个比例中,铜的比例数皆误增1,如"7:1’’应作"6:1","2:1"应作"1:1"等;第五个比例"7:2"应作"5:2"。梁津氏一栏,因手头无原文,不知是否有误,希望也予以复核。  相似文献   

9.
<正>今本《周易·兑·彖》:"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中的"先民",汉晋典籍征引均作"使民"。如《诗·豳风·东山》诗序:"说以使民,民忘其死。"《论语·子路》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左传》昭公六年:"教之以务,使之以和。"杜预注:"说以使民。"《文选·陆机·五等论》:"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尚书·旅獒》:"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伪孔传:"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力尽矣。"(1)  相似文献   

10.
正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  相似文献   

11.
<诗经·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毛传:"台背,大老也."郑笺:"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郭注当是受了郑笺的影响.清以前注者释"鲐背"皆从郑说,以"鲐背"指老人背皮有鲐鱼之纹.今人华学诚先生说:"唯董瑞椿<读尔雅补记>独出新解."[1]董瑞椿<读尔雅补记>认为"鲐鱼"之"鲐"因其背黑而从"台"字为名,并云:"古从台诸字皆有黑义."证据是:"贻贝"是"黑贝","炲"是"黑色".华先生称董说"符合汉语词汇的聚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传说女蜗创世,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农历七月  相似文献   

13.
正《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还有《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等等,这里的"沐"都是洗头发的意思。而《论衡·讥月》:"浴去身垢。"《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浴于池。"这里的"浴"都是洗身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一句更充分说明,"沐"和  相似文献   

14.
《南京史志》2011,(Z1):54
老师:"每次考试后你爸爸看到你没及格的试卷,一定很生气吧?"亮亮:"是的。"老师:"亮亮,你怎么做才能不让你爸爸生气呢?"亮亮:"这很简单,只要您不再考试,爸爸  相似文献   

15.
再出一道     
《南京史志》2011,(Z1):54
妈妈:"你算算这道题得数是几?"儿子:"5。"妈妈:"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来了。给你五毛钱去买冰棍。"儿子:"妈妈,你再出一道得数是100的题吧!"  相似文献   

16.
鬲说文解字:"鬲,鼎属也。实五觳,斗二升曰觳。"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汉书郊祀志说:"鼎空足曰鬲"。苏林注:"鬲,音历。足中空不实者名曰鬲也。"  相似文献   

17.
天使:"许个愿吧!"我:"家和。"天使不解:"为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和万事兴。"不错,我享受家和,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安宁。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上的不如意经常吵架,甚至动手,而我  相似文献   

18.
简牍文书“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是汉晋间常用的文书形式,刘彦和《文心雕龙·书记》云:"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牒。"《汉书·外戚传下》:"今皇后有所疑,便不便,其条刺,使大长秋来自之。"师古曰:"条谓分条之也。刺谓书之于刺板也。"王充《论衡·骨相》:韩生"通刺倪宽,结胶漆之交,尽筋力之敬。"《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  相似文献   

19.
笑话六则     
《南京史志》2011,(19):30
区别生物课上老师提问: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区别?张三回答: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鹅肉。物质奖励校长问一个学生:"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你愿意大会表扬,还是愿意接受物质奖励?"学生:"愿意接受物质奖励。"校长:"为什么?"学生:"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页数:132页定价:99.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038-9622-4图书简介:《万物有灵》一书分为"山河国土""万物有灵"和"践行护生"三个部分。"山河国土"通过祖国美丽而庄严的山川河流图片,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与国土的热爱;"万物有灵"展现了那些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国土上的非人类动物,它们有的如孩童,乖巧伶俐,有的如老人,沉稳淡定;"践行护生"部分,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