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禁城内的宫殿和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屋顶都铺设琉璃瓦,除大面积使用黄色琉璃瓦外,还有多种色彩的琉璃瓦和琉璃装饰。俯瞰紫禁城,好似一片金黄色的琉璃瓦海,光耀璀璨,庄严富丽。紫禁城内各项建筑的琉璃瓦和琉璃装饰,都是结合建筑等级和用途精心设计的。皇城的“前朝”部份,包括文华殿、武英殿  相似文献   

2.
盛京皇宫这一皇家宫殿建筑群,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其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化。盛京皇宫整体上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以大政殿与十王亭为布局,科学地运用几何透视原理,是后金时期建筑美学的重要成就,属于盛京皇宫早期建筑,带有浓郁的满、蒙、藏化融合特点。“中路”建筑与之相适应。“西部”建筑为雍正年以后增建,突出了汉化“四合院”特点,反映了满汉化融合。整个盛京皇宫与紫禁城宫殿建筑相比,体现了满族特殊的历史及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12,(8):95-95
三宫六院是指清代皇帝及嫔妃后宫起居各处。三宫:指故宫内廷中路的三大宫殿,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六院:有东路六宫和西路六宫。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官、永寿宫、长春宫、威福宫、重华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古建筑兴修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紫禁城宫殿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论述了“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建筑发展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作者又以紫禁城为例谈论了对文物建筑的原状、历史信息、历史可读性的理解问题,提出了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一道路要将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并对被改变了的文物建筑在维修中应如何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故宫建筑历程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完整的古宫殿建筑群。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五百六十余年历史。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成立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代北京建设之役,紫禁城宫殿实为全部大工当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沈阳故宫的建筑分三期,即努尔哈赤时期的东路建筑:大政殿和十王亭,皇太极时期的中路建筑:台上五宫和崇政殿、大清门、文德坊、武功坊,乾隆时期的西路建筑:戏台、文溯阁及东西所、太庙等。从这三期建筑中,可以看到清入关前后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的变化,体现在单体建筑门和外檐装修门上,与汉文化传统宫殿中的各种门不同,满族建筑风俗表现为形式多样,功能各异,风格独特。沈阳故宫的门,既可见到满族建筑风俗的痕迹,又能领略到传统宫殿的风貌,是满汉民族文化结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最北部,1923年毁于大火,2000年开始复建。其复建工程可分为三大部分:台基和地坪实施建筑遗迹的保护;台基上的木结构建筑实施复建;建筑室内根据现代需要实施装修。在此过程中,花园中原有赏石和台座也得到了保存和保护。作者根据文献和档案记载,与石雕纹饰类型的比较,判断它们中有少量属于明代,大部分为完成于清中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建筑,代表了明清宫殿建筑形制的最高等级,其檐角走兽数量超越定制,九个走兽之外又增加了行什,在宫殿建筑中成为特例。本文通过相关档案史料记载结合建筑工程做法推论,太和殿行什出现在康熙三十四年到三十六年、应该与改用二样琉璃瓦件有关,具有掌握雷霆、惩恶扬善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紫禁城内宫殿建筑规模宏敞,雄伟壮丽。为了保持宫殿巍峨的局面和隆重庄严的气氛,前朝大殿广场周围及御路两旁,历来不栽植任何花木;内廷东、西  相似文献   

10.
正抗寒第一道防线——火墙明清两代定都北京,所以御寒也成了一大问题。但是我国古代的建筑师们堪称绝对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建筑上施展"魔法",利用墙壁为紫禁城"供暖",抵御数九寒天。紫禁城内的建筑,通常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都有单独的围墙,这一道道的围墙,除了能分隔空间外,还能防火御寒。此外,故宫内的大部分宫殿都坐北朝南,这  相似文献   

11.
明清北京宫殿——紫禁城,包涵有丰富的个体建筑和风格独具的群体组合,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典型。她继承发扬了宫殿建筑的哪些传统?典型性又表现在哪里?本文将从总体规划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一、宫城位置 紫禁城位于都城北京的中心地带,是遵从周代“择中论”的思想,突出帝王的崇高地位。 “中央”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形成很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院落布置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余年前,在探讨中国古代城市和大建筑群规划布局手法时,曾发现在城市规划和大型建筑群组布置中,都采用一定的长、宽或面积为模数,如隋唐洛阳、明清北京城都以宫城之面积为模数,紫禁城宫殿的主要部分以后两宫之长宽为模数,天坛坛区以祈年殿下大方台之宽为模数等。但这些只是从大范围  相似文献   

13.
常欣 《满族研究》2002,(2):62-69
明初定都南京,以宫城为皇城,宫城之外没有外禁。洪武十年(1377年)改建大内宫殿、增辟外禁垣以后,宫城与外禁垣统称皇城。永乐营建北京宫殿“规制悉如南京”。其后,弘治朝定宫城为内皇城、外禁垣为外皇城;嘉靖朝宫城改称紫禁城、外禁垣称皇城。清初承袭明制,中期以后皇城东、西、北三门开放,重新呈现以宫城为禁密的制度特点。  相似文献   

14.
毓庆宫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是康熙年间专门为太子胤礽建造的宫殿。雍正、乾隆时期,毓庆宫成为诸皇子居住之所,皇子时期的嘉庆帝便居住在此。嘉庆帝对毓庆宫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毓庆宫为主题的诗句贴落,为了保护和延续贴落画寿命,再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采取古代书画的传统修复技术对其进行重新修复,使这幅佳作最终重现原貌。  相似文献   

15.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组皇家宫殿从落成到今年整整五百七十周年了。她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五千年建筑科学技术的结晶。因而,保护好这组古建筑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做好古建筑的保  相似文献   

16.
《紫禁城》双月刊是一本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的杂志,由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杂志社编辑,香港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印刷出版。一九八○年六月创刊,每年出版六期,现已出版二十五期。这本刊物以介绍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成就、故宫博物院藏品、明清宫廷历史及宫殿建筑知识为宗旨。主要文章栏目有明清宫廷  相似文献   

17.
紫禁城建成于142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本文拟就紫禁城的总体布局及个体建筑设计,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 单体建筑分散排列组合 北京明清宫殿建筑的明显特点便是以单座建筑为基础,分散排列,组合成建筑群(图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东北部分——即故宫外东路——有宁寿宫一组建筑物,其地本明代仁寿宫一号殿的故址,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始建宁寿宫,可是现存的建筑物却是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间(一七七一——一七九六)所建筑的。宁寿宫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是由皇极门起,沿中轴线往北的正殿部分,东部是养性门东的畅音阁、阅是楼等建筑,而西路养性门西则是一座花园,因为它建于乾隆时,所以称之为"乾隆花园"。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1,(7)
正古代一些重要建筑或工程中有安放宝匣的习俗,宝匣通常放在建筑正脊的脊筒中,匣内置镇物。北京作为明清两朝的都城,古代大型建筑较多,发现宝匣的数量也相应较多,且主要集中于城门和宫殿等建筑上。据统计,多年来紫禁城古建维修过程中,发现36处建筑屋顶的宝匣,如太和殿、保和殿、武英殿东配殿、太和门、养心殿等(1)。清代皇陵及相关建筑中,  相似文献   

20.
建筑用琉璃构件的生产和使用起源于我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建筑琉璃构件的大荟萃,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构件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紫禁城古建筑所使用的琉璃构件当中,很多都带有印章式文字款识,这些款识的种类繁多,内容各异,有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明清两代琉璃窑作管理制度,表达出不同历史时期琉璃构件制作工艺水平,这对于我们研究琉璃构件的发展历史和烧制工艺有很大帮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