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九一八事变至我党发布五五通电这段时期,中共对蒋政策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党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这一时期中共对蒋政策应是抗日反蒋,根据有四:一是"抗日反蒋"提法载入中共中央文件;二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我党和红军负责人的言论中;三是"抗日反蒋"口号符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变化;四是"抗日反蒋"是党史学界权威著作较为普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黄朱清 《铁军》2020,(5):41-42
喊杨毅"小鬼",是70多年前的事了。杨毅,1928年生,安徽巢湖人。第一次听到有人喊他小鬼,他心里很不开心。那是1941年,13岁的杨毅因家境贫寒,过完春节去巢南找到了新四军巢湖独立营。营长问:"小鬼,你多大?"杨毅答:"13。"杨毅问老兵:"为什么喊我小鬼?"老兵说:"你人小,喊小鬼是亲热、喜欢,不是瞧不起,不是骂你。"  相似文献   

3.
金顺姬,朝鲜族。1910年生,吉林安图人。中共党员,著名抗日女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金顺姬在地方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积极投身于东北地区的反满抗日斗争,历任和龙县药水洞抗日根据地妇女委员、妇救会主任等职。1932年11月,在反对日军讨伐的斗争中不幸被捕,面对凶残的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相似文献   

4.
抗战前夕,面对日益严重地民族危机,阎锡山从他的"存在哲学"出发,在日本人,蒋介石,共产党三方势力中犹豫观望,决择艰难。  相似文献   

5.
对蒋介石在抗战动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应给予客观评价。就其动员指导理念而论,史实表明,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就开始形成了实施"全国总动员"的设想,其主张包括:实施国家总动员所畏不在鲸吞而在蚕食;实施国家总动员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都市而在乡村;实施国家总动员是现代国家的唯一特质。客观辨析蒋介石的国家总动员理念,其目标主要指向是"抗日"而非"反共";其实现方式是"组织""统制"而非"放手发动群众";其实践后果是"政府包办"而非"全民抗战"。  相似文献   

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一段铁路后,开始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和沈阳城发起专攻,第七旅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进行必要的还击后,仓皇的退走,关东军血洗北大营后,攻占沈阳城,五日内,关东军占领满铁和安奉铁路沿线的主要城镇,辽宁除辽西外,其他重要城镇均被日军占领,1931年11月份,日军调兵南下,向辽西辽南一带进攻,由于日军不断侵略,抗日义勇军也在各地不断兴起,与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抗日义勇军相比,辽宁抗日义勇军兴起较早,斗争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崔殿尧 《黑龙江史志》2013,(17):127-128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对长春的进攻,先后在宽城子兵营和南岭兵营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东北军驻长春守军进行了奋勇抵抗,共毙伤日军155人。此后,在不抵抗的政策下,驻长春的东北军一部分缴械投降,一部分撤出后继续辗转抗日,而被迫投降的队伍中又有一部分不堪忍受屈辱与压迫选择了起义,投入到了抗日队伍当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日本近年来的否定、歪曲侵略历史,通过对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研究,来铭记历史,警告日本,让爱国主义思想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王莹 《黑龙江史志》2008,(18):36-36
在社会急剧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抗日年代,北派通俗小说却能繁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先从通俗小说自身特点和时代背景探析其繁荣的主要原因,然后以刘云若、"北派五大家"以及张恨水三个"北派通俗小说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为典型,分析这朵文学奇葩的瑰丽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一冀东系指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包括通县、顺义、怀柔、密云、昌平、平谷、三河、香河、蓟县、宝坻、宁河、兴隆、遵化、玉田、丰润(含今丰南)、滦县(含今滦南)、迁安(含今迁西)、乐亭、昌黎、卢龙、青龙、抚宁以及今曹妃甸等30多个市、县、区,当时旧行政区划为22个县。冀东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地带,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占领了冀东,并扶植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7年8月,这个傀儡"政府"搬来唐山,次年1月明令唐山改镇为市。日军利用这个傀儡政权把冀东变成他们吞并全中国的军事跳板和前进基地。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认为,冀东  相似文献   

11.
刘庆礼 《沧桑》2013,(2):32-35
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通过进行法治建设、制定土地政策、保护妇女权利、致力民主建设等切实保障人权,在边区局部执政的条件下,领导边区和根据地政权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对于当今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体制,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各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紧要关头,以满族同胞为代表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团结在抗日这面大旗下勇往直前,顽强抗日.满族同胞在"九一八事变"后自发组织抗日队伍给日军以震慑;并以多种形式展开抗日斗争,这期间大批优秀的满族同胞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指挥作战,给日军以重创.总之,无论是满族民众还是将颁们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都是一笔巨大财富,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指挥员中,有不少人先是自发的抗日义勇军的首领,后来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的猛将。人称"祁老虎"的东北抗联第11军创始人、军长祁致中,就是这样的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祁致中是山东省曹县人,15岁闯关东来到东北,在自己短暂的青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按"由北向南"的既定攻击战略,开始从战争的始发地——河北省北部出发沿平汉线、津浦线向南进攻。日军在攻击过程中,实施"钳形攻势""多路迂回"等战术,一路击败中国守军的抵抗,数日攻占平津,短时期内攻占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在战术上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日军在战术上取胜的同时,却没能实现"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的,中国军队虽然节节失利,但却保存了有生力量,实现了弱国抵御强国的持久抗战的战略目的。因此,1937年河北抗日战场战局的总体特点为"日军胜而不赢(赢得战争),中国军队败而不输(输掉战争)",这种开局特点对决定中日两国命运的这场战争的走向乃至最终结局均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东北军撤往关内,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对随后揭竿而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张学良不仅表示同情,而且也极力予以支持。他任用抗日将领主持东三省政府工作、支持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义勇军抗日。因怕被日寇作为寻衅的借口及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张学良对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支持,都是秘密地在各种名义的掩盖下暗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厚今 《安徽史学》2006,2(6):91-95
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是抗日烽火的产物,是党的领导的结晶、革命传统的继承,是中国人民抗日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创造性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正确主张,讴歌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丰功伟绩,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艰苦创业和贴近生活的鲜明特色和经验,为我党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铁路员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团结各界爱国人士,积极配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8.
康鹏 《文史春秋》2014,(6):4-11
<正>1928年5月3日,侵华日军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侵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和外交人员,打死6123人,打伤中国军民17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即"五三惨案"。"五三惨案"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奉命赴济南与日方交涉,面对强行进入交涉公署的日军,蔡公时为维护民族正义慷慨陈辞,  相似文献   

19.
范学恕 《铁军》2020,(5):4-6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加强党对华中地区的领导,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由刘少奇任书记。刘少奇由北方局书记转任中原局书记,从华北来到华中,承担起打开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局面的战略重任。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东北当局奉蒋介石命令,采取不抵抗政策,黄显声是唯一一个进行抵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抵抗失败后,黄显声组织义勇军进行抗日,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义勇军失败后,黄显声感到报国无门,遂与中共发生联系,并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黄显声最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