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自磐,浙江诸 暨人;国家著名极地 环境与生态专家,国 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 究所研究员,德国耶 纳大学兼职教授和博 士生导师,国际南极科学委员会南极鸟类专家组成员;从事极地考察20余年。9次赴南、北极,两次南极越冬,分别参加过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十余次应邀赴澳、美、德、日等国大学、极地研究所讲学和交流合作。极地科学研究成果颇丰,在国内外重要学刊发表科学论文60余篇,极地和海洋科普著作二百万字。  相似文献   

2.
内地首个南极旅游团即将于2004年1月份出发 尽管出国游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极地在大多数普通人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之地。 今年春节,香港旅行社推出南极游线路后, "南极游"迅速在中国旅游市场上掀起一阵波澜。近日,上海人又在为"南极游"兴奋不已,内地首个南极旅游团即将于2004年1月份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上路。对于提供这项服务的上海景鸿因私出入境服务公司来说,推出南极游颇有"吃螃蟹"的意味。首开南极游,是否真的能圆普通人一个"南极梦"?对于旅  相似文献   

3.
预言南极     
一个迷人的世界一块荒凉的极地南极,我们心中的净土也许是造物主偏爱南极大陆.所以才会有今天无数世人向往的南极。去过南极的人都说南极令人心旷神怕。的确.踏上南极,清新扑面而来。南极景观南极是冰的殿堂雪的世界。南极的冰千姿百态,南极的雪美不胜收。顺着德雷克海峡向南行进南大洋洋面上波浪起伏不定雪白的浮冰飘浮在湛蓝的水面上渐行浙南。浮冰逐渐增多。高大的冰山不时掠过眼前冰山多且各具形态。陡峭的冰壁直切海底层层叠压的冰墙横亘水中有的像一艘巨大的冰轮正扬帆航行有的像一座耸立的古堡正迎接远方的来客。冰坝冰舟。冰城…  相似文献   

4.
鄂栋臣院士是我国极地测绘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和学术带头人,先后四赴南极、二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还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魅力,在于多样性。如今,云南的许多地方游人如织,可以说,人们去云南就是为了看多样性。
  就植物而言,如果你想领略一下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到极地的植物群落和类型,在平地上你需要从赤道出发一直到南极、北极;但在云南你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个宏愿。云南的一些大山,如: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等,以其数千米的植物垂直分布囊括了在平地上从赤道到极地的大部分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6.
《世界》2011,(7):218-218
怀揣极地探索梦想的人们虽然一直在努力着,却不一定有机会真正踏上前往南极的路。而这位全球最大的旅行指南公司Lonely Planet的中国市场代表却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为大力倡导和提高全民的蓝色国土意识。促进太仓港口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第二个航海口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到了十下南极。两上北极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访问太仓,与太仓人民共庆中国第二个航海日。  相似文献   

8.
于润生 《世界》2012,(12):96-101
1911年12月14日,罗尔德·阿蒙森成为首个到达南极点的人。而他的挪威同胞、年轻的波尔格·乌斯兰德,是现停薪留职的阿蒙森,他正勇敢地进行极地探险。现在,让我们与乌斯兰德一起穿越时空,穿越极地,去拜会先驱阿蒙森。  相似文献   

9.
1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乘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展开新一轮的科学考察。就在科考队出发前两天,记者对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党委书记、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进行了专访。《环球人物》:近来,国际上出现了新一轮南极主权之争。我国在这个时  相似文献   

10.
是保护环境,还是瓜分南极?当围绕南极展开的争斗日趋激烈之时,一群眼神忧郁的民间人士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英国人罗伯特·斯旺。"我这人天生与冰天雪地的极地有缘。"1956年出生于英格兰达勒姆郡的斯旺,今年7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全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后窗 悦读     
《风景名胜》2013,(9):174-175
《南极:终极之旅》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库,其科学、经济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古往今来,无数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它、朝拜它,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公元1773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最早进入南极圈;1911年,挪威人罗德尔·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本书由资深极地科学家王自磐以其丰富学识和亲身经历,对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尤其从旅游的角度,对南极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观光要览、经典旅游线路、相应的知识储备、野外探险安全和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加以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2.
南极旅游开发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随着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以及"极地号"和"雪龙号"破冰船的购置,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开发南极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本文认为与低层次的物质享受相比,南极旅游更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和全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培养。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作了评价.划分出南极半岛等4个旅游区。本文构思了我国未来南极旅游组织实施的规划和设想,提出可先开辟南极半岛旅游区和环南极旅行两条旅游线路,沿途可开展海外观光、远洋考察和远洋捕捞业,以促进我国旅游业、南大洋考察和远洋捕捞运输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9月20日上午,洪山区红旗街政协联委在街会议室举行读史讲史用史报告会,请中国南极测绘第一人、中国著名极地测绘专家、武汉大学教授鄂栋臣作南极考察报告。到会的有街党政领导和各部门、各社区干部及社会有关人士,还有街辖区内武汉时代职业学院学生,共约100余人。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解家麟、区政协主席纪大成应邀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14.
在冰山崩裂处向全世界发出强烈信号11月9日,当潘基文的双脚站到智利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科考基地时,他成了第一个到达南极大陆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迎头遭遇的就是‘极地风暴’!"俄罗斯新闻社政治评论员马克西姆·古兰斯,在评述潘基文的南极之行时说:"英国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然后波及阿根廷、智利,再有就是美国、俄罗斯的加入。"  相似文献   

15.
吕莜 《旅游纵览》2016,(11):32-35
正南极,这个远离人烟、被冰雪覆盖了数千万年的银色大陆,还以严酷的奇寒一直将人们拒之千里之外。可是南极绚丽的极地风光、奇特的生物群落、丰富的能源储藏,又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去探索它,数百年间唤起多少人美妙的遐想,吸引着多少探险家和科学家前赴后继,去探险考察,以期望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南北·极     
楼洋 《风景名胜》2012,(11):104-126,14
南北极是地球系统的冷源,极地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环境。我并不是极地科学专家,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旅游和摄影爱好者,我非常幸运能有机会在2011年11月和今年7月,分别前往南极与北极,展开毕生难忘的精彩旅程。  相似文献   

17.
竞逐开始罗阿尔.阿蒙森带领的一队挪威人于1911年1月14日抵达南极洲的鲸鱼湾。他们赶着一群群雪橇犬,准备抢在英国人前面赶到南极点。阿蒙森所乘的“前进号”是跟北极探险名家弗里乔夫。南森借的,是那个时代第一等的极地航船。  相似文献   

18.
知名博客作者罗永浩,近来又开始“发飙”。这一次,他不是“修理”女记者,而是在他的牛博网和“闲着也是闲着”论坛上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也可以很极地很阳光杯”征文比赛。网友反响热烈,参与者众多。关于参赛稿件的风格及内容,罗永浩在博客上作出明文要求,“要注意把握浓浓的‘极地感’和‘阳光感’,能表现出完整的‘极地阳光感’尤佳。”11月30日,征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524名院士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获硕果”位列第六。消息传来,年过花甲的鄂栋臣,这位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奠基人、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开展地球南北两极对比研究的科学家、测绘学家,回首15年来成功地为我国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测定南极洲地图,主持命名290多处南极中文地名的惊心动魄的岁月,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相似文献   

20.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4,(1):16-21
南极 12月29日,南极冰区,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困在澳洲塔斯曼尼亚岛以南的海域。12月24日,由于天气急剧恶化,“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考察船被冰层围困。船上共有74人,包括22名俄罗斯船员。此前,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抵达遇险地准备救援,却由于恶劣的天气暂时无法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