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数字化记录与应用研究项目,综合运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全面采集左江花山岩画数据并尝试多种创新性技术。采用的无人机航测、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全景影像等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准确、完整地采集岩画精确空间数据、纹理数据等;并采用三维技术对岩画进行三维建模仿真,构建了一个服务于岩画研究、保护和展示的信息系统。所获得的成果进一步补充、完善和修正了前人在岩画记录上的不足,为岩画的研究、保护、展示、申遗等工作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
摄影测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物考古、保护工作,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及应用步入了全面发展期,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石窟寺考古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数字化线描图的制作,只是近几年的事。麦积山石窟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洞窟的数字化摄影测量,制作了20多个洞窟的十分精准的数字化线描图,可以用于石窟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及展示。  相似文献   

3.
摄影测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文物考古、保护工作,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及应用步入了全面发展期,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石窟寺考古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数字化线描图的制作,只是近几年的事。麦积山石窟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洞窟的数字化摄影测量,制作了20多个洞窟的十分精准的数字化线描图,可以用于石窟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及展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保护与复原开始在古建筑保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经费短缺,人员匮乏,制约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罗布林卡,应提高认识数字化保护建设,增强危机感。建立完整的罗布林卡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形成一套集建筑表征、内部结构、周围环境影响因素于一体的档案系统,利用数字平台打造综合性的罗布林卡文化遗产展示与推广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崛起,各种新技术不断被发现,当然也包括测绘领域涌现出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该技术不需接触测量目标的情况下就能够迅速获取被测量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这些三维坐标数据被称为点云,利用点云数据将文物的结构和形态信息实现数字化,对于展示和保护文物十分有利。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简单阐述点云数据处理及其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精细测绘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单一的全站仪测量、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在精度、效率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集成和融合处理的古建筑物精细测绘的方法.首先,对古建筑物精细测绘的需求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单一测量方式古建筑测绘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集成全站仪、激光测距、高分辨率近景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全景测量的古建筑精细测绘的技术流程,对其关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以武当山两仪殿为例,开展了多测量手段集成古建精细测绘工程实践,测量精度满足古建筑精细测绘要求,可快速制作古建筑物图件和构件精细模型,为两仪殿保护提供精细测绘成果.  相似文献   

7.
三维数据获取、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技术方法。文物现状信息留取向数字化方向转变,文物安全监测、病害检测与修复、文物展示等工作内容依托于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呈现出全方位、高精度、数字化的特点。目前新的保护技术在许多文物保护单位中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性强,基层文物工作者难以掌握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不统一、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数字成果后期应用明显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本体上的保护修复工作均需慎之又慎,需遵循国际上规定的“最小干预”及“可逆性”基本原则.为此,虚拟修复成为对文物动手修复时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多数文物具有复杂立体结构和色彩,传统的虚拟修复技术难以实现逼真效果.三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跃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具有无损、空间精度高、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在文物数字留存及相关保护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高清摄影技术相结合,为文物的虚拟修复带来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文物虚拟修复基本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文物虚拟修复关键技术与工作流程,并以国家一号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的保护修复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综合历史资料和现有数据的分析,实现了三维形态及色彩的虚拟修复.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扫描的虚拟修复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三维虚拟修复模型,供修复专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馆藏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档案,对博物馆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博物馆在对三维数字化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展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工作,使三维数据在数字展厅、网络展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跃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主要特点,从岩土文物保护需求出发,结合实际文物保护工程,重点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信息留存、虚拟修复、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三维扫描技术在岩土文物保护中的心用与发展须与保护需求紧密结合,而硬软件的改进完善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心用亦是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秦蜀古道遗存的保护,应用多种测绘技术手段到线性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收集整理覆盖范围的卫星遥感影像,并通过固定翼无人机航拍、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遗存空间信息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秦蜀古道遗存虚拟地理信息空间,实现秦蜀古道遗存的三维可视化;最后,借助GIS软件开发,实现秦蜀古道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处理与查询功能,为秦蜀古道遗存的研究及保护规划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2.
石窟摩崖造像的野外调查、测绘技术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原因有二,一是参与调查人员的专业分歧;二是野外测绘技术落后。调查人员专业合理配置在调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光栅三维扫描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辅助,在田野考古规范的指导之下,结合传统的调查测绘方法,针对复杂的龛窟的测绘方法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3.
徐州博物馆土山二号汉墓出土的漆木棺及輁轴遗存木胎已腐朽,形制复原难度大。为了更好地保留遗迹信息,通过高精度的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漆木棺遗存的三维模型数据,同时结合三维模型数据为漆木棺遗存相关的现状调查、修复方案设计、宣传展示等具体应用需求提供相应图件,为虚拟拼接、虚拟复原研究工作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最终达到数字化辅助漆木棺形制复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平遥双林寺彩塑壁画的综合研究性勘察实践表明,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高清晰摄影等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对彩塑壁画类文物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还能结合文献资料和XRF检测、剖面显微分析、XRD、Raman、SEM-EDS等保护科学技术,梳理历史信息、拓展对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病害判定、致因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和研究方向建议。此种综合性和研究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广泛适用于依附古建筑的彩塑壁画类文物,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新形势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值得更多地讨论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石质文物的数字化工作面临着考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利用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同时面对着数码摄影、二维扫描、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光度立体、CT扫描、地质雷达等一系列信息采集技术手段的选择。当前主流数字化技术在石质文物数字化工作中各有其适用范围与优势。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势满足文物领域的实际需求,成为文物工作者在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高保真逐渐成为文物数字化工作的根本性关注点。在文物高保真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将有大批精致的文物数据产生,由此可推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文物领域更大规模、更好效果、更多效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佳 《东方收藏》2024,(2):65-67
扎赉诺尔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全景展示,真实而又完整地对文物的形状、尺寸等进行准确采集和记录,系统完整地保存文物及其相关信息,保证采集数据的原真性。通过模型优化、纹理匹配等技术手段将文物逼真再现,为文物建立永久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并能够结合三维模型数据,为相关文物的鉴定、检测、宣传展示、现状调查、修复方案设计等具体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图件,为综合研究与利用、保护修复工作、社会教育、展示游览等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文章以扎赉诺尔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遗产》2004,(3):83-83
利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各类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达到如下目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及其永久保存;文化遗产的状态监测与分析;文物的非接触式虚拟修复;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  相似文献   

18.
野外大型岩画是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近年来损坏程度正在日益加剧,对它的保护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广西省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为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实现对岩画的数据综合采集与整合处理,另外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测绘中的实施流程及在文物病害调查中的应用,为野外大型岩画的综合保护及修复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保应用研究中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对秦兵马俑一号坑陶俑的扫描实例,介绍了一套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文物真三维模型的基本流程及方法,并通过文物真三维数据管理系统对模型进行展示、分析与研究。文物真三维数据模型的建立,使全面观察研究、再现和重建遗迹及文物成为可能,为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数字博物馆的建立、文物鉴赏以及文化遗产的保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物复制是文化遗产(尤其是超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文物复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云冈第18窟为研究对象,首次探索并建立了基于高精度三维模型的超大型文物等比例高保真复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高保真数据获取、三维重建、复制模型分块、打印与安装、高保真涂料喷绘。该方法已应用在云冈第18窟等大型石窟类文物的等比例高保真复制工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现大型石窟类文物的高保真等比例复制,复制成果满足可移动的实际需求。该方法可为类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