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元月,受陕西省洋县文体局委托,笔者有幸对开明寺塔进行了全面的勘察、测绘,从建筑外形到内部构造均取得了丰富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开明寺塔整体修缮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徐天才 《风景名胜》2021,(7):0190-0191
不动产测绘中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不仅可以弥补原有测量技术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不动产测绘效率。文章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不动产测绘中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必要性加以阐述,提出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希望能为全面提升不动产测绘工作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承接了一项近代文物建筑的修缮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在细致全面地对文物建筑进行现状测绘勘察的同时,还研究了一些相关案例和已有研究成果。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有一个问题越发显现出来,即一处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能否划分为两项工程——"现状勘察设计工程"和"修缮实施工程"?对于古建筑,由于研究历程相对较长,研究人员相对较多,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和全面。目前对古建筑的结  相似文献   

4.
监测作为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监测方法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当前所使用的各类监测手段的有效性也有待论证。南京城墙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裂隙、空鼓、风化等病害。在南京城墙进行的测绘监测、传感器监测、信息化支撑监测等多手段融合监测技术方法实践中,使用了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两种测绘手段,多维度变形测量装置、振弦式裂缝计、静力水准系统等多种自动化监测设备以及人工巡查APP软件系统。经过长时间实践运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由此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和数字信息比对方法,探索南京城墙保护现状和病害发育规律。根据数据实证分析,南京城墙裂缝宽度会周期性变化;城墙裂缝病害宽度变化值与温度为负相关关系。利用信息化巡查手段进行病害信息的历史对比采集,也提升了人工巡查的工作效率和数据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宁波保国寺大殿残损分析及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波保国寺大殿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目前损坏较为严重.为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该建筑,残损分析和结构性能研究是其修缮加固的科学基础.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对大殿的残损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可见的病害;然后通过精确测绘及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构性能,找出其隐在的病害;最后,综合残损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相应的修缮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县木塔结构监测与试验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县木塔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其主要结构构件及构造做法基本上保留了原建时期的面貌,是研究我国早期古代建筑技术及大木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成就。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民国时期的错误修缮和战争年代的炮弹袭击以及后来多次地震的损伤累积,当前,应县木塔二层明层结构倾斜变形严重,底部三层结构病害缠身,结构亟须修缮加固。近80年来,国内数十家单位参与应县木塔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为制定应县木塔保护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围绕应县木塔结构试验、结构计算及结构监测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梳理和归纳了应县木塔结构监测与试验分析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现存问题和建议,供相关研究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栋 《风景名胜》2021,(4):0364-0364
测绘地理信息是一项面向建筑测绘、国土开发、城市规划的工作,其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工程测量、数字测图、地理相关数据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其工作的开展需要运用到测绘基础知识、地形测量、测量数据处理等技术。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的开展虽能对地理信息应用体系进行技术性的整合,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其在测绘数据的深度搜集和分析层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给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带来了契机,因此大数据在测绘地理信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可登临的木构楼阁式建筑,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座真正具有多层使用空间的古代木构佛塔。应县木塔柱具有的自复位及刚柔分层为主的结构特点与科学价值,是应县木塔保护的科学基础与逻辑起点。应县木塔目前最为主要的病害是二、三层,尤其是二层局部倾斜严重。通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08年以来对应县木塔的持续监测,尤其是2015年以来的整体变形监测,并追溯其早期影像资料与文字记载,明确了应县木塔倾斜严重部位的变形特点及速率。监测显示二层各柱整体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在持续渐进发展,各柱倾斜增量大体上均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北侧和东北侧部分柱子外倾。近三十年在国家文物局密切关注下木塔相关监测、研究与加固措施一直在持续开展。多年来,各界专家学者围绕木塔修缮提出不同类型的保护方案。学术争鸣谋定后动,应县木塔应秉持价值保护与最小干预理念,以"减缓或遏止倾斜发展"为目标,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持现状",研究编制完备妥善的"全面修缮"方案"备而不用"。相应地,提出了应县木塔整体的保护项目线路图。  相似文献   

9.
故宫灵沼轩是我国最早建造的钢铁-砌体组合结构之一,目前损坏较为严重。为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该建筑,残损分析和结构性能研究是其修缮保护的科学基础。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对该建筑的残损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显见的病害;然后通过精确测绘、材料检测及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构性能,找出其隐在的病害;最后综合残损分析及结构性能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第427窟窟檐是自唐代196窟窟檐之后的最重要宋代实物遗存,是窟檐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结构最复杂、建筑内彩画完好保存的经典之作,是宋代窟檐建筑营造制度、平面布局、外部形制、结构特征、装饰等研究的重要佐证。通过现场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摄影等手段,进一步校核了不同时期的测绘数据,查明了不同构件的修缮痕迹,为深入研究敦煌石窟宋代窟檐营造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莫高窟第427窟窟檐建筑形制和结构构件延续了敦煌石窟唐代窟檐的特征,是唐代窟檐向宋代窟檐过渡的典型之作,也有构件增减和结构特征改变,更加符合宋代营造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历史悠久,名闻遐迩。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清真寺存在着漏雨、裂隙等多种病害。已经对建筑的安全造成威胁。经过对建筑群的现场勘察,设计人员在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保护修缮措施。通过保护工程的实施,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各单体建筑得到了合理加固、修缮,原有病害得以控制,建筑安全隐患消除。清真寺保护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石峡长城分布在北京市延庆县境内,因靠近石峡村而得名。其地理位置与八达岭、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关沟相类似。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现代技术手段,选取位于河北长城与北京长城的连接处的三、四号敌楼作为研究对象,对石峡长城的建筑材料、构造与结构,台基。楼座,雉堞与女墙,长城墙体等建构信息进行了获取与分析,使人们详细了解到石峡长城是如何被建造起来的,使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建造技术,而是关乎时间地点的人类活动所展现出的气质与文化。建立在科学测绘基础上的、以建构信息为核心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可以为"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关键技术"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古建筑精细测绘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单一的全站仪测量、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在精度、效率和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集成和融合处理的古建筑物精细测绘的方法.首先,对古建筑物精细测绘的需求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单一测量方式古建筑测绘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集成全站仪、激光测距、高分辨率近景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和全景测量的古建筑精细测绘的技术流程,对其关键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以武当山两仪殿为例,开展了多测量手段集成古建精细测绘工程实践,测量精度满足古建筑精细测绘要求,可快速制作古建筑物图件和构件精细模型,为两仪殿保护提供精细测绘成果.  相似文献   

14.
柏柯  纪娟  于群力 《文博》2011,(4):90-93
崇庆寺地藏殿建筑、泥塑均因年久失修而病害累累,急需进行现状整修。但是在古建修缮过程中,如何在整修墙体、屋面的同时不对殿内泥塑,尤其是附着在拟修缮墙壁上的悬塑造成破坏影响,一直是古建维修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山西崇庆寺地藏殿古建筑的修缮,介绍了一种兼顾泥塑文物本体临时保护和古建墙体修缮的方法:在泥塑及墙体结构稳定性调查的基础上,对泥塑实施预防护性保护及稳固措施,再对泥塑所在墙体进行托换,最终在确保泥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古建墙体的修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化遗产领域已普遍开始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测手段以部分替代人工踏勘测量作业。对于长城这样的大型线路遗产,低空航测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以短时间、高效率外业过程,获得长城及周边微地形高精度三维数据;利用细腻的三维数据能够对长城空间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得到所需的调查结论。通过无人机低空测绘技术的分类、功能局限,以及三维数据在长城保护研究中的多层面利用,以及通过点云进行病害查清、空间分析、规划设计的软件、方法及基本流程的介绍,提出长城资源调查是长城全线地理化的宏观数据,主要目的是理清长城资源家底、建立整体数据库;低空航测获得的数据是三维化、实景化的微地形精细数据,主要目的是服务特定区段的长城周期性普查、修缮设计、选址分析等任务,两者的融合利用可达到最佳效费比。  相似文献   

16.
石窟岩体不稳定病害是威胁石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需实时对石窟类岩体稳定性变化进行监测,获得的大量基础数据,可进一步验证和校核石窟类岩体保护的各种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可靠性。本研究以云冈石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监测手段在石窟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价中的应用。成功地引入工程安全监测中的分析方法,研发了石窟岩体稳定性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对岩体表面变形、危岩体倾斜及岩体表面温度场分布等与岩体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应用研究。本研究促进了文物保护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强了我国石窟文物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壁画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现存太平天国遗址中壁画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处文化遗产。目前,壁画风化较严重,普遍存在空鼓、地仗脱落、粉化、褪色等病害现象。2016年4月,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和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保护基地人员对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内壁画的现存状况进行了调研。按照12类壁画病害,分别进行病害识别、面积测量、程度确定。对壁画表层湿度、表面光泽度、各处光照度等进行测量。特别对约20年前做过表面化学加固的壁画进行了考察评估,旨在了解壁画保存现状,探讨侍王府壁画修缮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精准的测绘记录是保护和展示石窟艺术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手工测绘和立体摄影测绘,均不能立体、准确、全方位地展示石窟艺术的真实面貌。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的出现与推广,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精准的石窟艺术信息成为可能。针对云冈石窟高浮雕造像的特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引入,并在文物档案的建立、石窟的科技保护、考古研究、数字化云冈的制作等工作等领域形成了以三维激光扫描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为主、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三维数据获取、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技术方法。文物现状信息留取向数字化方向转变,文物安全监测、病害检测与修复、文物展示等工作内容依托于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呈现出全方位、高精度、数字化的特点。目前新的保护技术在许多文物保护单位中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性强,基层文物工作者难以掌握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不统一、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数字成果后期应用明显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上海青浦万寿塔为清代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2008年前腰檐、塔刹、围廊(副阶)俱已不存,仅剩砖砌塔身。该塔于2009年底完成修复工程。由于工程前期对建筑现状的精细测绘,对残留构件的详细记录,对上海地区古塔的系统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使得各主要构件在复原时,有据可依。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不足,比如现场勘察时没有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原塔身上出挑的斗拱木构件没有保留利用,总结出来供其他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