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一座皇家宫殿建筑群,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帝王宫殿之一,被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对沈阳故宫的维修保护工作有了更为严格的保护标准和具体要求。站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上,本文认真回顾沈阳故宫几十年的维修历程,认为在实施保护过程中,确有一些失误之处。本着对世界文化遗产、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笔者进行总结纠误,以还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它原有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香玉 《神州》2014,(4):66-69
<正>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清入关前的皇宫,清入主中原后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作为中国现存的两座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以鲜明的满族特色著称于世。沈阳故宫占地六万多平方米,现在古建筑114座。在清朝,这里是皇家禁地,1926年始辟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沈阳故宫被联合  相似文献   

3.
沈阳故宫是清迁都北京前的帝王宫殿,也是清迁都北京后皇帝到东北地区巡幸和祭祀祖陵时使用的行宫。其自1625年兴建,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最后一批增扩建工程竣工,建筑活动经历清入关前后两个时期,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乾隆三个朝代,前后持续158年,最终形成几个时期宫殿建筑并存的积累式面貌,占地6万多平方米,东、中、西三路并列,共有清入关前后建筑100余座、500余间的庞大建筑群,表现了明显的"分期建造,相互融合"的特点。沈阳故宫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还体现了多种文化的融合,如满族高处筑房的生活习俗、院落式的布局方式与中原传统的皇宫规制的融合构成了皇太极皇宫的空间形态,是北京故宫之外全国仅存的两大古代宫廷建筑群之一。  相似文献   

4.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玉器类文物千余件。入关后清帝历次东巡,将紫禁城的大量宫廷器物、古玩玉器等移至盛京尊藏,以示"不忘根本"。建国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又陆续将相当数量的清代文物划拨沈阳故宫收藏。本刊上期撷取了部分佳品作综合性说明,以飨读者,本期继续介绍。  相似文献   

5.
沈阳故宫的建筑分三期,即努尔哈赤时期的东路建筑:大政殿和十王亭,皇太极时期的中路建筑:台上五宫和崇政殿、大清门、文德坊、武功坊,乾隆时期的西路建筑:戏台、文溯阁及东西所、太庙等。从这三期建筑中,可以看到清入关前后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的变化,体现在单体建筑门和外檐装修门上,与汉文化传统宫殿中的各种门不同,满族建筑风俗表现为形式多样,功能各异,风格独特。沈阳故宫的门,既可见到满族建筑风俗的痕迹,又能领略到传统宫殿的风貌,是满汉民族文化结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彩画,这些建筑彩画融合了清代官式彩画和地方彩画做法,并保存了一些清晚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做法。除清代官式彩画中常见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海墁彩画外,还有清入关前后比较流行的宝珠吉祥草彩画。此外,还保留有一种清早期具有浓郁满族风格的彩画,即十王亭内外檐的满族彩画。沈阳故宫彩画展现了清代官式彩画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李理  尚文举 《收藏家》2013,(12):3-10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在关外的发祥之地,在清初时期称为"盛京皇宫"。在这里,不仅建有最具满族特色的皇家宫殿建筑,还收藏有大量明清历史与宫廷艺术珍品,这其中既有清入关前开国汗王的御用器物、武器装备,也有清中期宫廷礼器以及皇帝御用服饰、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以及明清书画等艺术珍品,从而形成沈阳故宫博物院数量丰富的国宝珍藏。2013年8月21日至9月12日,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全国运动会将在沈阳召开。为迎接"全运会"在沈举办,并更好地向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沈阳故宫博物院经过精心筹划和充分准备,特别选取馆藏精品文物,  相似文献   

8.
沈阳故宫目前保留的29块门额中,文德坊与武功坊的牌匾为崇德二年制作的原始门额,是满、汉、蒙古三种文字的横书形制。其余,无论是清入关前的建筑还是入关后增设建筑,悬挂的都是乾隆年间制作的门额,为满、汉两种文字的竖书形制。这些门额的满文翻译,多数采用了意译与音译结合的方式。北京故宫门额上的满文翻译,则是康熙年间采用音译,乾隆年间多为意译和音译相结合、少数采用音译。沈阳故宫在悬挂乾隆年间制作门额之前,应该悬挂过于崇德元年制作的门额,这种门额应该是满、汉、蒙古三种文字的竖书形制。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24日至2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故宫明清皇家陵寝、天坛、颐和园等三个遗产地的维修保护做法,研究探讨既符合国际标准又适合中国文物建筑特点的木结构文物保护维修理念与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清东陵是清王朝入关后修建的第一座陵园,先后共建有16座帝后妃陵寝,大小单体建筑达580座.清东陵自康熙二年首建孝陵起,到光绪三十四年重修慈禧陵竣工止,修陵时间历经近两个半世纪,几乎与王朝的存亡相始终.因时代关系,各陵在建筑规模、筹款、用料、所用时间以及工程质量、维修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清王朝的盛衰可以从陵寝的修建中得以窥见.  相似文献   

11.
文德坊和武功坊是沈阳故宫的两座牌楼,一东一西纵列于大清门之南,在整组建筑中担负着旌表与纽带的作用,不但烘托出皇家宫殿的威严气势,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对这两座牌楼的命名、建筑艺术特点、使用制度等进行了分析考述,并对其历次维修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沈阳故宫系清代“盛京宫殿”。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清崇德元年(1636)初具规模,清乾隆时期又有所增建。全部建筑七十余所,三百多间,是现存的清代唯一的按满民族风格和需要设计建造的皇家宫殿,布局规整严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特别是一些宫殿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引用佛教艺术题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其建筑的艺术性,并与其它建筑特点一起,体现了清代特别是清初宫殿建筑的风格。本文仅就沈阳故宫建筑满族风格中的佛教题材特点略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系清朝太祖努尔哈赤与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宫殿。宫殿正式建筑,始于崇德初年(公元1636),以后继有增建,至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整体规制,即已完备,与今日总的平面配置无甚差异。沈阳故宫在沈阳城的中心位置上,附近交通非  相似文献   

14.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水、美观的特性,同时其使用也有彰显建筑等级的功能。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塞外风情的皇家宫殿,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满族特有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沈阳故宫的琉璃构件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人人知道故宫,人人又不知道故宫。明清两代的紫禁城,自1925年10月10日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参观过故宫的人难以计数了,特别是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每天客流量不下3万人次,但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这座国内最完整的宫殿建筑,这座收藏着105万件中国文物精华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栾晔  张莹 《收藏家》2013,(8):3-12
沈阳故宫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素以具有多民族风情的宫苑建筑和独具特色的皇宫珍藏蜚声华夏。盛京皇宫自1625年兴建,存在至今已有389年的历史。回顾这段历史,兴亡变幻,人世沧桑,令人顿生无限感慨。皇朝远去,风光不再。但它留下的宏丽宫殿、万千文物,依然辉映着熠熠光华。沈阳故宫原本是一座宝库,经清朝二百多年的充实,积蓄了大量的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17.
南通博物苑在对濠南别业的使用和管理中,重视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聘请专家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文物维修方案进行修缮。注意继承传统维修技艺,又善于采用新维修技术。墙体维修采用德国雷马士公司的专用材料和修缮技术,对清水砖墙进行了冲洗、修补、增强、嵌缝、勾缝、防水等,运用新技术加固了墙体,有利于延长建筑的寿命。濠南别业维修,保持了历史原貌。恢复了建筑原状。  相似文献   

18.
栾晔 《收藏家》2013,(12):19-26
沈阳故宫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帝王宫殿之一。沈阳故宫博物院自1926年11月16日成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备处"起,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这里除了建有颇具满族特色的皇家宫殿建筑群,还保存着数万件清代宫廷文物和明清时期艺术品文物,其中珍藏的清宫钟表,则是沈阳故宫院藏品中最具宫廷特色文物之一。在乾隆时期,沈阳故宫曾经是除北京故宫以外的最大皇家收藏地。这里庋藏丰富;在宫廷藏品中,制作精美、风格独特的清宫钟表,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来自海外的西洋钟不仅造型精美,款式别致,而且做工精细,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3年始,受地方文物部门之托,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公司在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南方民居代表——安徽省黄田市徽州区呈坎村古建筑群、宣城市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持续开展保护规划、维修设计、修缮施工及展示利用等工作。基于保证民居村落的整体风貌,开展修缮保护和内部改造,丰富文物维修保护理念与模式,培养南方民居保护技师和工匠,推进优秀传统民居村落类文物的展示利用。规划设计阶段,修缮方案考量群众生活,兼顾民居的管理需求、使用功能;展示利用方案综合考量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梁桐 《文物春秋》2011,(5):42-48
大佛殿是甘肃张掖大佛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因年久失修,2005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加固维修。本文记录了维修前对大殿保存状况的勘察测量情况,以及在此次修缮、加固、补配过程中,古建筑维修技术的应用与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