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9月12-15日,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黄山市举办。来自UNESCO、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等组织在内的37个国际组织或机构、27个国内外名录遗产地和机构共约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主题为"UNESCO名录遗产·气候变化·空间技术",旨在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自1972年颁布以来一直在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和打造更加包容的世界遗产管理及评估体系。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评定世界遗产的十条标准却造成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二元分离。2013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实施"联合实践"计划,并在2016年开展"文化-自然之旅"项目,其意义在于,在合作中打破现有的标准和既定规则,从不同的地区、国家和社区中探寻文化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新的创意和理念以充实《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采用访谈分析法总结了五位国际上的世界遗产行业主席和权威专家的主要观点,指出"文化-自然之旅"项目的研究重点是关注"人",而非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在当地的语境下表达对文化与自然认知观念;让全球不同背景的遗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文化和自然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价值是怎样通过"人"(居民、游客和遗产管理者)联系起来。我国的遗产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学者和从业人员应抓住"文化-自然之旅"项目的机遇,在国际框架中,融入我国的文化核心价值和在世界遗产实践中的良好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外资讯     
正2016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体育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于4月18日迎来国际古迹遗址日,2016年的主题是"体育遗产"。201 6年8月,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将主题定为"体育遗产",是由于体育除却其本意以外,还在遗址中遗留下来许多各式各样的、在体育运动中所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郑军  吕睿 《东南文化》2011,(3):13-17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提名遗产地能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条件,文化景观遗产作为"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其真实性完整性呈现出与其它遗产不同的特点。研究相关国际论著成果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文化景观遗产的评估报告,分析《世界遗产名录》中各类文化景观特征各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文化景观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10-111
世界遗产资源灾害风险管理手册发布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在启动的世界遗产资源手册系列的第一个项目。它着重于一个具体的文化和世界自然遗产灾害风险管理的原则、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线路:理论演进、内容体系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萍 《人文地理》2011,26(5):43-48
文化线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遗产专家的努力下,文化线路理论经过9次研讨会的补充、完善形成了概念清晰、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历次会议内容体现了文化线路理论发展演变的特点。分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形成的《2008文化线路宪章》内容后,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度解析文化线路思想,并指出文化线路对我国遗产保护体系重构、多元文化保护、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加强世界、民族的交流与联系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世界遗产的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观察报告提出之后"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的变化,对中国的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及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分别进行类型学框架、时间顺序-区域框架及主题框架的分析,指出中国在普查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时应特别重视三个框架的应用及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遗产"广义上是指20世纪历史进程中不同类型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合,这些遗产具有历史、科学、文化、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意义。一些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和规划如悉尼歌剧院、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巴西利亚首都区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召开现代遗产保护专家会议开始,到1990年现代运动记录与保护(DOCOMOMO)国际组织的成立,20世纪遗产概念在欧美的提出,主要是围绕优秀的现代建筑与城市的保护,反映了人们开始客观、理性地评价和认识现代运动的价值,其话语体现了作为西方工业革命成果的现代主义思想文化脉络在21世纪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国内资讯     
<正>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6月10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河南洛阳拉开帷幕。今年遗产日活动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主题,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面贯彻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  相似文献   

10.
系列遗产概念定位及其申报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发展影响着世界格局,而世界遗产运动无疑是各国展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舞台。"系列遗产"是出现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为拓展申报思路而出现的遗产类型,与历史城镇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等属同一概念类型。系列遗产概念的产生,是随着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而出现的,承认文化、生物多样性发展价值是系列遗产出现的前提。在"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国际遗产全球战略背景下,加大对系列遗产申报研究,把握系列遗产概念、探索申报规律、归纳申报路径,加快申报速度,使更多遗产资源得到科学管理与保护,对推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展示文化自信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党中央、国务院对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高度重视,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背景及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安排。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遗产"是近期文物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是景观,应兼具自然形态魅力和美学情感内涵,如泰山、哈尼梯田和中国传统园林,同时体现了自然与文化之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杜雪 《世界遗产》2010,(4):10-23
<正>2010年7月25日至8月3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大会确立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包括15处文化遗产,5处自然遗产及1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8处扩展遗产与4处濒危遗产,同时大会还将原有的1处濒危遗产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除名。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为今年首次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国家。截至目前,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增至911处,包括704处文化遗产,180处自然遗产以及27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14.
默南鑫 《风景名胜》2021,(1):0277-0277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国内外对于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关联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首先介绍了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作用关联,其次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主要影响,最后则结合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现状,对其解决应对策略进行了解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7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5处,其中文化遗产24项,自然遗产6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2004年以来,建设部建立了中国遗产申报管理的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申报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机制,为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加强对中国遗产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目前的世界遗产中有自然遗产6项: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湖南武驻源、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相似文献   

16.
雨山 《世界遗产》2011,(3):10-17
2011年6月19日至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大会共确立了25项新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项自然遗产,21项文化遗产,1项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同时,大会还增加1项扩展遗产与2项濒危遗产,将原有的1项濒危遗产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除名。截至目前,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增至936项,包括183项自然遗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以下简称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的成立和丝绸之路申遗的步调正好吻合。2006年,ICOMOS要在全球设立一个业务中心,由于西安在全国遗产保护工作中处于比较核心的地位,在西安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积极推动下,最终促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在西安成立。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2012,(5):10-11,8
纵观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的变化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到平民百姓的遗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从单一文化的代表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从单点小规模遗产到跨区域跨国境巨尺度遗产;从古代遗产到现代遗产;从静态遗产到活态遗产.这种发展还反映在全社会对遗产关注点的变化,即:从关注遗产点的时代断代到关注遗产点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从关注文化到关注文化与自然的互动;从关注物质遗产到关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共生:从关注物质遗存到关注物质遗存与社会和人的关系;从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到关注全民参与保护,保护惠及民生的实践.这种认识上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体现出遗产保护与当地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村落遗产的地区来说,它们可以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往简单的走马观花似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就出现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人们希望可以通过对村落遗产的探求来满足精神需求,因此对于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来说他们必须尽快改变自己的态度,不断的发掘适合人们消费的文化产品,村落遗产是十分好的遗产资源,它必须被人们重视,同时它的潜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以来,国际遗产界一直存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二元割裂的问题。在权威化遗产话语自上而下构建的遗产体系中,也存在重视精英阶层价值观,忽视普通民众对遗产理解的问题。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拙政园为例对游客的网络游记进行分析,从旅游者的视角探究民众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与自然价值的理解。研究表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会将个人的记忆与情感和拙政园相联系,从个人的角度构建出拙政园独特的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