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苏辙在龙川的生活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苏辙被诏移居循州(今广东龙川)。是年八月,冒着酷暑,苏辙与家人水陆兼程,从海康到达贬所龙川。当时的龙川交通闭塞,"昼热如汤,夜寒如冰"[1],日日瘴毒侵肌,气候极其恶劣。唐代诗人卢纶曾写诗说龙川"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2];同样被贬龙川的宋代官员吴潜也说龙川"燥风扇烈日,热喘乘毒气"[3]。这样的气候让苏辙及家人无法适应,加上"所至言语不通,饮食异和,瘴雾昏翳,医药无有","药石不效"[4],致使苏辙的脾肺更为冷泄,家仆亦在途中亡病不少,  相似文献   

2.
龙川·赵佗·南越国·客家——“客家先民首批南迁与赵佗建龙川2212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侧记田人隆龙川是广东东部的一个县,说得准确一点,应该说是一个小县,至今常住人口也不过80万人。由于地处粤东山区,偏僻,贫困,因而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京九路的开通,使...  相似文献   

3.
正这天,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田边。当时正值麦子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告诉弟子们:"你们到地里摘下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随后走进麦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不时向前,用心挑选。看看这一  相似文献   

4.
邹松林 《南方文物》2012,(4):206-213
位于萍乡城北部的杨岐山,是一座"岩拖锦障"、"涧朴银河"、"群峰四合"的风景名山。萍乡人称之为"祖脉"所在。俗语云"自古名山僧占多",自唐代禅宗荷泽神会的弟子乘广禅师和江西马祖道一的弟子甄叔禅师来到此开山创寺,宋代临济石霜楚圆的弟子方会禅师在此山普通禅寺创立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二百余年间,这里成了一座举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经常为了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嘱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得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和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哪知慧宗得知原委后,神态自若地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陈亮的著作版本,学术界已有不少考证。本文根据有关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进一步就明成化本《龙川文集》的编刊者情况及修编时间与过程、《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的选编者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认为成化本《龙川文集》是永康人朱彦宗、朱彦霖兄弟于成化七年前后相继主持编刊而成;书中附录一目诸文为朱彦霖刊刻时删去;《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很可能源自陈亮曾外孙吴思齐所编的《陈亮叶适二家文选》。另又辑录了陈亮的4首佚诗和2篇佚文。  相似文献   

7.
<正>阳春三月,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杂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龙川佗城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龙川县城,1991年春,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它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置郡县,设南海、桂林、象郡。龙川县隶属南海郡,任嚣为南海尉,赵佗为龙川  相似文献   

9.
<正>老和尚在桌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拿出一些鹅卵石。当老和尚把石块放入后,问弟子:"这罐子是不是满的了?""是!"弟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老和尚又拿出一袋碎石子倒进去,再问:"现在呢?"有位小和尚怯生生地回答:"也许没满。"  相似文献   

10.
"姪"之新义在走马楼吴简中已经出现浇媳背逼?在精英阶层撰写的文献资料中其应用虽有渐趋增多的迹象,但与表达同一含义的传统称谓——"兄子"、"弟子"相比仍处于劣势。唐宋时期,"姪"在文献资料中取得与"兄子"、"弟子"相等的地位,甚至出现于法律规定中,但在政府颁布的礼、令制度中难有突破。在同一时期的简牍、文书、造像记等考古资料中,"姪"始终是最普遍的称谓,"兄子"、"弟子"则较为少见,而在民间抄写的丧服制度中,"姪"取代"兄子"、"弟子"。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形成,既与"姪"内涵的演变有关,也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同时礼、令制度的特点对此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姪"称谓的最终普及,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结合、并改造精英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