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对客观性的理解、历史认知的主体、历史认知对象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历史认知活动的客观性问题。文章认为,纯粹客观的历史认知是不存在的。历史学的客观性其实处于一种弹性状态,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主体是最具主动性和导向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昆  陈弢 《沧桑》2012,(3):40-41
客观性作为历史学的根本属性,是历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兴起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强烈冲击了现代历史学,尤其是对历史学的客观性全面质疑,认为史学就是如同文学式的一种虚构。然而,其质疑并不能真正否定历史学本身的客观性。当然,历史学的客观性其实只能处于一种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中国历史学与考古学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认为现代考古学虽日益发展为利用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而且在研究范围上渗入自然科学领域 ,但其主要与终极目的既仍在于研究人类古代社会 ,则从学科分类角度仍宜归入广义历史学中 ;并通过讨论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夏史与夏文化的探索等问题 ,说明中国原史、历史考古学与利用文献进行研究的狭义历史学间不应人为地相互封闭 ,而应建立一个科学的结合点 ;同时对于中国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间长时间存在的隔阂状态形成的原因与近年来二者交融深化的趋势做了评述 ,并论及今后兼有两种学科造诣的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文义 《攀登》2014,33(5):77-83
密尔作为推动自由主义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政治思想家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批评者指出其思想中的自由原则和功利原则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纵观密尔的政治思想,他在努力实现二者的平衡。人的自主性和社会性使密尔摒弃了原子式个人主义,个人在促进自由的同时,对社会进步负有道德上的义务。尖锐的社会矛盾让密尔意识到二者平衡的必要性;功利原则的人性化和务实性使社会进步的同时个人自由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使二者平衡具有可能性;通过教育、精英人物的示范及重新认识政府的职能使这种平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与民俗学关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关系问题,本从两个学科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及其相互作用三方面进行论述,且侧重于理论上的思考与说明。  相似文献   

6.
妇女史对历史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妇女史的兴起既是妇女运动的产物,也是史学革新的结果。它不但拓宽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史学的内容,而且也对英雄史观和男性精英的史学话语权提出了挑战。多少年来,帝王将相和男性精英人物一直在父权制社会的现实中和历史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历史学基本形成的标志是编年史一类史书及编写相关条件的出现.作这一说明是为追寻比它更原始的形态确立一个标准.本文的重心是提出和阐述纯粹的口编口传史是历史学的最初萌芽形态即源头,并以九个典型实例与几点分析加以论证和推理.简论在口编口传史初步发展后早期历史学记载方式的发展序列,包括对口编口传史起帮助记忆、传承作用的结绳、图画、刻记;对萌芽形态既有发展又发生质的流变的传说、史诗;应用文字写成的历史学雏形:年代记、大事记等,直到编年史的出现.本文是为把史学史向源头推进而寻找方向和排出序列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8.
\"客观性\"是历史学科独立的基础,但是历史的客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活动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历史研究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历史研究。这样就无法完全的排除主观性的的存在。但是历史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鉴别运用,在历史叙述中保持客观公正,对史学思潮辩证对待,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中应该持有的学术的良知和史学技艺。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的功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的功用不在于“求真”、“致用”,因为求真是历史学的职责,致用是历史学的义务,并非历史学独有的品格。历史学的功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史学的任务看,其功用在于记录保存历史、追求真实;从史家的动机看,其功用在于借史抒怀、求知释疑、谋求生存和建设化;从史学的作用看,其功用在于满足人的精神欲求和生成知识;从史学的应用看,历史学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创适,也可以用来破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精神的满足和知识的生成将是历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学界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中,比较文学、历史学的研究模式应用最为广泛。比较文学的研究模式强调“归化”,以中国文化为轴心进行中外文化的勾连和比较。而历史学的研究路径呈现“异化”,主张把握海外汉学的“外国学”本质,这就需要研究者深入外国的学术传统。而汉学在西方学术体系中只是东方学的一个分支,在东方学浩瀚的宏观构架下考量汉学就成了研究者必经的漫漫蜀道。  相似文献   

11.
王和 《史学月刊》2008,(11):103-110
是否遵循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是判定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也是二者判然有别的分水岭。唯物史观不以任何先验的东西为前提,唯心史观则相反。凡是不遵循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乃至有意违反这一原则的历史观,毫无疑问一定是唯心史观,而绝非唯物史观。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去考察历史,符合过去人们所理解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来所规定的意义和内涵,因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导致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更替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美术地理学之下的历史美术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与美术历史同样对揭示美术规律起重要作用的美术地理学至今尚未及时建立起来,因而目前在美术地理学之下首先确立历史美术地理学学科概念,并进行学科之下的实际研究,从而促进美术地理学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极为迫切而且切实可行。本文就历史美术地理学在美术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意义与地位、历史美术地理学的学科概念与性质、目的与任务、内容与时间断限、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学科建立的学术基础与先期成果,以及进行历史美术地理研究的相关问题等诸方面作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太祥 《史学月刊》2002,7(8):101-104
中国传统史编纂坚持求真的原则,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广泛地搜集史料,精审地考证和选择史料,保证史料的客观性;秉笔直书,评价公允,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客观地探讨历史发展规律,体现出先进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的科学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达到了史学经世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 2 0世纪历史文学研究的历程 ,把 2 0世纪史家关于历史文学的观点归纳为三种 :一是强调科学性而不主张使用文学笔法 ,代表人物是陈垣、何炳松 ;二是强调历史写作的艺术性 ,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张荫麟 ;三是既强调科学性 ,又重视艺术性 ,提出“准确、凝练、生动”的历史文学原则 ,代表人物是白寿彝。认为应当继承和发扬 2 0世纪史家在历史著述方面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5.
论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戈 《史学月刊》2003,(8):11-18
史料是一种语言,对史料性质的分析本质上是一种“元分析”。只有在史料系统内部,史料才具有客观性。史料的客观性是一种语言的客观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就是运用史料的规范性,即语言游戏的规则性。史料与历史的关系是一种假关系。史料不能直接产生理论,但可以充分限制理论;史料虽不能肯定什么理论是好的,但可以肯定什么理论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5 0年代 ,经过中国史学会精心组织 ,由一批第一流学者分别担任主编 ,1 0年之中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1 0种 ,62册 ,共计 3 0 0 0余万字。它是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下对近代史资料的一次大规模的科学整理 ,为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最基本和最有价值的史料 ,成就巨大 ,影响深远 ,因而堪称是新中国历史科学的盛举。  相似文献   

17.
谈谈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素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工作者应该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良好的学术素养。首先,要尽到自己的历史责任,要关注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潜心研究,传承文明;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严谨务实,揭示历史的真相,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再次是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把做人、做学问、做事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干宝《晋纪》已佚,其中二千七百多字的《总论》因历代各种文献引录完整保存至今。创设"总论"这种新的历史评论范式,摆脱《左传》、《史记》就事论事或寓论断于叙事中的历史评论方式,在更宽阔的历史视野下表达史家的历史认识,对后世历史评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总论》对西晋兴亡的历史过程及其缘由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这些历史认识对研究西晋历史发展及其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晋纪·总论》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需要搜集、整理、考证和利用文献史料。搜集史料要求“全”,整理史料要求“实”,考证史料要求“真”,利用史料要求“准”,这些直接关系到所出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类型多种,既包括有关的文件和档案、文集和文稿、报纸和新闻稿、定期刊物、纪实和回忆、资料汇编,又涉及地方史志、史学史料、国外资料、批判研究资料。就此文献史料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和具体分析,可加深对其真实性、政治性和现实性的认识。建国后,学术界十分重视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工作:搜集相当广泛,整理比较系统,考证多有创新,利用成效显著。倘能对此丰富实践继续给予理论上的总结,无论对于当代中国史文献史料学的学科建设,乃至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渭滨 《安徽史学》2004,(1):34-35,109
历史学家应该而且必需对现实深切关怀,注意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并不断从现实的挑战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形成学科的新的理论生长点,以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