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地处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缕析波利比乌斯等古典史家的记述,交战历程依次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伊萨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着眼于史实层面,罗马遣使交涉,基本是其对外扩张中先礼后兵的惯常策略,也是其强化宣战理由的重要环节。而就历史叙事而论,波氏的伊利里亚战争文本,一方面将罗马对伊利里亚的征服呈现为奉辞伐罪、解救他邦的功业;另一方面是论证罗马优良政体及其在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中所发挥的有力作用,在此叙事逻辑指引下,伊利里亚成为罗马需要匡谬正俗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孙犇 《沧桑》2010,(6):106-107,110
罗马军团是帝国征服四方、维持统治的工具。但是,在罗马历史上,由于罗马军团的特殊背景使其不仅影响了罗马帝国的政治走向,也在帝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马帝国的士兵有着可观的收入,也是巨大的消费群体,使得他们促进了边疆驻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帝国初期的城市化运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文中与帝国相关的所有词汇多出自同一渊源,即古罗马官员掌握的治权(imperium)。治权概念随行使范围的空间扩展而内涵延展,从罗马官员的权力到皇帝的权力,从罗马人民的权力到罗马国家的统治,从区域性的统治到对整个世界的统治。imperium词义的演变说明了罗马国家蓬勃的发展态势,帝国的成长与帝国观念的更新共同演进。罗马人在很长时间里体认的是一个权力帝国,这一权力帝国的基础在于对其他地区和族群行使治权。罗马人怀揣抱负,相信以军事手段制服对手才是罗马立国图强的最佳出路,这与自蒙森以降视罗马为防御性帝国的传统观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的扩张活动基本上偃旗息鼓。相应地,元首制时期的罗马军队经历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兵源募选日益本土化,这使军团和辅助军之间的区别日渐淡化。二是行省驻军日益定居化,这使军队作为自成一体的社会具有隔离于非军事区的趋势。由于这两个变化,军队在和平时期的非军事功能日益突出。对不列颠罗马驻军的考察表明,军队对行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军队对城市化进程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向军队供应粮食带动了不列颠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军队是普及罗马公民权的重要渠道。关注这些非军事功能有助于更充分地理解作为罗马帝国主义工具的军队。  相似文献   

5.
付志波 《神州》2012,(9):58-59
罗马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几千年来,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丝毫没有减退人们对罗马历史的追寻和热情。罗马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罗马的教育,作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和脚步。现有的书籍文献,在论述罗马教育时,大多与古罗马的历史阶段(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相结合。而本文则是把古罗马教育与历史分期结合起来,通过对罗马共和国时期(BC510年-公元BC30年)家庭教育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西方早期家庭教育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元4—5世纪罗马帝国的多神教知识精英,朱利安、里巴尼乌斯、阿米安、攸纳皮乌斯、克劳迪安、奥林匹奥多鲁斯等六位作家在表达各自历史观念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高度相似的叙述模式。他们以罗马城为帝国的文化象征,赞美罗马往昔的文治武功,谴责当前的道德没落,坚信某位杰出的精英人物能够带领罗马再造辉煌。这种再造罗马的模式继承了帝国早期的意识形态传统,并在基督教势力相对忽视世俗历史的背景下得以生存。这些多神教知识精英的历史撰述为后世留下了重要遗产,它们反映了古典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并与同时代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互动,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治理论和历史观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罗马”这个名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光辉传统,恐怕只有“长安”一词可以相比。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局看,罗马文明在取得自身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在西方文明传统的形成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它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字继承焉,并在地连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刘建春  泰志军 《旅游》2004,(9):64-72
伟大的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过“巴黎是我的中学,罗马是我的大学,谁看见过罗马,就看见过了世界!”这话一点不假!只有亲临过罗马的人,才会有这种切身感受。罗马,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城市,如今已不是奥古斯都大帝留下来的“大理石城”,也不是教皇统治鼎盛时代的以豪华教堂为主要建筑的城市,而是一座现代化的古城。世界上没有第二座城市像它一样,能让历史留下的痕迹如此和谐地交融到一起。走进古罗马,你发现你走进了一座迷宫,那里有无以数计的宝藏,闪烁着光芒。每一颗珠宝都是一本宝贵的历史教科书,无数珠宝将会使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走进去,那里有古罗马最璀灿的珠宝在等着你采掘!  相似文献   

9.
李维以其巨著《建城以来史》闻名于世,此书始于罗马建城,终于奥古斯都时期。共和国后期,大规模的领土扩张致使罗马社会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罗马传统的道德风尚出现了明显衰退现象。道德是史学家诠释罗马历史的重要因素。李维将罗马过去的胜利和强大归因于罗马的传统美德,因而他以道德为主线构建罗马历史。他爱国主义和道德教化的著史动机使他致力于赞颂罗马先民的英雄业绩,激发读者的爱国热忱,劝诫罗马人避恶扬善。  相似文献   

10.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历史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大汶口文化是在北辛文化的基础上,接受江淮地区龙邱庄文化北上的强烈影响而形成,形成后又与江淮、江浙地区文化不断交流,加上仰韶文化同时向两地施加影响,从而使得海岱和江淮、江浙地区的文化面貌越来越近似,逐渐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鼎豆壶杯鬶(盉)文化系统。从这个角度看,当年提出青莲岗文化自有其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汉文化为中心的唐代文化大融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雪莲 《人文地理》1997,12(3):30-33
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有着其独特的色彩和先进性。本文着重从地理环境的高度来分析唐代文化生态及文化融合,分析文化与地理环境内在的机制和规律。从而在面对现代外来文化冲击的情况下,更理性地安排人类文化活动空间,并用以改造环境,丰富本土文化,为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昆山市绰墩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东南文化》2000,(1):40-55
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揭示出其内涵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并清理崧泽文化墓葬27座、灰坑1座,良渚文化残房基1座、灰坑4个、灰沟2条,出土陶、石、玉、骨器150件左右。  相似文献   

14.
二里岗文化渊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邹衡先生提出漳河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南关外型文化为二里岗文化之渊源①,称之为先商文化的三个类型。邹衡先生认为,漳河型文化发展为辉卫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又发展为南关外型文化,最终由南关外型文化发展为二里岗文化。李伯谦先生指出南关外型文化不可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②。张立东先生根据新发掘的资料,论证了辉卫型文化并非先商文化③。我们在《试论漳河型文化》一文中,论证了漳河型文化与二里岗文化差异显著,漳河型文化同样不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④。另外,有些学者认为二里岗文化是由二里头型文化发展而来⑤。…  相似文献   

15.
文化信息的空间扩散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康弘  耿侃 《人文地理》1998,13(3):50-54
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的空间扩散过程;初步探讨了文化扩散的信息内涵,提出了文化源地、文化宿地、文化扩散媒介等文化信息扩散要素,简要地分析了文化信息扩散的类型;着重探讨了影响文化信息扩散的作用因素,分析了环境约束,区域引力,空间距离、地形摩擦、文化惯性和文化革新等6个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健 《东南文化》2005,(3):94-96
从物基本陈列,《物法》的宣传和物保护,物档案工作,走经营开发性的化事业之路这四个主要方面就国有基层博物馆的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湖北郧县店子河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遗址概况店子河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店子河村,东北距郧县县城16公里,东南距十堰市区15公里(图一)。遗址地处汉江北岸的二、三级台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7′58″,北纬32°47′55″,海拔150~158米。遗址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区,武汉大学考古系受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委托,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18.
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寨子遗址位于潼关县城东南约0.6公里(图一)处的台塬上,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陕西省第三次文物普查[1]。因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建设,2010年6~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潼关南寨子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调查发现,遗址的东西两至是被当地人称为  相似文献   

19.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汶口文化西来,到达河南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北渐,到达河南西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两者在河南交汇,这在中国考古学上是独树一帜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往往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反映了这一系列文化的消长、取代和变迁。大坟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深入河南所到之处,对与之相遇的晚期仰韶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的大坟口文化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古代文化的交流,而河南的屈家岭文化则连接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20.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考古发掘纪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遗址的发掘揭露面积达4000平方米,钻探面积逾30万平方米。发现龙山化的城址、台基、房址、灰坑、灰沟、水沟、水稻田及岳石化的环濠、灰坑等遗迹200多处,出土玉、石、陶器2000多件及炭化水稻数百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