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雅河流经新疆民丰县,在滋润了大片绿洲后继续北行,然后消失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在绿洲北缘与沙海相接的地方,已干涸千百年的尼雅河道静静地躺在那里,从胡杨林和柽柳丛中向着沙漠延伸,一直延绵到已成遗址的尼雅古城。黄沙铺陈的河道沉默地蜿蜒着,似在诉说着光阴的旅程和岁月的沧桑。  相似文献   

2.
梦幻尼雅     
尼雅传说——遥远的记忆尼雅遗址即尼雅古城,是距今约1800年的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精绝国的国都所在地。精绝国立国时间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4世纪,属我国的汉晋时代。尼雅遗址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曾经繁盛一时。但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这个沙漠故国却被强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无情湮没。从此,尼雅从历史舞台上神秘消失。1901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历经千难万险发现尼雅遗址后,尼雅古城立即轰动了全世界。尼雅很快被誉为"世纪发现"、"东方的庞贝城"。  相似文献   

3.
尼雅考古收获及不足——二十世纪尼雅考古反思王炳华没有一点夸张,尼雅考古,是与二十世纪共始终的一个课题。1901年元月,A·斯坦因进入尼雅挖宝,尼雅哄动了世界。九十年代,尼雅考古取得了辉煌成果,有突破性进展,世人瞩目。但冷静总结,不论在组织形式、可以获...  相似文献   

4.
尼雅北方遗址考察记●岳峰一、出发前的准备(10月10日)继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的考察中获得重大发现之后,1996年10月2日又开始了第八次联合考察。10月10日,中日双方34名队员离开民丰县城,经过沙漠边缘的卡巴开斯坎村来到尼雅...  相似文献   

5.
跟我去尼雅(续)○李希光独木棺内的红衣少女今天在尼雅,除了红柳和死胡杨树外,我们看不到一棵有生命的植物,遍地是黄沙。但是,从考察队发掘的古代遗存看,尼雅人从生到死都没有离开林木。比如,尼雅人死后大都葬在木棺内。令我吃惊的是,尼雅人的木棺都是用独木做的...  相似文献   

6.
尼雅的诉说     
尼雅在哪里?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尼雅是什么?一千六七百年前消失的人类生存地遗址。尼雅说什么?过去,现在,将来。  相似文献   

7.
本稿具体地阐述了鄯善古国木雕家具图像的文化来源。认为尼雅与楼兰遗址出土兽腿形椅腿主要受到古希腊罗马影响,同时带有波斯文化因素,尼雅出土木桌图像分别源于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尼雅采集柜门图像兼有印度和波斯文化因素。这些家具图像反映了南欧、西亚、南亚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情况,这一过程应该发生在西域,而不是西北印度犍陀罗。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历史时期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破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正史以及汉简、敦煌遗书、西夏文书、明清方志等大量有关史料 ,并经实地反复考察 ,对于河西走廊历史时期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的破坏状况 ,作了细致的探讨。史实表明 ,早在河西汉代大规模开发始 ,因大量用作薪柴、饲草等 ,这一破坏即已发生。且危害匪浅。迨至唐代、西夏破坏更趋严重。及至明清伴随着河西更大规模的开发 ,绿洲边缘荒漠植被遂被更大面积的刈伐、采挖 ,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沙漠化过程。研究历史上荒漠植被的破坏 ,可为今天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绿洲社会是拉铁摩尔新疆考察的主要对象,也反映其边疆研究范式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绿洲景观的不同类型及亲疏关系,拉铁摩尔创建了以沙漠绿洲为经典形态的绿洲体系,并探讨了绿洲社会的总体特征。他认为,绿洲社会是一种可与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并列的第三种社会形态,而作为中国侧翼边疆上的绿洲社会,在与其它两种社会的交往中,表现出亲近农耕社会,排斥游牧社会的倾向。鸦片战争以后,工业化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破坏了绿洲社会故有的社会基础,绿洲社会最终隐藏在中国农业—工业化文明形态之中,但是其与中国内地的社会基本矛盾并未根除。这一理论自"民族国家"的研究主流语境之外,率先发现新疆边缘族群的话语价值,有其超越时代局限的先进性,对分析中国目前所面对的新疆民族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其公式化的弊端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尼雅解梦     
从《鲍尔文书》说起 沉睡在塔克拉玛干茫茫沙海之中的尼雅古国,是一个最为神秘的王国。直到今天,地图上仍无法标出它的名字,那里没有人烟,甚至没有动物和植物生存,只有静静坐落着的尼雅遗址。 尼雅是梵语的音译。 历史上的尼雅,名叫“精绝”。《汉书·西域传》载: 精绝国,王治精绝域,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庐国四日行,地陿 ,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然而,这个有官有民、有兵有将的王国却在一千六七百年前神秘地消失…  相似文献   

11.
居延二千年历史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汉代、唐宋、近代为基点 ,回顾了居延地区两千年间的生态环境演变 ,认为人类的过度开发是造成居延绿洲和文明逐渐消失、衰败的根本原因。以历史的实证 ,敲响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尼雅遗址出土佉卢文书中的大部分已得到转写和译释。根据对其记录内容、年代与出土地点(遗迹群)组 合关系的分析,可以大致地复原尼雅遗址在佉卢文时代——鄯善国凯度多州时期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对应的遗迹(群)和 遗迹区。  相似文献   

13.
跟我去尼雅     
跟我去尼雅○李希光“尼雅有位老国王,国王有三个年轻貌美的女儿和一个金骆驼,一千多年前,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沙暴把国王连同他的女儿们和金骆驼埋没在流沙中了。”——新疆民丰县尼雅乡95岁的伊力讲给作者的传说去大漠腹地的念头还要追溯到两年前在外蒙高原那个寒冷...  相似文献   

14.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南部民丰县城北 10 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地当古代尼雅河的尾闾。分布范围南北长约 30、东西宽约 5公里 ,是汉代精绝国故址。公元前 6 0年 ,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新疆一切军政事务 ,精绝国归西域都护府统辖 ,直至魏晋。 2 0世纪初 ,斯坦因曾在此大肆挖掘 ,拿走大量文物。 1949年以来 ,我国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 ,① 并于 195 9年发掘了几处居住遗址和两座墓葬 ,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② 从 1988年至 1997年 ,中日共同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连续多年数次对尼雅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并清理和发掘了部分遗…  相似文献   

15.
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对于确认其织造年代、产地,研究纺织工艺水平、社会经济文化,探索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历次出土的近40余件文字织锦图案风格及织文的研究认为,文字织锦出现于西汉晚期,主要流行于东汉中后期至魏晋时期;文字内容可分为吉祥祈语、政治祈语、弘扬儒教教化及社会价值理念的祈语,以及根据西域绿洲城邦或边疆民族的审美和功利目的而专门织造的汉语—胡语双语文字。图案风格可分为传统的吉祥瑞兽云气纹样、几何纹样、瑞花草纹样,并出现了西域风格的有翼神兽和狮子纹样。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4,(7)
<正>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以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掘了一座东汉时期夫妻合葬墓,墓中出土器物丰富,其中有一个黄绸小包,内有朱粉少许,还有纸张一小块,揉成一团,大部分涂成黑色,长4.3、宽2.9厘米[1]。该纸张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号59MN1∶477;文物编号06966),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墓所在位置就位于从20世纪初直到近年被多次发掘的尼雅遗址(以下称此纸为尼雅纸)。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民丰尼雅出土蓝印花布的文化属性问题,以丰饶角图像为线索,在梳理古希腊、古罗马与拜占庭以及贵霜王朝同类图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推断其为来自贵霜的物品。从古希腊罗马到贵霜,尽管丰饶角形态及其持有者的身份有所变化,但象征意涵始终没有多少改变,贵霜以古希腊罗马手持丰饶角女神为蓝本,吸收当地佛教造像因素,便形成蓝印花布女神图像。贵霜物品出现在尼雅遗址,意味着两地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  相似文献   

18.
武敏 《文物》1962,(Z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1月,先后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古墓葬区、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北古墓葬区进行了几次清理发掘,出土的随葬品中有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调查过程中,新发现一处墓地(编号95MNI号墓地),并随即实施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取得重大收获。该项成果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目前整个墓地的材料整理已初步告一段落,现将 95MNIM8发掘整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发现与发掘概况尼雅遗址地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河尾间地带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以佛塔为标识中心,散布着残存程度不一、规模不等的众多房屋建筑遗址、佛寺、果园、田地、陶窑作  相似文献   

20.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雅通古斯。2022年初,我们几个乌鲁木齐市的摄影师受邀去拍摄民丰县的风光与人文。大家起早贪黑,紧张拍摄了一个星期,总算完成了既定任务。可心有不甘,既然跑了1300多千米来到这里,还是想去我们没有到过的地方,拍拍难得一见的景物,比如闻名于世的尼雅故城。邀请我们的单位负责人王女士好像猜到了我们的心思,特意给我们安排了尼雅故城和雅通古斯遗址的行程,几个摄影师顿时精神抖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