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大都集中于节度使继任问题上,而且西川的历次叛乱没有得到本道的全部支持,边兵常常成为叛乱的主角。元和初年的刘辟之乱标志着西川的叛乱活动达到了顶峰。刘辟之乱后,唐朝将资、简、陵、荣、昌、泸六州割隶东川,进一步缩小了东西两川的实力差距。同时,又采取派遣高级文官出镇与征调外地客军入蜀驻防的措施,最终实现了西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从墓志的记载看,王怀珍为西川本地人,系武职军将後代。虽然参与了贞元十年(794)册封南诏之行,但对其仕途并无太大影响,长期沉沦下僚。西川刘辟事件平息後,包括王怀珍在内的大量军将留任,西川原有边防体制并没有改变,导致西山出现叛乱。武元衡派王怀珍平定叛乱,王怀珍因战功而步入武职僚佐高层。西山叛乱的平定,使长期以来西山军队对成都的威胁消除,但造成了西川整体军事力量削弱,无法抵御南诏的入侵,唐王朝被迫以外军入援的形式加强边防。  相似文献   

3.
幽州镇位于河朔三镇最北端。偏处一隅,孤立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内部频仍的动乱,使它同魏博和成德二镇相比,对中央表现出较强的恭顺性,在平叛攘外、稳定唐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它所谓的恭顺是阶段性的、相对而言的,不宜绝对化。虽然唐廷河朔政策原则上视三镇为一体,比较注意维持三镇的平衡,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魏博、成德而轻幽州的倾向。由于唐廷对幽州镇的限制乃至歧视政策,幽州镇又往往成为三镇叛乱的主要肇始地。它游走于恭顺和叛逆两极之间,构成了唐后期政治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明代嘉靖年间,朱纨在福建沿海地区实施的保甲不仅推行迅速,而且效果很不错;倭乱是月港"二十四将"叛乱的主要诱因,饶乱是次要的,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虽然"二十四将"曾被招抚,但他们并未作为乡兵攻打"饶贼";月港地区的4次设县之请都出现在动乱时期,与当时福建漳州沿海地区大规模修建城池有关,军事防御是设县治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两《唐书·萧复传》载唐德宗建中四年朱泚之乱时,陇右留后韦皋于陇州诛杀“豳”“邠”叛卒一事。但变乱发生时唐代政区建置已无“豳”州之称,“邠”卒亦无驻陇州的记载,《萧复传》“豳”“邠”二字应误。据载,在建中三年,朱泚既兼凤翔、秦陇与陇右三镇节度使,又保留着幽州本镇节度使一职,其离任凤翔节度使前派遣驻守陇州的所部幽州兵,建中四年附朱泚为乱而为韦皋所诛。故朱泚之乱中在陇州被杀的是朱泚的幽州兵而不是“豳卒”,《萧复传》中的“豳”“邠”为“幽”字之误。  相似文献   

6.
唐天宝十四年(755)冬,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占洛阳,破潼关,陷长安,玄宗逃成都避难,太子李亨逃朔方,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元至德。以李泌为谋臣,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借回纥兵平叛。战争反复拉锯,黄河流域"人烟  相似文献   

7.
<正>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将帅收养义子之风盛行。《资治通鉴》谓"唐末宦官典兵者多养军中壮士为子以自强,由是诸将亦效之"1。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多养军中壮士为子,宠遇如真子"2,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也大量收录养子。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求援契丹,甚至不惜"称子"、"称臣"以获得"儿皇帝"。梁太祖朱温早年投奔黄巢,降唐后受赐名"全忠",中和三年(883)担任宣武节度使。朱温在其发展过程中,亦收录  相似文献   

8.
唐《刘如泉墓志》立于朱滔称大冀王之后,时值"四王之乱"正盛之际,是难得的河朔叛镇厚葬阵亡将士、安抚"骄兵悍将"的文物史料。建中初,藩镇割据问题严重,时逢李惟岳、李纳要求世袭节度使,德宗决意削藩,拒绝其请,最终引发了"四王之乱",形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而刘如泉阵亡的"惬山之战"是直接导致"四王"局面形成的关键之役。文章认为刘如泉虽然以幽州叛镇大将身份效忠于大冀王朱滔,但仍是李唐藩镇的将校,在"大君"和"大王"双重君王观念下,幽州叛镇在将校授官、死后的丧葬礼仪等问题上,均存在对李唐制度的依赖和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   

9.
辽代节镇体制与晚唐五代一脉相承,与宋代节度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辽代节镇除本州(治州)外,亦下辖支州(属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史·地理志》关于"节度州"统刺史州的说法不够准确,应为"节度使"统州。辽代节镇在行政、军事、财政上直接隶属于中央。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这是唐五代节镇体制与辽代地方分权政治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张淮鼎为归义军第三任节度使,虽其掌权时间甚短,但却为唐末归义军政治动乱之肇端.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对张淮鼎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勾勒出了其大致的人生轨迹,或有助于对晚唐归义军相关政治史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初,在西安发现并清理出有墓志的唐墓一座,本文通过对师府君志文的考释,进而探讨了唐朝中后期陕北延安地区内迁羌族问题,以及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政治地理、军事布防等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官方长期治理不到位,海洋区域社会无序发展,最终于嘉靖四十年(1561)酿发了福建月港"二十四将"叛乱,倭乱爆发、募兵为乱、土堡兴筑等因素对叛乱发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叛乱前,朱纨在福建沿海所行保甲并未得到切实贯彻,更没能恢复当地统治秩序,不应过分夸大保甲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月港叛乱推动了海澄设县的最终达成,新县的设置以及县城的修筑虽有助于防御,但设县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月港行政建制,强化官方对当地的管理与教化。  相似文献   

13.
公元九○七年,朱温篡唐,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西川节度使王建割据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时期铸造了六种年号钱,即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和咸康元宝。  相似文献   

14.
青海沙陀李氏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实。据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早在唐朝以前,他们就住在祖国西北蒲类海之东,金娑山之阳,在阿尔泰山地域放牧。公元661年,朱耶金山以墨离军讨击使,随武卫将军薛仁贵平定了新疆叛乱,官封金满州都督,遂屡官加世袭。808年朱耶执宜率所部战胜吐蕃的前堵后追,进入中原,封为阴山都督、兵马使。869年朱耶赤心随康承训节度使平定庞勋之乱,受唐懿宗召见,封为左金吾上将军,赐姓名为李国昌,从此便有了沙陀李氏。881年李克用率一万多鞑靼人从沙陀、阴山进入代北任唐封雁门节度使,招兵买马,于883年李克用带几万…  相似文献   

15.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后期爆发的一次重大军事叛乱。因叛乱在萧梁境内,故给萧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使之分裂乃至灭亡。侯景之乱不仅对萧梁,也对南朝后期的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侯景之乱的严重后果,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上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  相似文献   

16.
文中据《唐会要》卷78《节度使》和《新唐书·方镇表二》所载至天宝元年形成的十节度使中的河东节度使的有关情况,从其首任节度使、建置沿革及权力状况和所辖军州方面,作了简单的梳理,以期能对景云二年(711年)至天宝元年(742年)的河东节度使的概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唐时官至西川节度使的韦皋,一生不知诗作几何,《全唐诗》仅收录了三首,其中之一是《寄玉箫》(一说《忆玉箫》):“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相似文献   

18.
幽州镇是唐代典型的割据型藩镇。它自第一任节度使李怀仙之后 ,历任节度使均兼卢龙节度使 ,存在着幽州和卢龙两套使府僚佐系统 ,可以称之为“一元二府”体制。幽州节度使驻于幽州 ,在平州有时设置卢龙留后。使府官员任职上具有流动性、一身两任性和地域上的兼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政坛上,令狐绹(以下用~代)是一位比较活跃的人物。宣宗时他执掌相权长达十年之久,懿宗、僖宗时出任河中、淮南、凤翔诸镇节度使,可谓出将入相、势倾一时。但关于他担任风翔节度使的时间,史书记载互为歧异。《旧唐书》卷一七二本传记:“[咸通]十三年,以本官为风翔尹,风翔陇节度使”。《新唐书》卷一六六本传载:“僖宗初,拜风翔节度使”。《资治通鉴》卷二五二乾符二年记:“五月,以太傅、分司令狐~同平章事充风翔节度使”。吴廷燮《唐方镇年表》据《旧书》  相似文献   

20.
简阳市简城镇北门桥北有一座碑亭.经考证,确认为唐代德宗皇帝为褒奖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服南诏,摧吐蕃”之功而赐予之碑,即韦南康纪功碑.此碑亭为罕见的融唐、清两代历史、书法、镌刻及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