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还存在许多不足,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基地等举措来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特色与质量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宜昌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因利益而合作,因合作而共赢,初步建立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此篇以此为例探讨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做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合作成效。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胜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以开放性思维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寻求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旅游管  相似文献   

3.
董勇 《旅游纵览》2015,(1):274-275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固有模式,根据旅游类高职专业特点与社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从职业操守、校企协同发展、学习驱动力的营造及人际沟通等方面探索校企共同文化的创建,缩小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营造了合理的旅游类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环境,共享了高校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成果,为旅游高职教育的深度改革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牛海燕 《旅游纵览》2012,(12):149-150
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管理专业应改变办学思路,实行校企合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向优化,互助双赢。文章深入分析解读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常见的四种合作模式,希冀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晨静  李雨锦  石秀霞 《神州》2013,(3):236-236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和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校企双方重视度不高、缺乏政府指导、师资力量薄弱、实习实践安排不合理、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尹元甲 《旅游纵览》2013,(9):229-230
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囚此旅游专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模式。本文在分析旅游专业产学研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校企共同主导合作模式、共建旅游实训基地和校园旅游实体企业及建立有效保障制度和主体长效机制。一、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国务院于2009年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41号文件。文件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教育部关于加强  相似文献   

7.
董大远 《旅游纵览》2013,(7):240-241
校企合作是顺应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市场竞争不断发展的现状,而产生的一种能够促进职教人才培养和社会企业发展的双赢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是现代社会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提高职校教育贡献度的必然要求。在竞争越来愈激烈的社会,实行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试从校企合作优缺点、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措施等方面详细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毛晓莉 《旅游纵览》2016,(4):300-30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是高校与旅游企业共同联合培养更符合行业和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虽然形式多样,但合作层次还有待加深,本文通过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模式和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加深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的措施,以期能实现学生培养质量更高、专业发展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范晔 《旅游纵览》2013,(9):242-24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极强,近年各校纷纷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化与改革,有必要对旅游管理专业"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教学过程层面、教学评价层面的实施方式以及"校、企、师、生"方面的实施保障进行深入研究。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同样指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  相似文献   

10.
李庆苏  徐英 《神州》2013,(14):255-255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长效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黑龙江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是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柱,“双高”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分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改变人才培养思路,以期满足新时代旅游发展新需求,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校企合作的类型和具体的合作形式。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着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不适应,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休闲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解决旅游教育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满足市场对休闲旅游服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旅游职业教育应更加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专业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密切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导游实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的必考科目。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课程"内涵的了解,探讨"双证课程"《导游实务》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希望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旅游高职院校、旅游企业、学生等方面的座谈访问、调查了解,分析目前校企合作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根本问题,以期对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导游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领域课程。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学习和借鉴德国职教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对《导游实务》进行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旅游纵览》2013,(3):221+228
本文结合我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专业顶岗实习的工作实际,总结了在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同时为了能使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对学院、对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要将送到企业的课程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工学结合"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专业思想教育、购买实习责任险等,以期能把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  相似文献   

18.
胡玉莲 《旅游纵览》2013,(3):207-208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本文综观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广东南方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学校、学生、企业观念上不够重视;政府指导力度不够、政策导向作用不强、投入不足、相关法制不健全;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利益关系有待协调;校企合作模式单一;高职院校实践型师资队伍力量薄弱;院校教学安排与企业需求不同步、与市场相脱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不尽合理等问题。文章启示高职教育者要正视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以更好地找出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中,旅游产业更是呈"井喷式"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旅游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仍面临体制机制壁垒、产教不能深度融合等方面的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旅游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办好旅游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政策推动背景下,旅游产业人才培养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旅游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数量向提高质量转换。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推动旅游职业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适宜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双赢"模式,它有效地配置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以及分析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一些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