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在高县废品收购站拣选到一柄“巴式剑”。此剑呈柳叶形,剑身宽薄,扁茎,无格,有脊。近茎处之脊两侧,各铸有四道斜线,茎上宽下窄,上部边沿有锉磨的痕迹,首部与中部一侧各有一圆穿。剑表为绿色粉状锈所复盖,剑锋至剑身上部约12厘米长的一段内,有呈暗红色的附着物。刃部有若干小缺口,茎中部断开。全长50.2厘米,茎长16.2厘米,剑身最宽处4厘米。  相似文献   

2.
1984年12月,在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先后在吴县北桥乡和枫桥乡征集到青铜剑各一把。现分别介绍如下: 剑一:喇叭形剑首,施有弦纹数道;茎呈圆柱状,半空,茎上有两道凸箍;宽格,格与箍面上施有变体“涡纹”,剑身较短,脊直居中。通长28.4,身长22.1,宽3.3厘米。该剑是社员吴德宝1980年在苏城  相似文献   

3.
在今绍兴市城区及绍兴县境内发现及现绍兴市文管处收藏的青铜剑(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绍兴青铜剑)大约有20余柄,大部分属零星发现和在当地的征集品,其中有16件保存的较为完整,3件锷部略有损坏,2件只存剑身,还有2件剑身也只有一半.这些剑在形式上并不相同,为表达和论述上的方便,下面将这些青铜剑依据剑格、剑茎的区别分为三型十式.一型,仅一件(标本178).剑通长40.4、剑身宽3.2厘米,剑身较细长,起棱脊,无格,柱形茎,茎实心,茎两侧距剑首0.3厘米处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小突钮,剑首呈喇叭状.(图1)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一月,我馆派人前往冶炼厂拣选青铜器,得戈、剑、斧、权、镜诸器。现择其中几件介绍如下: 青铜戈 1件。援本略上翘,脊稍隆起,断面呈菱形。前锋为三角形。长胡三穿。长方形直内,一穿。通长26.3、援长18.2、内长7.9、内宽2.8厘米(图一:1)。这类戈在中原地区的春秋中晚期墓葬中多有发现。 铜剑 1件。断面呈菱形,茎首呈椭圆形,茎中部内收,两端较粗。茎上除缠缑状螺旋纹尚清晰外,其它纹饰模糊不清。剑格为三叉式。通长30.3、刃长20.2、茎长5.9厘米(图一:2)它与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出土的Ⅰ型Ⅰ式剑相同,时代大约为春秋中晚期。  相似文献   

5.
达观斋收藏有一件特殊的兵器。此器通长27厘米,刺长16.5厘米,宽2.8厘米,茎长3厘米,宽1.1厘米,锤体长6.5厘米,中间直径为4.1厘米,两端直径为3厘米,锤体中部有一个2×1厘米的长方形孔(图一)。此器造型独特,由一把扁茎短剑插入一个圆鼓形锤体中,剑身高出锤体平面16.5厘米,剑茎突出  相似文献   

6.
越王剑剑残长60.3、剑格广5.1、剑茎长9.5、剑首直径4厘米。铭文鸟书错金,除剑首上个别字有损伤外,其余皆完整,金光燦然,极为美观。剑体虽有较多的残伤,已断为四截,然形制大体完全,仍不失为诸越王剑中的珍品。现藏上海博物馆,未经著录,附图于后。(51页图版) 铭文分铸于剑格剑首两处,合计三十二字,字数之多为传世越王剑之冠。释文: 剑格正面:古北王(越)戉戉(越)王北古剑格背面:自用(作)乍自自乍(作)用自剑首:囗戉(越)王北自乍(作)  相似文献   

7.
1988年5月,沙市钢管厂基建工程中发现青铜剑一把,陶长颈壶一件。青铜剑呈绿色,有格有首,实心圆茎,有两道圆箍。剑身中脊隆起,两刃锋利.剑长45.4、宽3.6、脊厚1厘米。陶长颈壶为灰色,颈口部分原已残,底内凹,饰弦纹,根椐反映与这两件器  相似文献   

8.
1972年7月,江西省瑞昌县西北25公里夏畈公社小桥大队墩北张出土了几件青铜器(图一)。器物由瑞昌县文化馆收藏,现简介如下。剑 1件。圆茎,茎中半空,剑首呈喇叭形,叶较宽薄,中脊明显。残长50、茎长9厘米(图二:1;四)。  相似文献   

9.
解放初期,四川省绵阳县涪江沿岸出土了几件巴蜀式铜兵器,现收藏于绵阳市文管所。戈 1件。通长21.7、内长5.5厘米。援狭长且直,有中脊直通援后部的桃形穿,无胡,援本近阑处有两长方形穿,弧形刃,内上有一穿。内两面铸有巴蜀式刻纹(图一;五;七:2;八:7)。剑 3件,分两式。Ⅰ式1件。通长38.7、宽5厘米。剑体呈柳叶形,有中脊,扁茎无格,茎上有两小圆  相似文献   

10.
江苏赣榆出土南宋银铤李克文江苏赣榆博物馆1994年10月28日收集到一件银铤,铤首两端呈圆弧形,束腰,正面通长15,厚2,铤首上端宽9.5,下端宽9.3,束腰宽5.5厘米,表面微凹,边沿宽1厘米处略卷起,周缘泛水波纹。腰处有字模顺直砸印铭文两行:左为...  相似文献   

11.
<正> 1979年9月,承德县六沟镇房身沟村的几位村民取土时发现两座墓葬。县文物部门前往清理,共收集遗物100多件,主要为兵器、车马具、生产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兹分别介绍于后。 兵器 剑,三件。分为三式。Ⅰ式:一件。剑首为半球形,镂空,周身四道镂孔。茎为六棱柱体,上部中空。腊宽而厚,阳刻卷云纹。剑身薄而窄,脊部凸起。茎长7、剑身长17、宽2.9厘米(图一、1)。Ⅱ式:一件。茎  相似文献   

12.
最近,浙江省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由杭州钢铁集团出巨资襄助,成功地从境外抢救回流失的国宝——越王者旨於睗剑,使之回归越国故里。越王者旨於睗剑,铜质。全长52.4厘米。剑作斜宽从厚格式,中脊起线,两从斜弧,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共八字:  相似文献   

13.
徐州发现东汉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7)
1978年1月,徐州铜山县潘圹公社段山大队社员,在驼龙山南坡发现一座小型汉代砖室墓(图一)。经我馆派人清理,在骨架左侧出士一把刻有错金铭文的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图二)。钢剑锋部稍残,无首。通长109厘米。剑身长88.5、宽1.1—3.1、脊厚0.3—0.8厘米;剑把长20.5、宽1.2—1.7、厚0.6—0、9厘米(图三),把上有麻织物痕迹。剑原有  相似文献   

14.
一、清太祖御用剑考(一)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太祖高皇帝御用”剑(图一),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遗留下来的唯一珍品,经鉴定已列为国家一级藏品。该剑铁质,全长80.5厘米,刃长58.3厘米,刃宽3.1厘米,柄长19厘米,柄宽8.3厘米,镡长6厘米,镡宽9.5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在山西省代县城东约一公里左右的代县新城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块金代墓志铭,现收藏在代县博物馆。墓志铭为石灰青石质,平面呈圭首长方形,即碑形。碑铭通高104厘米,宽68.5厘米,厚17厘米(图一)。碑额部分为圭首,圭首顶宽24.5厘米,底宽68.5厘米,高22厘米,正面中间篆刻有“故李公墓志铭”六字篆书,  相似文献   

16.
延川县出土的几件青铜器延川县文管会征集到一批珍贵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是本县群众在农田基建和修造房屋时出土的。现就其中3件介绍如下:蛇首七星剑1件、通长53、剑格宽7、柄长23、刃宽4.5、厚0.4厘米。柄首呈蛇头形,柄体饰两排棱形孔,剑格上下面各饰涡...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三年在襄阳县余岗大队发掘了一批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器物.最近在清理这批器物时,在残损器物中发现一件断为六截的徐王义楚元子剑(图1).器物编号为蔡坡M204∶25.全长53.5、宽4.5、柄长9.5厘米.剑首呈喇叭状,茎园柱形,茎上有两周饰蟠虺纹的凸棱,腊宽,剑叶中间隆起成脊,两锷微撇.格上有"(余阝)王义楚之元子□?(择)其吉金自乍(作)用佥(剑)"十六字铭文.第八字下半截模糊不清,我们原以为是"?"字,后经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等同志鉴定为"?"字,当是义楚之子名.清未以来,江西等地先后出土过有徐王义楚铭文的觯、鼎、盥盘等."徐王义楚"铭文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博州出土的两件宋代银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两座古城遗址中,先后出土两件宋代银铤,现藏州博物馆,兹分别介绍如下: 银铤Ⅰ 1987年5月在哈日布呼古城出土。银铤系浇铸而成,呈束腰状。正面周缘起棱角上翘,凹入如砚;有数周回旋纹;背面两端较平直,铸孔若蜂房密布,铸有阴文“南剑州”三字。银铤正面长14厘米,一端宽10厘米,另一端宽8厘米,腰宽5厘米,背面长11.50厘米,两端宽7.7厘米,腰宽4.2厘米;厚2厘米,重1850克。按:“南剑州”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相似文献   

19.
山东青州出土宋金银铤1993年4月,青州市城西前营子生活小区施工出土一件黑釉封口瓷罐,内盛五件银铤。银铤均呈束腰弧首形,正面微凹,背面呈蜂窝状。银铤现藏市文管所。一号铤长15.7、首宽9、腰宽6.3、厚2.2厘米,重1940克。上部左右两端砸印“匠人...  相似文献   

20.
安远县镇岗乡罗山村村民谢享助于1995年1月份在该村背大石墩下柑桔园地挖土时,在离地表0.8米深处时挖出一把青铜斧,随后又挖出一把断为三截的青铜残剑,一把锈蚀严重的青铜残刀和一件陶罐。1995年3月22日谢享助托他的胞兄谢享清把这几件文物献给县博物馆。现将其简介如下:青铜斧:长方形聚,束腰,刃部宽大,聚口至刃两侧边正中有一条凸起落线。聚口长3.1、宽2厘米,束腰最狭处宽28厘米,斧总长6.6厘米。青铜剑:剑身和剑把两部已残缺,椭圆形实茎,茎上仅存一道凸箍,为凹形斜宽从厚格式,剑身中起脊,横断面呈菱形。现剑身残长4、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