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沅陵傩文化主要通过老司公的度职和傩事实践活动,表现其真心诚意,任劳任怨,团结协作,无私无畏,甚至以身殉职等高贵的职业伦理精神。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里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相似文献   

2.
王廷信 《民俗研究》2022,(2):103-108
傩文化是以驱瘟逐疫、祈福纳祥为核心的民俗事象,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因其较深的农耕文化背景和形态特征而面临现代文化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文化多样性的立场彰显傩文化的当代价值,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认识傩文化的可贵性.傩文化的传承是保护性传承,而非推广性传承.傩文化的传承需要从供需关系入手保护好其所依赖的社会生态,并在传统传承方式上进一步拓展,不宜为了让傩文化急于适应现代社会而对其进行强行改造.  相似文献   

3.
白木 《文史春秋》2006,(8):51-53
傩(nuó)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是由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傩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傩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盛行于江西、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安徽、福建等地的民间。中国的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有特点。遗…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人神关系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既相信自己又相信神灵的宗教观念,娱人娱神、以人为上的宗教情感,仪式模拟“难题考验”的宗教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湘西地区至还今保存着鬼神崇拜,经过长期的傩坛仪式、口头传承,人们把想象和幻想加以整理,形成了独特的傩文化特征。湘西傩祭虽然反映的鬼神是虚幻的、超现实的,但它反映的仍然是人类社会生活,表达的仍然是人的思想感情,刻划的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贵州由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是中国傩戏最多、傩文化元素保留最为完整的省份(地区)之一。贵州的傩、傩戏品种繁多,覆盖面广。除汉族外,贵州苗、布衣、土家、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区域,都有特色各异的傩文化。  相似文献   

7.
甘肃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春节时在陇中、陇南、甘南、河西等地举行的傩文化活动自成特色,是一个个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的案例,其中承载着诸多社会功能:促进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功能、审美艺术课堂功能、心理层面的调适功能。这些都启发我们挖掘傩文化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构建良好社会道德方面的潜在价值。当然,在对甘肃春节傩文化的研究中也应注意国家、社会通过倡导、引导等"软控制"手段使民间信仰功能发生积极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南阳汉画像看汉代的傩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迪 《中原文物》2002,(1):78-81
傩是由原始宗教而派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为"假面跳神".傩起源于远古社会,形成于商代.到周代、汉代,傩发展为由方相氏主持的一种驱鬼逐疫的仪式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傩逐渐复杂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傩文化,其具体内容有傩祭、傩舞、傩戏、傩面具等.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丰富而形象的傩文化内容,使我们不但对汉代的傩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研究傩文化的起源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苏晓  李峥峥 《神州》2011,(4):17-17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现湘西民族文化缩微的胶片与展示舞台,博物馆收罗的是湘西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傩文化是湘西特有的远古文化遗产,将湘西傩文化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对湘西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晓  李峥峥 《神州》2011,(5):17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现湘西民族文化缩微的胶片与展示舞台,博物馆收罗的是湘西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傩文化是湘西特有的远古文化遗产,将湘西傩文化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对湘西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沅陵盘古文化以是以神话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远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制造和使用斧头类的石器,用于“开天”和“辟地”,求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地理环境;在生未果,死后化生万物,谋求人类生存需要的多层面的自然环境;以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再现了谋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古代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意识再现,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本质。颂扬盘古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又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浦市镇,自明清以来便是湘西北的商贸中心,位列湘西四大名镇之首。第一次听说浦市镇还是在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西散记》中。赶尸、下蛊、落洞的故事,在其他地方,只是远在天边的奇谈遗闻,但却是湘西人口头流传的邻家俗事。这一次,追寻沈从文的足迹,我们走进武陵山脉腹地泸溪县浦市镇,寻找定格巫傩文化表情的傩面师,深入了解这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梁军 《丝绸之路》2013,(4):82-83
"傩文化"是一种人类文化的共生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古老民族都曾有过傩文化的漫长经历。傩以象征性的仪式活动为载体,传承着千百年来民间信仰、观念、习俗、游艺、表演、宣泄、狂欢的深厚传统,它历经沧桑而依然存活于21世纪的乡土社会中。甘肃古傩文化的底蕴极为丰富,悠远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瑰丽多姿的各种傩仪、傩舞、傩戏、法师舞以及由它们派生出的傩神、傩面、傩俗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宝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经济伦理任放经济伦理是指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动因,是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对经济行为的道德判断,它着意强调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意义。中华文化是以农业土壤、宗法血缘为基础的政治——伦理型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具有醒目的伦理色彩。在国家政治生...  相似文献   

15.
宋心果 《南方文物》2022,(5):272-278
<正>一、引言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庞杂而神秘的文化复合体,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宠儿((1))。南丰傩文化是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根植于赣鄱丰厚的沃土,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傩面具是南丰傩文化的重要体现,至今遗存了中国现存最早傩文化的原生风貌。“任何一个艺术传统都是强有力的,它通过本身的系统将象征符号与意义结合起来,使意义符号化。”((2))南丰傩面是象征符号的物质形态和意义精神的非物质形态的聚合,由形制、设色、纹饰、造物观等构建的傩面符号系统,塑造了形制质朴、设色厚重、纹饰精美、语义丰富的南丰傩面艺术。  相似文献   

16.
韩霜 《旅游纵览》2013,(3):108-109
一.傩与傩文化的内涵傩从字面结构上看是由人和难字构成,似乎有人战胜困难人躲避灾难的意思,从更深层次的了解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的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丰人寿、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傩最初的出现是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主要是一种以酒具为依托的祛病逐疫,驱邪避灾的祭祀仪式,从季节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新书博览     
《藏戏及乡人傩新识》作者刘凯。该书为作者20年间发表的有关藏戏、傩文化的论文选集,书中文章是专门研究藏戏与傩文化两种艺术形式的,地区侧重于安多、康巴的玉树、热贡、甘南。西藏的藏戏是藏族悠久历史的写照,有待于藏学界、民族文化工作者们深入研究、探讨和继承发扬;西部青海有着丰富的傩文化蕴藏,尚待人们去认识、开发,这两种民间艺术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及深层文化内涵,使人称羡不已,更激励有志之士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32开,书号ISBN7-104-01160-9,710千字,定价13.00元。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①出版,新华书店总店北…  相似文献   

18.
陈第华 《攀登》2009,28(1):99-102
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活动主体,其职权行为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力。然而,作为一个“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具有多元的利益取向,进而可能产生行政行为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伦理建设、公共精神的彰显以及行政人格的塑造,通过外在约束和自我规制,从而构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薛晋 《神州》2014,(9):267-268
安乐死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变化而出现,它涉及法律、社会学、医学、生物学和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尽管它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存在冲突,但在合理情况下应视为善的的行为。中国安乐死要想合法化,应充分考虑生命伦理观、伦理依据及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应然的角度来讲,检举是知情者出于正义揭发不为公众所知的恶的行为或事实的行为,它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然而,并非所有的检举都是道德的,检举要符合道德性,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正义原则、求真原则、保密原则、无伤原则是其基本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