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本地域文化研究中,人们普遍认同,比较频繁使用三个名称作为主概念:岭南、岭海、广东(粤)。在现代的条件下,对是否沿用,怎样运用和阐释几千年来的地域文化概念,学界有不少争论和思考。我认为,时代变化了,地域文化主概念需要重新反思,重新定位。但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概念,确定地域文化主概念有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它在空间范围上应该是适当地、准确地指称本地域,并且在历史上相对最具稳定性。二是概念所涉空间范围同时应是本地域完整自然生态系统的指称,三是可以涵括这一自然生态所由产生的先民的实践及其文化创造的丰富内涵,最能突出和使人联想本地  相似文献   

2.
韩强 《岭南文史》2012,(3):8-11
地域文化主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其基本线索是:地域名称——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主概念。本地域名称包括三类:自然-人文名称、种族性名称、政制区划名称。自然-人文名称是以自然空间为表征,人文为内涵的命名,是生态系统与地域内人们的历史实践及其人文成果相结合的名称。其中能最终发展为地域文化主概念的名称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来自其长期  相似文献   

3.
正南粤一个地域化的主概念不仅应当尽可能地与该地域的自然生态相符,在地域空间上是恰当的、准确的,在历史上产生过的所有地域名称中是内涵最为丰厚的,[1]而且要求其最能反映这一地域文化的整体内涵。地域文化研究中有一种倾向,一些研究者将地域简单地理解为土地边界,文化于是被机械地理解为这一土地边界内产生的历史,只须按历史顺序和方志分类罗列出来便完成文化研究任务。而从实践哲学、系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研究一般先框定最宽范围,以与历史上盈缩不一的范围相比较。本地域最宽的陆地范围,今学界普遍认为包括广东(含港澳两地)、海南、广西大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及以北地区。本地域主名称(主概念)历史上存在种族性名称、自然一人文名称和政制区划名称三大类,各以不同文化要素指称之。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辨析及其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伟  周婕 《人文地理》2006,21(4):29-33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的前沿地区,是城乡作用力交织碰撞的地域空间,对它的概念描述及划分因城乡发展的背景各异以及研究角度的差异而不同。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边缘区概念的发展,比较了我国描述城市边缘地带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使用范围,针对当前国情,提出了突出地域空间、土地、社会、经济方面特征的城市边缘区概念;结合常用的划分边缘区的几种方法,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从城市规划角度划分边缘区的主要原则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源文化"概念的提出是金史研究取得成绩和政府行为的结果。金源文化的时间下限应在现在,地域空间范围应是阿什河流域。作为民族文化的金源文化是包括生活在阿什河流域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人类的群体概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历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民族直接脱胎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由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址和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中去搜寻物证、捕捉信息。学者对于民族的划分和界定有过许多研究,归纳起来,大体包括时间的(历史阶段)、空间的(地域划分)和文化的(群体自身的,如经济生活、风俗信仰、语言与心理特征)诸要素。闽族是生活于古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包括山地和岛屿)的部族名称。从时间上看,大约相当于中原夏、商王朝及周朝的战国中期以前(即先秦的上古三代);从空间上看,…  相似文献   

8.
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因子分析法求取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数及等级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和等级划分,选取4个一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然后运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的空间影响距离。再根据空间影响距离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城市的区域特征、发展潜力、现有经济规划、历史习惯和人文特征,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区形成和划分的目的是指明各城市在整个区域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地区,都市区地域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特征引起了大量关注。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区221个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划分都市空间单元类型的基础上,考察都市区与非都市区以及各类型都市区之间城镇工矿用地增长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在我国特殊经济社会环境下都市区地域的空间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地域单元在中心-外围关系上存在差异,都市区进入了均衡扩散阶段而非都市区以中心城市极化为主,孤立都市区的扩散效应较弱,非都市区地域的县域单元受到临近都市区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工矿用地扩展特征。都市连绵区内不同亚区域存在发展阶段与空间关系上的差异,加剧了都市连绵区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来自中心城市、外资拉动、县域经济内生的多重力量推动都市地域呈现独特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基因再现及人本观转基因空间控制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景观是环境层面上文化行为的空间产物,地域文化景观反映该地域文化体系的地理单元特征。地域文化遗产性景观揭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心理期盼认知传统行为)在空间上传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对后者的研究国外已借用生物传承多样性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理念去解构。诸多研究多涉及聚落景观及其基因方面,还没有全方位延伸到地域文化景观的各类型,尤其很少介入地域传统文化(风水观)遗产性基因,及其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或组合或结构的研究。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首次系统揭示(中国)地域文化遗产(形制)基因与结构;并据后现代人本性空间观理念,即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规律下,论及提升文化产业展现内涵下的遗产景观基因再现控制理念。  相似文献   

11.
戏曲地理在文化展演空间感知与认同方面的积极探索,对深入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空间文化隐喻与再现等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观尺度探讨了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剧院的感知与认同差异,显示出秦腔展演空间对传递与隐喻地域文化特性、功能和意义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消费者在获得秦腔蕴含陕西地域文化记忆的同时,对秦腔地域文化内涵的审美性及其传递的文化价值功能性特征给予显著认同,体现出秦腔的社会群体教育功能价值的重要性;不同消费者对空间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我者”对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追求的“他者”产生亲切感、对群体则产生归属感,基于展演空间,秦腔文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地域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析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形式和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区域城镇人口系统地域空间结构包括地域结构和空间场结构两大方面;影响其状态特征及其演变的根本因素是系统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其发展,是依各城镇核心圈、基础圈自然资源及所吸引集聚于城镇内部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丰厚程度,而推动各结构圈层不断向外扩张,择优位的竞争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环巢湖古塔历史文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冬 《安徽史学》2011,(5):123-125
"环巢湖"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整个巢湖流域,包括合肥市、巢湖市两个市全部和六安市一部(老市区及舒城县),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用以指称以巢湖为中心,环巢湖地域上形成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群落,可定义为"环巢湖文化圈"。散布在环巢湖流域内的  相似文献   

14.
陶晶晶 《神州》2012,(23):44-44
餐饮空间中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人们对餐饮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餐厅设计在不同的地方,所展现的风格感觉也大不相同。餐饮空间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植入,使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异及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具有空间异质、时间变异等属性,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在承载力范围内,乡村地域多功能间沿着"兼容性-拮抗作用-兼容性-协同作用"的路径演进。乡村地域多功能处于动态演化中,功能位"态"与"势"的差异将其演进过程划分为成长、兴盛、稳定和衰退四个阶段。乡村组成要素的分化整合是转型期乡村社会发展与功能演进的根本动力,导致了地域主导功能的变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以期为指导乡村"特质化"发展实践、有效提升乡村地域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石家河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汉地区相当于中原龙山时代的遗存历来被看成是一个文化统一体,过去提出的种种命名大都以这种认识为基调。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将这个文化统一体称作“石家河文化”,一些研究文章还就“石家河文化”进行了分期和划分地域类型等方面的探讨。研究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前提,是要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对该文化有比较准确的界定和把握,尤其应注意到遗存序列式分期与同一文化内部分期的不同。遗存序列式分期只排出同一地域内  相似文献   

17.
黑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几乎就是一部黑龙江地区的移民史。通过对黑龙江地区移民史的梳理,探讨黑土文化所包含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原文化、流人文化、侨民文化多种元素的形成根源。时间下限止于二战结束,地域范围以黑龙江地区为主,受历史区域划分不同的限制也会涉及黑龙江邻近区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主要包括:清代之前的东北移民、清代及民国移民;流人;国际移民。  相似文献   

18.
与西部共魂魄的艺术张学乾甘肃的艺术,是西部艺术的一部分。西部,是个地域概念,指中国的西北和西南的一部分。就文化类型而言,西部文化各部分虽有相通之处,却并非一个类型。艺术亦然。甘肃有自己的地域和自然环境,有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及其风情习俗。甘肃也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双重背景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已然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空间分布与流动趋势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基于人才履历大数据,应用履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与修正型复合指标划分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空间分布及其流动网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且空间集聚态势日益强化;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网络结构层级显著,网络链接空间上呈“Z”型分布;人才流动整体呈现出低流动性、“一主四副”结构、集中性、均衡性、极核交互与邻域渗透、跨区域性6大特征;③结合流动方向与活跃程度划分出四种人才流动地域类型,总体呈“破碎化”特征。为合理制定城市人才政策、促进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国家大力推进遗产“活化”与遗产旅游,大遗址保护与利用过程既影响区域空间功能重构又涉及深刻的社会关系调整。研究选取大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关中地区中5处大遗址区为案例,从社会与空间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取因子生态分析划定社会区,以“社会—空间”综合交互视角解析乡村地域功能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存在文保限制因子、旅游带动因子、工业与商贸因子等8个主因子,各主因子空间分布体现典型的分异特征,并呈现出6种功能属性的片区。其地域功能结构特征表现为:①保护区划产生圈层式地域功能格局,②高附加值功能空间沿交通线嵌入,③核心与边缘区功能构成与遗址影响力及城乡区位相关,④各功能片区并未形成产业联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大遗址区乡村非均衡发展成因及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