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会柑小考     
四会柑是四会市久负盛名的传统土特产之一,其栽植历史源于明代以前,并以岭南佳果列为朝贡品。故四会素有“柑乡”之美誉。 清道光十三年《肇庆府志》载:“柑,橘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大如橘,其瓣味甘,皮稍厚而黄,味辛而甘。《本草纲目》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 四会民间传说,明朝大理寺正卿刘仁,祖籍四会西沙。有一年,他回乡省亲,把家乡出产的柑带回京城。一天,刘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广东的酿酒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酿出了很多名酒。据成书于清代雍正年间的《粤中见闻》记载,开建旧有酒井,其泉如澧。阳江之南,泉甘而香,以为酿,曰“阳江  相似文献   

3.
罗氏马先蒿     
正罗氏马先蒿,多年生草本,高7~15厘米。茎黑色,纵沟中有成行的白毛。叶基出者成丛,茎生者常3~4枚轮生;叶片披针状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花序总状,常较紧密;花2~4朵轮生;苞片叶状;花萼钟状,外被白色柔毛,前方极微开裂,齿5,后方1枚较小,密被长柔毛;花冠紫红色;果实卵状披针形,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700~4500米的高山湿草甸中。  相似文献   

4.
人工染色是玉器制造的重要工艺,早在一、二千年前,我国的玉器制造就采用了染色工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记述:“又东三百七十里日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英(艹丹隻),有木焉,其状如谷而赤理,其汁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日白(艹处口),可以血玉。”郭朴注曰:“血,谓可染玉作光彩。”(《山海经·南山经第一》)这是对染玉工艺的明确表  相似文献   

5.
崔志伟 《沧桑》2008,(1):209-210
南齐永明诗人谢朓诗作清新流丽,婉约秀美,无论其咏物诗、山水诗还是为数不多的闺怨诗都有婉而不露,含不尽之意于象外之美。其许多优秀诗作汲取了其同时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所提出的"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及"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家住滇西     
黄泡是一种刺果,色分黄、红、橙、紫多种,但以黄色居多,味酸甜可口,食之醒脑提神。其刺蓬独立生长,不喜攀附,大多有一人多高;花乳白而细小,没有大朵花近乎夸张的渲染能力,故而在远处是看不到的;果实状如北方人食用的窝头,又如毛线织的帽子,指尖大小,色泽鲜润,汁多松软,口感极佳。  相似文献   

7.
正《新唐书·选举志》曰:"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①是说"学馆"为唐代取士两大生源系统之一,其属国家(中央)者主要有"六学"~②和"二馆",~③性质不尽相同,皆有教学和取士职能。"二馆"因其地位特殊、~④生徒"资荫全高",~⑤其意义和影响亦非同寻常。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缺乏等原  相似文献   

8.
<正> 现代化国家都设有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化教育机构,我国也早有这类机关。其发展的顺序,在我国先有保管档案机构,次有保管图书的机构,其后才有保管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机构。初起于官府,而私人继起。其收藏古物者曰府曰库,收藏图籍者曰殿、阁、楼、堂,收藏古物者也称府、库、殿、阁,或称苑称馆。 西方博物馆事业虽起源很早,但可称为博物馆者,实始十五世纪初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者的巨舰大炮冲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门户,我国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9.
王世襄 《收藏家》2002,(8):27-29
漆器上的花纹图案和其他工艺品一样,有的有物体形象,如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等;有的没有物体形象,但其纹饰却使人联想到行云、流水、松鳞、雨点、星空等。犀皮和洒金漆器等的纹饰,属于后者。明黄成《髹饰录·犀皮》条称:“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杨明注曰:“摩窳诸般,黑面红中黄底为原法。红面者黑为中,黄为底。黄面赤,黑互为中、为底。”文字简练,但毕竟两家是漆工,毫不牵强附会,比古代几家有关犀皮的说法都切合实际(古代几  相似文献   

10.
杨冬梅 《收藏家》2002,(12):66-6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玉,石之美者。”在古代所有美石皆称玉,这包括了我们现在已知的硬玉、软玉、水晶、玛瑙等,只是根据其品色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到了近代接受了国外科学的矿物测验分析,对玉石有了详细的界定,水晶、玛瑙等则不再属于玉石之列。玛瑙,在矿物学上称为玉髓,化学成分为含不同杂质的二氧化硅,呈不透明至半透明状,似玻璃或蜡状  相似文献   

11.
正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众推有齿德者一人为都约正,有学行者二人副之。约中月轮一人为直月。都副正不与。置三籍,凡愿入约者,书于一籍;德业可劝者,书于一籍;过失可规者,书于一籍。直月掌之,月终则以告于约正,而授于其次。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仆,能肃政  相似文献   

12.
宋代继唐之后,设官修史,制度益趋完备。尤其是对于本朝史的修撰,名目繁多,种类齐备,为前古未尝有,即后世亦有所不及。南宋章如愚叙述云:(本朝修史)其凡有二:曰纪载之史,日纂修之史。时政有记,起居有注,其纪载之史乎!纂修之史,名目滋多:实录云者,左氏体也,正史云者,司马体也;纪其大事,则有玉牒;书其盛美,则有圣政;总其枢辖,则有会要;其曰日历,合纪注而编次之也;其曰宝训,于实录、正史之外而撰定之  相似文献   

13.
唐代胡瓶     
董健丽 《收藏家》2004,(10):23-26
唐代胡瓶见于金银器和陶瓷器,侈口,槽状流,细颈,溜肩,鼓腹,最大弧度在腹下部,喇叭形高足,口沿与肩安柄。胡瓶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十六国时期传入中国。《前凉录》曰:“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拂菻作,奇状。”胡瓶是盛酒器。《通鉴释文辩误》卷九:“唐太宗赐李大亮胡瓶。瓶,盖酒器也,非汲水器也。今北人酌酒以相劝酬者,以曰胡瓶,未识其规制与太宗之胡瓶合乎否也。”胡瓶在唐代的史书中多有提及,而且多为皇室贵族使用。如唐太宗把自用的胡瓶赏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忠孝观念及其对汉画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忠孝观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它强调居家孝敬父母长亲,处世忠于君王朋友。孔子及其弟子十分强调忠孝的重要性,《论语》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学而篇》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子路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在这里孔子把忠孝作为称士的标准。孟子对忠孝也非常重视,他在总结尧舜的统治经验时  相似文献   

15.
吕叶红 《收藏家》2006,(3):75-78
盘、碗、杯大都属于饮食和祭祀用具,其底浅者曰盘,盘之小者曰碟,高深者曰碗,碗之小者曰杯,各种名称如下:高足盘碗杯是陶器、青铜器“豆”的变形,如早期(三国两晋)的青瓷形式,和原始“豆”没有多大变化。其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形式风格随之变化,釉色种类也逐渐增多,宋代以后又创造了墨绘和彩绘。虽然历代形式都有变化,但底部却都有一较高的筒足。清代后期,还出现一种仿周代铜器有盖“豆”的一色釉器物。这种器物,大都用于祭祀,如佛前的“净水碗”即高足碗的另一专称。莲花纹盘碗杯一般为圆形。早期(南北朝)的青瓷盘碗,都是在内部和外部用划线纹…  相似文献   

16.
林跃  张永龄 《旅游》2002,(3):46-46
京东大峡谷旅游区位于京东平谷   由大峡谷与井台山两大游监区组    成,总面积20平方公里。大峡谷狭险幽深, 壁立万仞、井台山平阔如台,高耸连云,有联赞曰:“探峡谷感受神秘清幽登高峰尽揽千山万壑”。 大峡谷纵深六华里, 景有五奇:一曰飞流直下。有瀑布高30余米, 飞流直下, 令人叹为观止, 其声于谷中轰响不绝;二曰崖高万丈。谷内高崖,形如壁立,直刺青天,行于其下,直疑其欲倾即倒,心悸胆寒;三曰明潭连珠。谷内有五潭,或清可观鱼,或深不可测 ,或静若处子,或湍泻奔流,连成一串,为大峡谷添不尽之灵气;四曰栈…  相似文献   

17.
文史快车     
《文史天地》2021,(2):92-93
正"下里巴人"不是人"下里巴人"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书曰:"客有歌于郢中(楚国国都)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下里》和《巴人》原来都是战国时期楚地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一带的人,  相似文献   

18.
张沛 《文博》2003,(4):24-24
1983年11月中旬,陕西省旬阳县佑圣宫一号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两端作三股叉状的长条形薄铜片,极为罕见。当时遍查考古报告,偶见有此类器物出土,但有叫“板形器”者,有叫“叉形器”者,亦有直曰“不知名”者。名且不知,其用途更不清楚了。后见孙机先生《三子钗与九子钗》一文,始知其为“三子钗”,系古代妇女发饰。  相似文献   

19.
面孔     
孙忘山(宝瑄)曰:“凡大英雄出任天下事,必备六体,何谓六体?一曰脚跟,二曰肩膀,三曰面孔,四曰手段,五曰眼力,六曰肚量。缺一不可”(《忘山庐日记》下,1031页)。 予按:此极重要,脚跟者,立须牢也,肩膀者,担得起也,面孔者,善变幻也,手段者,泼且辣也,眼力者,看须准也,肚量者,量宜大也。 忘山又曰:“或问面孔云何?答曰:所谓生旦净丑四种之面孔也,必神其变,乃能有济。  相似文献   

20.
状元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汉代实行察举,辟召贤才,时有举状,但不排列名次。凡是被辟召的人,都可以状元相称。科举制度建立后。状元被赋以新的含义。唐、宋两代,人们往往称进士科首选之人为状元、有时、进士科的第二名,甚至第三名也被称为状元。明代初年,政府才明文规定,状元是一甲一名进士的专称。《明史·选举志》说:“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于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只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